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御洪涝的“水敏感城市设计”

本文关键词推荐标签
城市设计 都市圈 城市 海绵城市 推荐 社区 规划 安徽 新加坡 空间 案例 方案 服务 地下 广州 修复 设计 生态 片区 南京 园林 如何 目标 基础设施 规划设计 可持续 街道 保护 佛山 管理 模式 报告 开发 居住 研究 治理 系统 气候 运营
🔊 提醒:这是一篇2016年发布的文章,由于机构改革的原因,请注意内容的时效性。
s

面对因气候变化导致的频繁的极端天气、日渐老化的城市基础设施,我们应如何调节并改善城市整体生态平衡、增强城市韧性、在根本上防治洪涝问题?“水敏感城市设计”(Water Sensitive Urban Design, WSUD)提供了一剂良方。
WSUD将“水”置于城市设计的开端并将其贯穿于每一环节,使水资源的使用、储存和再利用在一个“可持续”的框架中运行。通过高质量的规划设计,包括雨水处理、污水再利用、街道绿色植物的覆盖、软质地面的铺装、生物多样性的强化等等,WSUD能够将自然界的水循环、建成环境和传统地下水系统有机联系起来,创造一个更为安全高效的水循环系统,从而提高城市对洪涝灾害的免疫能力。国内近几年热议的“海绵城市”话题,也渗透着WSUD的设计思想。

AECOM与Defra的概括研究(scoping study)报告《发展城市蓝色走廊》(Developing Urban Blue Corridors)中指出:在社区内部可通过建立存储雨洪的空间,提高城市抵御洪涝的能力。

“水敏感城市设计”中的社区(插图由AECOM为CIRIA设计制作)

“水敏感城市设计”中的公寓楼(插图由AECOM为CIRIA设计制作)

作为新加坡ABC水项目的一部分,阿比阿比河及淡滨尼河项目(Sungei Api Api &Sungei Tampines)为河道两岸增添更多绿化,植入生态净水群落(cleansing biotopes)和雨水花园(rain gardens)。

马来西亚吉隆坡“生命之河”项目(River of Life)关注城市再生的同时,应用水敏感城市设计策略修复并保护河流生态系统的丰富性。新的动植物的引入将提升河流的生态性,造福周边居民和社区。从河流延伸出的生态绿色廊道提供了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其中包括雨水管理系统,可帮助泄洪。

“水敏感城市设计”是澳大利亚黄金海岸布罗德沃特海滨公园的水管理策略的基础。先进的雨水管理系统采用生态贮渗地和城市湿地来收集、过滤和清洁公园和南岗中央商务区的雨水,治理之后再排入布罗德沃特水域,作为自然水循环的补充,这一系统每年可减少90%污水量;铺筑地区的雨水被导流至植被覆盖区,既能灌溉,又能有效分离非渗透区和传统排水系统主线,使城市雨水对布罗德沃特水域的负面影响减到最低;生态贮渗地是具有渗透性的盆地,可通过砂质土壤过滤雨水,补充地下水;两万多株红树苗用于重塑生态环境,增加海滨物种多样性。

位于广州-佛山都市圈的地理中心位置的广佛新世界绿色生态居住示范区,以原生态自然山水为基底,打造活水循环的500亩原生湖泊,降低该地区的洪涝风险;雨水经过生态过滤系统进行收集,再排入湖内,储存用于园林景观的灌溉。该项目在规划设计、开发建设、运营管理各阶段均全面贯彻低环境影响的社区开发策略,在整个广佛片区起到“海绵城市”示范作用。面对2015年强台风来袭,广佛新世界不仅在暴雨期间路面无积水,还有效蓄积雨水灌溉绿化。

南京江心洲岛滨江带内部地势较低自然形成凹地,面临较为严重的雨洪涝水风险。场地的雨洪管理系统设计借鉴国内外先进的雨洪管理理念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通过生态草沟和雨水花园收集、净化与预处理场地内的地表径流,之后导入基于场地原有池塘进行改造、提升和景观活化打造而成的生态滞留塘,在利用雨水资源打造景观水体元素的同时,实现场地雨水的生态蓄滞、净化、下渗和错峰排水,保障场地防洪排涝安全。

宁波宁海宁东新城运用“低影响开发”设计理念,尊重自然水文过程的水系格局,内水内治、外水外治,根据核心区与片区的不同地块采取有针对性的雨水排放方案,实现“蓄、滞、排、防”四位一体。

微山湖湿地的洪水位较高且高低水位落差较大,因此水系设计将防洪安全作为基础,以通畅水系为目标:利用鱼塘沟渠构建基地水系网络,引入外部活水水源加强与外部水系的贯通;净水湿地优化了基地水系的进出水水质,并通过地表径流的最优化管理控制汇水区潜在径流的污染;通过修复延伸至南部新城的6条河流,既满足防洪排涝功能,也利于构建有机的城市生态网络;结合本地物种资源优化群落结构进行植被修复,丰富了湿地植物多样性,提升植被总体生态价值。

安徽蚌埠龙子湖风景区的规划设计利用潜流湿地、表流湿地和落瀑溪流生态净化引蚌埠湖水入城,重建城市生态、丰富城市景观、活化内陆水系。以水敏性城市设计为导向,将具有生命力的景观元素结合低影响的雨洪管理模式。

太原长风文化商务区藉由错落阶梯、台地花园、雨水花园、景观水系、下沉草坪、湿地等“水敏感城市设计”手法,利用现有地形建造不同形态的生态景观绿水带,运用场地原生生境和本土植栽进行雨水收集和水体净化。
如今,我们在完善水资源管理以应对城市洪涝的课题上依然面临挑战,以WSUD为主导的规划需要依托开发商、水务公司、当地政府、社区与居民的共同协作,见证规划项目由始至终的完整过程,认可WSUD的重要性、可行性与有效性。
(本文所述案例均为AECOM参与项目)


END
本站无留言讨论功能。交流讨论,欢迎加入国匠城知识星球APP。知识星球为学习型付费社群。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知识星球”即可下载安装。微信扫码加入。
城市规划学社
每日分享,每周专题
专题PPT,交流社群
城市数据学社
数据新闻,数据申请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规划管理交流
规划管理,经验交流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规划搜索
规划云-规划行业搜索
规划搜索,规划知识图谱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抵御洪涝的“水敏感城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