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尺度、密路网模式下的重庆悦来生态城规划

本文关键词推荐标签
城市设计 贴线率 中国 北京 城市 重庆 海绵城市 推荐 社区 规划 城市化 控规 空间 用地 案例 土地利用 规划管理 调查 深圳 美国 建筑 服务 公交 交通 设计 评估 生态 轨道交通 城市规划 生态城市 国际 如何 热点 道路 目标 街区 规划设计 探索 可持续 街道 活力 理论 规划技术 平台 公共空间 管理 模式 重庆市 步行 城市公园 开发 出行 中共中央 研究 特色 指标 低碳 系统 研究院 汽车 规划局 开放 气候 活动 城市活力 通勤 区域 生态城市规划
🔊 提醒:这是一篇2016年发布的文章,由于机构改革的原因,请注意内容的时效性。
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发布,确定了“十三五”乃至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城市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意见》提出了破解城市病的 “小尺度”、“密路网”、“开放街区”的规划理念。为此,我们想将重庆悦来生态城规划为案例,对“小尺度”、“密路网”、“开放街区”的低碳生态理念如何与重庆山地特征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一些剖析和总结,旨在为城市规划技术人员在城市规划实践活动中提供参考。

近年来,低碳、生态理念已成为国内外城市发展关注的热点。国际国内都在开展低碳生态城相关理论研究及建设实践探索,早期中国生态城规划和建设实践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和宝贵的经验,但也让我们产生了一些疑问:生态城市除了生态技术的运用,生态环境的循环理念之外,城市的形态、结构与碳排放的关系是怎样的?如何将低碳生态城市的理念转化为规划管理和实施的指标体系和依据?低碳生态城市的经验能否在更多地区得到复制和应用,尤其是能够与重庆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相得益彰?为此,在重庆市人民政府、重庆市规划局的支持下,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与重庆悦来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宇恒可持续交通研究中心一起,在重庆悦来开展了山地条件下的生态城市规划探索。本规划得到美国卡尔索普建筑师事务所、麻省理工学院Jan.Wampler教授、深圳建科院、重庆大学等设计机构和研究单位的支持。

一、概念的提出——Peter Calthorpe 先生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八项设计原则

作为新城市主义创始人的Peter Calthorpe先生针对以机动车为导向的美国城市规划和建设带来的城市问题(在中国的城市化过程中中也开始逐步显现),以人本主义为核心,从交通、城市功能、城市形态和公共活动等方面,在悦来生态城概念规划中提出了未来低碳生态城市规划的8项原则:

1、建设步行优先的邻里社区

·缩短街道穿行距离,保证行人安全和方便

·鼓励步行,为主要步行路沿街提供丰富的城市生活和休憩场所

2、优先发展自行车网络

·设计道路时突出汽车的安全和方便

·创建慢行专用道网络,鼓励使用非机动车

3、创建密集的街道网络

·创建街道密集网络,改善步行、自行车和机动车的出行环境

·将交通量疏散至一组宽度较窄的互相平行的道路上,而非集中在较少的主干道。

4、支持高质量的公共交通服务

·确保频繁、直接的公共交通服务

·以公交车站为起点步行距离覆盖住宅、工作和服务场所

5、创建多功能混合的邻里社区

·通过地块指标设定鼓励实现住宅和服务的最佳平衡

·提供各类有着良好可达性的公园和开敞空间

6、将土地开发强度和公共交通承载力相匹配

·将开发密度和公共交通系统高峰小时的最大运送能力相匹配

·在主要就业集中地区规划兼具日常使用的多功能区

7、确保紧凑型发展,提倡短程通勤

·关注现有城区内部和临近地区的开发,避免无序蔓延

·在较短通勤距离内实现职住平衡

8、建设节能建筑和社区系统降低碳排放

·将环保设计以及节能技术应用到每一座新建筑中

·建造地区性热电联产来利用建筑余热为社区供电

·建造社区尺度废水垃圾循环系统

·尽可能使用可再生能源

二、8项低碳城市设计原则如何与重庆悦来山地城市的特征相适应,我们采取7种方式进行了探索:

