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风君:人造堵城,济南堵车的真相

本文关键词推荐标签
城市 海绵城市 推荐 规划 建筑 方案 交通 设计 融合 评估 生态 片区 人口 住建部 园林 道路 目标 规划设计 佛山 模式 步行 出行 试点 公众号 小区 系统 政策 济南 汽车 区域
🔊 提醒:这是一篇2016年发布的文章,由于机构改革的原因,请注意内容的时效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无风;无风君(ID:nowindnowave2)

说起济南,"山泉湖河城"曾是这座城市的骄傲。如今,从济南人习惯性的吐槽角度来说,济南现在拥有七大名片,分别是"山泉湖河城堵霾"。

本文无意于情绪宣泄,或调动起此刻正堵在济南道路上的读者诸君的负能量。无风君(ID:nowindnowave2)只想认认真真地透视一下济南堵车的真相。

你们不就是喜欢看我这种一本正经的样子吗?

曾经有那么一句话,堵车是城市经济繁荣的标志。

某种程度上这样说也对,至少济南正在走向经济更加繁荣的路上。

但就目前济南堵车的现象,却并不和经济繁荣有关,反倒是因为穷,所以才这样堵。

太穷了!




王锋摄

猴年刚过,孩子开学,济南立刻进入拥堵模式。

按理说,这是正常现象,上下班高峰期,哪个城市不堵车,哪次约会能准时?

但今年的堵有些不寻常,济南的南部城区整体沦陷。


一个是顺河高架路南沿工程开工,直接导致了英雄山路、玉函路部分路段封闭施工,南北向的英雄山路、玉函路、舜耕路等道路交通压力骤然加大。这个工程的确该修,顺河高架路当年就是修短了,正像"泉城广场修扁了,某某领导来晚了"一样。一个城市的规划如果不超前,那就只能劳累市民忍受短视规划的恶果。

二是屋漏偏逢连阴雨,修路也扎堆。英雄山路周边的千佛山路、济大路、舜玉路、历阳大街、万寿路恰好正在进行海绵工程改造。这样一来,从技术的角度上分析,绕行分流的道路也被堵死了,所以绕无可绕。

不仅如此,在不久的将来,总计还要有14条道路要作为海绵工程开工改造。届时,拥堵不仅不会缓解,可能还会加剧。

一般人看到这种现象,总会习惯性抱怨政府修路为何不能错开时间,为何要选择这样密集修路的愚蠢方式,非要把人挤成"海绵宝宝"才行吗?

市政部门给出的答案是海绵城市的改造工程"时间紧任务重,请市民谅解"。

无风君给出的答案也是不能,原因一是穷,二是懒。


很多人都知道济南入选了全国首批海绵城市试点,但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海绵城市的建设,其实就是提高城市的渗漏补源能力,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实现城市良性水文循环,提高对径流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能力,维持或恢复城市的"海绵"功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的内涝现象,雨季时不希望"看海"。

想不看海,就得先看堵。

济南当年的7·18大雨,是城市的伤痛记忆。泉城济南在近年来的城市建设中,犯下了同样的大城市病,违章篷盖泄洪河道,城市道路硬化板结,城市应有的吸水渗透作用受到了破坏。所以,痛定思痛,济南必须要进行海绵城市建设。

济南市选定的大明湖兴隆片区(北到经十路,西到英雄山,南到南部山区分水岭,东到佛慧山一带约39平方公里)作为试点区,实施城市水系统、园林绿地系统、道路交通系统、建筑小区系统及能力建设(含监测评估)系统五大系统建设,努力构建山、泉、湖、河、城相融合的城市水循环系统,着力建设泉城泉水枯竭、洪涝多发、水源不足、水质污染等问题,并最终达到示范区调蓄雨洪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75%的目标。

按照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的试点要求:海绵城市试点建设期2年,即2015、2016年,中期进行评估,2017年为运行期,最终进行验收。2015年济南市在完成申报同时,全面展开工程项目的规划、策划、工程设计、前期论证、招标等准备工作,同时,完成了部分工程。2016年是全面实施工程建设和中期测试评估的关键阶段,今年春天到汛期到来之前是工程建设的关键时期。

