上海中心的意义:高度、深度、厚度、气度

本文关键词推荐标签
城市更新 中国 上海 城市 推荐 社区 规划 空间 方案 美国 服务 新区 文章 融合 建筑 地下 交通 片区 设计 国际 如何 园林 目标 街区 产业 创意 新技术 管理 创新 街道 公共空间 开发 步行 现代化 公共服务 地铁 博物馆 艺术 运营 开放 区域 技术 环境 创造
🔊 提醒:这是一篇2016年发布的文章,由于机构改革的原因,请注意内容的时效性。
本文来自看看新闻网,东方网,深入解读了上海中心的意义。上海中心这座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超级摩天大楼分步启用,文章解释了:

高度下面的深度:为何替陆家嘴挖一条“地道”

高度后面的厚度:如何为浦东补短板出一份力

高度上面的气度:能否成为上海全新时代的标志

与2008年11月29日开工相似,这次同样没有特意选择带“8”的日子,一切都简单务实。

其实,“上海中心”开业的意义不言而喻,因为这是浦东陆家嘴地区超高层建筑的收官之作。1993年,上海市政府批复了陆家嘴中心区规划,确定建设3幢超高层。次年,第一幢超高层金茂大厦开工,整个城市为之动容。1997年,第二幢超高层环球金融中心开工,此后多年都是舆论关注焦点。而“上海中心”给人的感觉,就是静静地设计、静静地建设,然后静静地开业。

这座世界第二高楼的“低调”,或许是因为上海人已经见过很多摩天大楼,早已过了只为大楼高度而兴奋的时代。或者说,他们更多地开始思考,建设“上海中心”这样的超级摩天大楼,除了刷新城市高度,究竟还能为这座城市增添什么厚度?

上海不断攀援向上,究竟是为了什么?

高度下面的深度:为何替陆家嘴挖一条“地道”


有人说,“上海中心”之所以相对平静,甚至有点平淡,是因为没有去争世界第一。试想,如果矗立在陆家嘴的是一幢世界第一超级摩天大楼,肯定会吸引更多关注。

2006年4月,当“上海中心”项目管理团队组建时,世界第一高楼迪拜的“哈利法塔”已开工两年。作为后发项目,完全有时间在向全球征集设计方案时,把超越“哈利法塔”作为一项要求提出来。

但“上海中心”并不简单追求世界第一,他们更关注的是与周边环境的融合。在上海中心大厦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顾建平看来,最终选择632米的建筑高度,是充分考虑了420.5米的金茂大厦和492米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高度差。“环球金融中心比金茂大厦高71.5米,上海中心又比环球金融中心高140米,差不多是前两者高度差的两倍,在视觉上,这是最美的顶部上升弧线。同时,也考虑到了与东方明珠、外滩建筑群、人民广场等重要建筑、城市空间的关系,以达到遥相呼应的效果。”

不刻意追求建筑的物理高度,是发展时代最需要的理性。目前还不为外界所知的是,“上海中心”不仅不求最高,还把很大的功夫做在了不显眼的地底下。在这里,要完成改善陆家嘴人群流通的关键一笔。

这20多年来,陆家嘴核心区一直是浦东开发开放的亮点,但也始终争议不断。最让人诟病的是交通不便,想去的地方明明近在咫尺,却如天涯般难以抵达。对陆家嘴来说,一个绕不过去的难题,是便利的步行交通究竟有无可能实现。

在“上海中心”地底下,为陆家嘴地区代建了一条地下“公共大街”,总投资1.88亿元。这条街连接“上海中心”及旁边的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国金中心和地铁2号线陆家嘴站。投入使用后,将使陆家嘴核心区在路面、人行天桥之外,更在地下实现“根系连接”。

值得一提的是,这条“公共大街”不但提供交通便利,还具有曲线无边际的前卫设计风格,流动且富有变化的灯光效果,让行人感受时尚氛围。

这些年,陆家嘴先后崛起了235幢高楼,几乎天天都在长高。但终有一天将不再长高。这一天,随着“上海中心”的开业,已经到来。作为区域内最高的“大个子”,“上海中心”在建设之初,就将其关注重心投向地下,承担起了连通周边摩天大楼同伴的责任,这是相当关键的。因为一旦建成后,不可能再重新挖掘地下通道。

一座超级摩天大楼不是孤立的存在,它要与周边环境协调,更要为所在区域提供公共服务,这才是有担当的大楼。而这,“上海中心”正在尝试。

高度后面的厚度:如何为浦东补短板出一份力


去年底以来,“上海中心”的受关注度迅速上升。不仅因为其接近开业,还因为楼里的上海观复博物馆已布展完成。地处这座中国第一高楼的37楼,坊间称其隐于“云间”。

这话可能略有夸张。但如果说,这座博物馆让“上海中心”在拥有高度的同时,还拥有了悠长岁月的文化厚度,显然是毫不过分的。

令先睹者惊喜的是,走进这座现代化高楼,传统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又步步相随。设计者为了给钢筋水泥注入文化灵魂,先后与国内外知名博物馆商洽,最后与收藏家马未都一拍即合。

