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全球城市与新城市空间,面向2020年代的空间经济与空间规划

本文关键词推荐标签
中国 空间规划 北京 上海 城市 推荐 社区 规划 国家 空间 城市群 2020年 国际 基础设施 理论 讲座 研究 实验室 政策 特色 区域

📝 规划笔记——推荐一则来自国际城市规划杂志的文章,摘录如下:

2022年4月1日(周五)下午2:00,第6期“U派下午茶”准时开始。此次讲座,编辑部邀请到了经济地理学界的网红“牛津-小裁缝”、全球城市实验室首席研究员王晓阳博士,他的讲座题为《全球城市与新城市空间:面向2020年代的空间经济与空间规划》。“小裁缝”老师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和快到听众要求“说慢点”的语速,概念明确、脉络清晰、旁征博引、大信息量地与大家分享了对全球城市的研究和中国语境下的思考。

王博士从全球化(globalization)这一概念讲起,相继介绍并比较了弗里德曼(John Friedmann)提出的“世界城市”(world city)、萨森(Saskia Sassen)提出的“全球城市”(global city)以及卡斯特(Manuel Castells)提出的“节点城市”,清晰地梳理了全球城市这一概念的缘起和演变。

他认为,20世纪的全球城市相关研究中,更多是强调全球城市作为全球化过程中资本集中的空间载体,是全球资本的控制与指挥中心,强调世界范围内城市等级的形成;2000年后的相关研究中,对城市的认识方式已经从萨森等的“自上而下”逐渐转变为“自下而上”的认识方式,反转了之前经典的形而上学和结构主义视角,更加强调每个城市的典型性和特殊性;2008年以后,全球城市研究显著减少,对区域化的研究开始慢慢超过全球化,以西方为中心的全球城市理论逐渐“衰落”。

在分析完全球城市与政策制定后,王博士就中国城市与区域经济格局的演变以及2020年代的尺度重构与新城市空间进行了解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善,我国的城市-区域发展格局正在逐渐变化。王博士将近十年来中国的城市与区域的特征总结为“节点化、等级制、跨区域、强流动”。而后,结合博任纳(Neil Brenner)的尺度重构理论,王博士提出,目前全球城市的发展趋势既不是更全球了,也不是更本土了,而是形成了“多尺度空间”,涵盖从全球/“星球城市”(global)-巨型区域(macroregional)-国家(national)-城市群(regional)-城市(urban)-社区(local)-住所/办公场所(home/workplace)-人(the body)的多重尺度。在国际国内“双循环”的背景下,中国的主要大城市如北京、上海、香港已经开始承担“多尺度空间”的功能,迈向全球城市行列。

最后,王博士指出,“将西方理论套用在中国已经索然无味了”,中国学者需要基于西方理论,站在中国视角,结合中国特色,重新概念化、理论化“全球城市”,以更好地指导未来中国城市的发展。


文章来自:国际城市规划杂志

您现在看到的是 Upnews (规划头条)博客文章,本站作为自然资源与规划行业博客网站,仅记录与自然资源与规划行业相关信息,方便大家查询阅读。
END
本站无留言讨论功能。交流讨论,欢迎加入国匠城知识星球APP。知识星球为学习型付费社群。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知识星球”即可下载安装。微信扫码加入。
城市规划学社
每日分享,每周专题
专题PPT,交流社群
城市数据学社
数据新闻,数据申请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规划管理交流
规划管理,经验交流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规划搜索
规划云-规划行业搜索
规划搜索,规划知识图谱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讲座回顾:全球城市与新城市空间,面向2020年代的空间经济与空间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