按照海绵城市试点实行方案,入选城市每年可获得一定额度的财政补贴。济南作为省会城市,根据政策安排,3年试点期间,可获得中央财政补助15亿元,通过中期评估和最终验收后,还可获得补助总额20%即3亿元的奖励,共计18亿元。

济南是2015年4月申报成功的,当年即开展了部分工程试点和设计招标等工作,当年规划内43个项目已开工25个,其中完工项目有旅游路东段和奥体西路等。其余像凤凰路北段、二环南路、经四路、纬十二路等示范路段也都在改造中同步实施了透水路面、下沉式绿化带、生态水塘、植草沟、蓄水坝等吸水蓄水的海绵设计和建设。

2016年作为海绵城市的试点中期评估,济南必须继续全力推进剩余18个项目的工程建设,方能顺利通过评估,进而如愿拿到财政补贴。但前提是,这18个工程项目必须在今年雨季来临前完成改造,接受夏季暴雨的洗礼和检验。

济南的海绵城市试点区域是大明湖兴隆片区,推广片区是玉符河济西湿地片区,总计划投资75.94亿元。熟悉政府工程运作的朋友都知道,这些工程改造最重要的就是资金难题,中央财政补贴18亿元虽不算多,但也占了总投资的近1/4。而如果在海绵城市改造中引入PPP模式,则还能获得10%总计3亿元的补贴。

济南2015年的财政收入是614.3亿元。不算海绵城市试点的总投资,顺河高架路南沿一期工程总投资18亿元,二环南路东延总投资45亿元,二环东路南延工程27.5亿元,二环西南延工程25亿元,仅今年开工建设的几个大重点工程,总投资就高达120亿元,占据总财政收入的1/5。在确保"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地方财力面前,18亿元乃至21亿元的中央补贴,实在是令人难以抗拒。

所以,有多大的钱办多大的事,为了这18亿元的中央补贴款,拼了!堵车就堵吧,反正没这些工程,济南也还是一样的堵。

虱子多了不咬人。堵到一定份儿上,市民总有各种方法逃避堵车,搬家,弃车步行,减少外出,大不了离开济南。但海绵城市,已经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了。

如果说,济南以前的堵还是因为汽车保有量增长过快、立体交通体系不完善、大容量公共交通不具备等技术性客观因素,现在则多少有些人为的因素了。

至少,在统筹规划上,南部城区的多条道路同时改造是可以避免的。顺河高架路南延工程早已筹划多年,为了避免和它撞车,完全可以在2015年率先改造济大路、六里山南路等周边支路,错开与顺河高架的施工时间。但不知为何没有做到。现在再要求市政部门错开施工,无异于痴人说梦了。

所以,当初的海绵城市的规划设计至少没有统筹考虑现实影响,而只为全力推进试点评估和验收。这是另一种懒政,决策上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为了中央财政补贴,不惜人造半座堵城。从这个角度上说,济南堵车的成本至少是18亿元。分摊到济南城区260万常住人口的头上,每人的成本是676.7元。

这个算法不一定科学,但单就堵车加剧的诱因来看,这个算法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一边是巨额的中央财政补贴,一边是民众的出行便利,两相对比,只好长痛不如短痛。在城市的集体利益面前,似乎可以牺牲掉个体的幸福。

这个逻辑,不是一直都在奉行吗?

如果说,今天的堵是为了明天的不堵,今天的看堵是为了明天的不再看海,那么在此时此刻的堵城里,我们就从了命运的安排吧。

舍小家,顾大家。堵车的时候,我们不妨一起背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新闻的观点和立场


END
本站无留言讨论功能。交流讨论,欢迎加入国匠城知识星球APP。知识星球为学习型付费社群。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知识星球”即可下载安装。微信扫码加入。
城市规划学社
每日分享,每周专题
专题PPT,交流社群
城市数据学社
数据新闻,数据申请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规划管理交流
规划管理,经验交流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规划搜索
规划云-规划行业搜索
规划搜索,规划知识图谱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无风君:人造堵城,济南堵车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