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直全市公共交通骨干的“腰杆儿” ——288公里地铁为武汉大发展提速

本文关键词推荐标签
城市 推荐 规划 武汉 国家 公交 交通 文章 地下 轨道交通 城市规划 发展战略 道路 目标 数据 智慧 中心城市 模式 现代化 试点 出行 地铁 高铁 博物馆 系统 运营 通勤

📝 规划笔记——推荐一则来自武汉国土规划的文章,摘录如下:



2018年1月下旬,冰雪肆虐,武汉三镇道路被积雪覆盖,多处结冰打滑,街头车辆明显减少,地面车辆进入“龟速”模式,部分公交线路甚至停开,一些出租车停运,所幸地铁仍旧“坚挺”,正常运营。大量市民选择乘坐地铁,高峰时刻,1号线、2号线、4号线几乎趟趟爆满。关键时刻,尽显担当。2018年1月27日,武汉地铁运营公司决定:全线网延时30分钟收班。当日客流突破347万乘次大关,创造了当时最高地铁客流。雪是冷的,心是热的。武汉地铁人在风雪严寒中坚守,让寒冷的城市暖流涌动。



2012年10月,武汉市获批成为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第一批15个试点城市之一。此后至今,我市始终坚持“公共交通引领城市发展”理念,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以民生需求为导向,全力推进“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着力打造与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相适应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围绕提升公共交通引领性、高效性和人本性,武汉市委、市政府以市民交通需求为导向,积极推进便民公交、智慧公交、绿色公交、人文公交等的建设,形成轨道网、公交网、慢行网“三网合一”,和谐共生、协调共赢的格局。


//

挺直全市公共交通骨干的“腰杆儿”

——288公里地铁为武汉大发展提速

//



今年10月1日上午9时10分,拖着行李箱的市民王女士脸上挂满笑容从7号线瑞安街站进站,此番她准备前往武昌火车站换乘4号线去武汉火车站。“以前过节到武汉火车站乘高铁回老家,最少要提前2个多小时出门,就是怕堵车。”王女士介绍说,7号线开通后,只提前1小时出发即可,40分钟以内就能到武汉火车站。


今年国庆节,随着地铁7号线和11号线东段一期开通,武汉已拥有1、2、3、4、6、7、8、11号线东段一期、机场线和阳逻线共10条地铁线路,运营里程达到288公里,共有车站199座。


有人做过一个统计,按照武汉地铁目前的发展速度,武汉将用不到20年的时间,走过伦敦140年历程(目前伦敦地铁运营里程约410公里),这将开创一个世界公共交通建设和发展的奇迹。


从无到有、从线到网,武汉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创造的“武汉地铁奇迹”,其地铁模式、地铁速度、地铁质量、地铁文化、地铁精神都是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精神的生动写照,都是复兴大武汉时代浪潮的一个缩影。


//
城市规划先行 地铁覆盖全市各地
//



武汉,两江交汇,河湖众多。仅仅依靠公交车出行,不仅耗时久,而且速度慢,容易受地面交通状况影响,市民对建设地铁呼声很高。


然而,武汉相对于国内外其他城市,地质条件显得特别复杂,也被形容为“地质博物馆”:软的、硬的、稀的、稠的什么都有,山体、溶洞、湖区、大江、大河一个不少。地下施工难度大,风险高。大武汉地下情况之复杂,曾被专家认定为“不适宜修地铁的城市”。


为了城市的未来发展,为了解决市民的过江和出行需求,武汉下定了修建轨道交通的决心,并矢志不渝地推动地铁建设向前发展。


2001年,我市启动了轨道交通的规划。2004年,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投入运营。2011年1月,《武汉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0-2017年)》正式得到了国家的批复,同意武汉在8年内建设8条(段)轨道交通线路,共142.6公里,新增车站数112座。