搭乘电梯到37楼,眼前是一道用金刚喷砂刻字工艺造就的生僻字文化墙。博物馆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金器馆”、“造像馆”、“东西馆”和以宋代瓷器展品为主的“瓷器馆”。在这里,可以对比不同朝代官窑器的变化,也可以领略从商周至明清的“黄金时代”。

在这里,还有用近179万根手工掐丝、1379块珐琅无缝拼接而成的景泰蓝地面,更有中国最高的中式庭院。这座明代风格的空中园林“半亩园”,园内有亭台楼阁、假山流水,将建筑、山水、植物融于书画般的意境中。

作为上海观复博物馆和地下五层“宝库1号”的运营方,“宝库中国”董事长周忻认为,“上海中心”最不可思议的不在于其物理意义上的高度,而在于其对传统文化的敬意的高度。在这个崭新的空间里,人们可以开启的不仅是现在与未来的生活,还将唤起城市的记忆,感受文化的温度。

其实,文化厚度不仅仅是“上海中心”的需要,更是浦东的需要。

这20多年来,金桥开发建了一片厂,陆家嘴开发造了一群楼。现在,功能形象出来了,经济发展上去了,但这片区域的文化建设依然有短板。在浦东新区的决策层看来,文化也是一种营商环境,对于正面临二次创业的浦东来说,这块短板必须补好。

最近,浦东正在加快推进浦东美术馆、上海博物馆东馆、上海图书馆东馆建设,吸引上海轻音乐团等国内外顶尖文艺团体入驻。同时,还依托城市更新计划,在商务楼宇、街道社区、滨江地区、码头老厂房和边角空地,筹建小型专业博物馆、艺术画廊、大师工作室、文化体验中心、电影院、小剧场和文学咖啡馆等。

这些举措都表明,未来的浦东不仅需要硬实力的再提升,还需要软实力、软环境以及人精神面貌的同步提升。在其最核心的区域,在最具标志性的“上海中心”,不过于强调其高度,而是费尽心思打造文化厚度,显然具有“宣示价值”。

从这个角度看,一座有灵魂与内涵的超级摩天大楼,来得正是时候。

高度上面的气度:能否成为上海全新时代的标志


对于任何一座摩天大楼而言,如何提供有创意的“云端体验”,都是无法绕开的课题。

“上海中心”的观光层设在118层和119层。这个被称作“上海之巅”的地方,总面积超过4000平方米,游客可以在360°的环形空间俯瞰浦江两岸。但如仅此而已,就谈不上创新了。

为了降低大风造成的大楼摇摆,现代化摩天大楼都会安装阻尼器。“上海中心”的阻尼器创造性地利用“电磁原理”,节省了400多平方米的空间。这样,阻尼器所在的580多米高的顶层,便有了观光空间。在这个被称为“上海慧眼”的云端,今后海内外顶尖艺术家将举办小型演出和艺术品展,观众可在此体验“天人合一”。

当然,除了观光的游客,“上海中心”还需要为工作生活在其中的3万多人,打造人性化的超高层建筑生活方式。于是,整座大楼被分成了9个垂直社区,除顶部观光区外,其余各区的高度都在12层到15层之间,共有21个“空中大堂”。

因为每个垂直街区都有了自己的公共空间,设有小超市、餐饮、银行、咖啡厅、空中花园等,这就降低了人们下到地面的需求,多了便利,降了能耗。而对整个大楼来说,也向建设温馨“垂直城市”的目标,靠拢了一步。

更值得一提的是,“上海中心”还是绿色的。比如其创新采用的两层独立幕墙设计,就像是大楼的两层皮肤,减少了24%的风压。两层皮肤间的空间,更像保温瓶一样发挥节能作用。上海中心大厦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葛清透露,今年1月中旬,上海室外温度降到了零下7摄氏度,当时大楼内没有开启中央空调,室温却达到14摄氏度。

类似的绿色创新技术,“上海中心”创造性地用了40多项,因此获得中国“绿色三星”认证与美国LEED白金级认证。由此,它也成为世界上第一幢同时获得这两项认证的超高层建筑。

客观地看,陆家嘴这三幢超级摩天大楼,代表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金茂大厦为代表的内资集聚时代,第二个阶段是以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为代表的外资集聚时代,第三个阶段应该是以“上海中心”为代表的创新集聚时代。

从体量上看,“上海中心”相当于一个“站着的外滩”。从产业定位上看,“上海中心”的目标是“站着的华尔街”。当前,陆家嘴以金融、高端航运服务和商贸为主,会展、旅游业为补充的产业体系初步形成。而这,也是上海城市发展的一个基本方向。可预见的是,“上海中心”将吸引一大批国际知名龙头企业入驻,成为一座“总部之楼”、“创新之楼”。

对于“上海中心”,这座城市对它的期待有很多。但最关键的应该是,希望它以其突破云层的非凡高度,成为上海进入一个全新时代的标志。而这个新时代,显然就是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来源:东方网


END
本站无留言讨论功能。交流讨论,欢迎加入国匠城知识星球APP。知识星球为学习型付费社群。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知识星球”即可下载安装。微信扫码加入。
城市规划学社
每日分享,每周专题
专题PPT,交流社群
城市数据学社
数据新闻,数据申请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规划管理交流
规划管理,经验交流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规划搜索
规划云-规划行业搜索
规划搜索,规划知识图谱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上海中心的意义:高度、深度、厚度、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