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规院:中国时空行为分析平台

本文关键词推荐标签
规划云平台 手机信令数据 地图 城市更新 中国 北京 城市 信令数据 规划云 推荐 智慧城市 大数据 规划 城市治理 北京市 空间 用地 建筑风貌 案例 方案 服务 旅游规划 建筑 公交 融合 评估 行业 设计 人口 城市规划 如何 道路 单元 产业 基础设施 规划设计 数据 活力 智慧 主题 平台 保护 管理 行政区 开发 出行 展示 居住 研究 小区 治理 热力图 实验室 指标 政策 研究院 互联网 运营 活动 通勤 行为 区域 行政
🔊 提醒:这是一篇2016年发布的文章,由于机构改革的原因,请注意内容的时效性。
以下是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信息中心副主任茅明睿分享的主题为“动态中国-中国时空行为分析平台”的演讲。



茅明睿,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信息中心副主任,北京城市实验室(BCL)执行主任,阿里研究院数据经济特邀研究员。近年来在城市规划和公共治理中的大数据应用、参与式规划和新媒体推进规划转型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创办有CITYIF规划云平台和“人迹地图”(暂定名)中国时空数据平台。

以下为演讲内容速记

茅明睿:很高兴能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大数据与城市智慧研究的内容。中国互联网行业经过近20年的蓬勃发展,已经沉淀了非常多有价值的数据,透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更了解网民、消费者,以及整个城市。

我们需要整合城市中空间、人群、资金、环境等各个方面的数据,将其转化为有价值的资产,最终,这些资产将成为为城市治理服务的新生产力。

如今,数据的割裂性和分散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们对数据的应用和城市研究,为此我们不断寻求合作,通过与其他互补的数据资源融合,打造出一个颇具雏形的城市数据平台。

有了这样一个平台,城市研究者、规划设计从业者、城市管理者等就不需要像从前一样为数据而奔波,可以节省更多时间和精力,来进行更多有价值的、深入的研究,去研究城市治理中的真实问题,创造更大的价值。但是这样一个承载海量数据的平台,该如何组织和展现数据?光靠热力图这样的可视化是否足够?

对时空行为数据进行可视化可以观测到通过地形图、遥感影像无法观测到的信息,举个小例子:这里是前门地区某日下午3点的热力图:沿着前门大街,西侧是大栅栏、东侧是鲜鱼口、草厂保护区;通过百度地图和百度热力图我们发现,前门西侧和东侧从道路网、遥感影像上看并无太大的区别:细密的胡同肌理都存在,整个建筑风貌也保持着传统四合院的形式,但为什么在下午三点钟时间出现如此截然不同的人口密度——西侧人流密集,东侧却出现了人口空洞?



抛开大栅栏、琉璃厂区域因为区域的商业属性带来的客流因素,两边的人流密度还这与两个区域的不同城市更新策略有关:西侧大栅栏区域采取了城市微循环有机更新策略,而政府在前门东区做了较大规模的拆迁改造,这使得西侧居民对这里更有信心、更愿意努力地去经营这一片土地而东侧则走向了衰败。

能够基于热力图洞察城市,这是因为我们的职业背景和领域知识使我们在了解北京的基础上可以轻松地判读热力图,做出合理的解释。那么在其他不熟悉的城市出现类似的现象,我们又该如何辨别?这时只有热力图就不够了。热力图可以直接呈现数据、表达现状,但呈现的信息维度太单一,所以难以呈现更丰富的内容,无法解释现象其背后的原因,更无法解答整个城市的规律,预测更是无从谈起。所以我们需要一个面向城市治理,承载着更多维度信息的,能够为城市规划师、研究者、决策者所用的城市数据平台。基于它,通过城市大数据、精心设立的城市指标和专业的分析工具,来发现城市规律,最终达成城市智慧。

“人迹地图”中国时空分析平台的思路和功能

我们以此思路研发了“人迹地图”中国时空分析平台,其上有覆盖了全国范围的数十亿台智能终端的定位(LBS)数据、行政区划、用地、路网、兴趣点、房价、微博和部分城市公交IC卡刷卡数据以及手机运营商的信令数据等。我们以时间、空间和组群三个维度将互联网LBS数据、手机信令数据和IC卡刷卡数据在内的各类时空行为数据进行重组重构,不同维度相互交叉,就可以形成更多的组合形式。



通过画像技术——尤其是基于时空行为的画像对人群进行建模,赋予其各类标签。如此刻画出人群的异质性,通过地图将不同人群的居住分布、就业分布、日常活动等空间活动特征进行可视化呈现。比如,在人群分析功能选项卡中选择韩国语系,可以看到韩语系人口居住地集中地区出现在望京,这符合大家的认知,同时我们还能通过热力图看到这个群体在一段时间里经常出现的地点,了解不同的人群对城市空间的使用情况。



其次,通过锚点分析,识别每个人的居住地和就业地,便可以看到每个空间单元内的居民或者工作人群的人口特征、就业特征、通勤特征,呈现特定单元内的人群出行行为、通勤方向,通勤距离,休闲活动等空间生活状态的异质性。



最后,我们从人口、通勤、活力、土地使用、景观、产业等各种角度刻画城市空间单元,对城市进行画像,形成城市在各个维度上的光谱,例如以人口密度为视角,平台可以展示北京每一个小区在该维度上城市中的排序。



此外我们还获取了城市里每个单元的位置微博,通过自然语言处理,识别了微博语义和微博情感,并将其空间可视化,如此就可以通过社会感知了解城市空间单元发生的事件关键词和不同时期公众对于城市空间所持有的情感。



通过上述这些工作以及一段时期的数据积累,我们可以尝试发现城市空间和人之间互动的规律。未来,通过多年的数据沉淀,我们就可能可以基于平台了解公共政策和城市开发对人群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群活动对城市空间在各个指标维度上的影响,如此我们就具备了进行模型模拟和预测的条件,这也是达成城市智慧的可行途径。



平台的应用

“人迹地图”平台应用的范围很广,它是智慧城市的数据基础设施。从服务高校科研、规划设计、公共治理、地产咨询、旅游规划等领域。

我们在平台应用过程中,意识到仅仅有个平台并不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我们同期设计了一款针对规划行业的《数据增强设计手册》,从前期分析到方案设计、评估运营三个阶段参与规划设计全生命周期,让规划设计更加人性化,效益更高,更加可控。未来还会有针对不同领域的定制版本。

目前平台已经在顺义城市品质提升、通州副中心研究等案例得到了应用。


END
本站无留言讨论功能。交流讨论,欢迎加入国匠城知识星球APP。知识星球为学习型付费社群。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知识星球”即可下载安装。微信扫码加入。
城市规划学社
每日分享,每周专题
专题PPT,交流社群
城市数据学社
数据新闻,数据申请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规划管理交流
规划管理,经验交流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规划搜索
规划云-规划行业搜索
规划搜索,规划知识图谱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北规院:中国时空行为分析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