1、巧妙利用悦来山地的坡、梁、坝、凼等地形特点,识别城市建设与生态用地的图底关系,组织分台的空间结构。这样只需对局部比较破碎的地形进行整补就可以形成相对完整、高低搭配的台地特征的城市空间形态。

2、顺应山势,沿山脊线和轨道交通线组织生态城的交通和城市功能集聚的主骨架,基本形成以高义口轨道站为核心,沿山脊和坡地展开的放射状结构,使城市大运量交通设施覆盖更多的城市区域(以600米为半径的步行适应范围),充分发挥公共交通的效率。

3、利用单向二分路的设计,提高穿越城市中心区域主要干道的通行效率,同时由于降低了城市道路的宽度,也达到了消减过于宽阔的城市干道对城市区域的分割,为人们的步行提供更大的便利,从而实现鼓励步行,促进绿色出行的规划意图。

4、引入山城步道的概念,营造重庆传统的山地城市的小街区形态,并利用高差形成的平台与周边建筑界面有机结合,形成丰富的街道生活,也是重庆传统街巷空间的继承和发扬。

悦来生态城与重庆老城渝中半岛地区传统空间的肌理对比,根据我们的调查,在传统街巷空间密集,街区尺度紧凑致密的渝中半岛地区,现在的步行出行率达到50%以上,并且持续保持着很好的城市活力。

5、利用密集的街道系统和地形特点构建悦来生态城绿色公共空间网络,并形成丰富的绿色空间体系,达成出门见绿,5分钟通达城市公园的规划目标。

6、贯彻紧凑发展的理念,根据不同台地的空间形态,围绕城市大运量交通设施形成圈层结构的由高向低中心辐射式的密度分区,合理安排城市的土地利用强度,并突出功能混合,尽量减少跨区域的交通出行需求,从而达到降低碳排放的规划目标。

7、规划形成了总体和地块两个层级、38个子项的规划指标体系,兼顾底线控制与目标指引,为悦来生态城的规划管理和实施提供主要依据。

总体层面的指标(共22项,其中强制性指标4项),对落实悦来生态城低碳生态理念、加强对整体交通组织和空间形态的控制至关重要。总体层面的强制性指标体现了易于量化的特点,既便于实施监控,也确定了后期可能的控规动态优化必须坚守的原则。通过设定总体建设规模,确保集约紧凑的开发强度;通过规定公共设施建设规模的下限,保证足够的就业机会和合理的职住平衡比;通过规定路网密度和山城步道密度的下限,确保小尺度街区和步行网络的形成。

地块层面的指标(共16项,其中常规控制指标8项,低碳生态特色控制指标8项)。常规控制指标重在根据交通承载力大小确保地块具备合理的开发强度、适宜的街区尺度和易达的社区服务设施。特色指标包括绿色建筑标准、底层建筑架空率、临街建筑贴线率、临街建筑后退距离、社区商业服务面积下限、本地植物比例、硬质地面透水铺装率、雨水综合利用等8项,其中3项为强制性内容。通过控制绿色建筑标准、底层建筑架空率、本地植物比例,适应重庆高温、高湿、多静风的气候条件和复杂地形。通过规定临街建筑贴线率、后退距离、社区商业服务面积下限,形成统一连续的公共性的界面和多元包容的交往空间。通过硬质地面透水铺装率、雨水综合利用指标,体现“海绵城市”慢排缓释、源头分散的特点。

重庆悦来生态城规划是以TOD为模式,将低碳生态城市规划的理论与重庆复杂的山地形态相结合进行的规划实践,该规划于2012年10月获得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并开始付诸实施。我们也将密切关注实施情况,适时评估生态城规划建设的效果。

作者:余军


END
本站无留言讨论功能。交流讨论,欢迎加入国匠城知识星球APP。知识星球为学习型付费社群。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知识星球”即可下载安装。微信扫码加入。
城市规划学社
每日分享,每周专题
专题PPT,交流社群
城市数据学社
数据新闻,数据申请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规划管理交流
规划管理,经验交流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规划搜索
规划云-规划行业搜索
规划搜索,规划知识图谱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小尺度、密路网模式下的重庆悦来生态城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