2012年,随着2号线投入运营,武汉的地铁时代正式到来。随后,武汉地铁规划和建设大提速。国家相继批复了多轮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为武汉地铁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按照国家批复的武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至2021年,武汉市还将陆续建成地铁纸坊线、2号线南延线、蔡甸线、5号线、8号线二期、11号线东段(光谷火车站-武昌火车站)等轨道交通项目,建成总长达400公里的轨道交通线路,基本形成“主城联网、新城通线”的轨道交通网络系统。


//
地铁不断延伸 新城区居民受益
//



2012年12月底,随着2号线按时开通,武汉正式迎来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地铁时代。此后的每一年里,武汉都在开通新的地铁线路,给这个城市的公共交通不断带来喜悦和惊喜——


2013年12月底,4号线一期工程通车,武汉全市三大火车站首次被地铁连通;2014年12月底,4号线二期工程通车,汉阳地区首次迎来地铁;2015年12月底,3号线一期工程通车,武汉地铁实现了成环的目标;2016年12月底,武汉迎来了史上首次一年开通两条新线的历史时刻,机场线和6号线的开通不仅让坐飞机出门再也不用赶了,而且全市各个交通枢纽均开通了地铁;2017年12月底,武汉再创奇迹,一次性开通8号线、阳逻线和径河线3条线路,书写新的历史;2018年,在已开通7号线和11号线东段一期的情况下,武汉还将在年底开通纸坊线。


地铁线网越开越密,越来越多的市民得到了实惠。家住黄陂区前川街的刘建力的工作单位在1号线利济北路站附近,每天早上的通勤工具是K3公交和1号线。K3公交是和1号线无缝对接的黄陂公交线路,黄陂居民亲热地称它为“快3”。仅需半个小时,就能把黄陂前川居民送至汉口北地铁站,大家再从这里坐上1号线,就可直奔目的地。


刘建力算了一笔账:从时间上来说,他早上6时40分登上K3,7时10分就能到达汉口北站。7时15分,他就能坐上1号线,约45分钟后到达利济北路站,8时05分走进公司大门。“因为在起点站乘车,1号线上肯定有座位,舒舒服服坐到公司。”刘建力说,这样的通勤方式花费也不多,K3公交费3.3元,地铁刷卡3.6元,一天往返不超过15元,“如果开车,这15元,连停车费都不够”。


//
参与城市重大时刻 地铁骨干作用凸显
//



轨道交通是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的重大工程,作为现代化、大运量、高效率客运方式,首要功能在引领公共交通。武汉地铁,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在多次重大自然灾害面前,凸显了公共交通骨干不可或缺的作用。


2016年夏季,一场十多年未见的洪涝灾害袭击武汉,周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市民出行受到严重影响。当时的武汉地铁虽然仅有1、2、3、4号线,但在持续性强降雨来临之时,武汉地铁并未停摆,仍在坚持运行。


根据2016年7月6日的统计数据,在抢排中,武汉地铁1542台泵组、90台可移动抽水泵马力全开,全线铺设防滑地毯1620米,垒装防汛沙袋9900余个,沙包7000个,吸水膨胀袋6300个,用掉黄沙328立方米,全天运送乘客近80万人次。而从强降雨发生的6月30日至7月5日,武汉地铁累计开行列车10118列,列车正点率99.98%,运送乘客1083.2万乘次,最大程度保障了市民出行需求。


文章来源:长江日报



文章来自:武汉国土规划

您现在看到的是 Upnews (规划头条)博客文章,本站作为自然资源与规划行业博客网站,仅记录与自然资源与规划行业相关信息,方便大家查询阅读。
END
本站无留言讨论功能。交流讨论,欢迎加入国匠城知识星球APP。知识星球为学习型付费社群。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知识星球”即可下载安装。微信扫码加入。
城市规划学社
每日分享,每周专题
专题PPT,交流社群
城市数据学社
数据新闻,数据申请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规划管理交流
规划管理,经验交流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规划搜索
规划云-规划行业搜索
规划搜索,规划知识图谱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挺直全市公共交通骨干的“腰杆儿” ——288公里地铁为武汉大发展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