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晓明:新城镇主义时代的城市意识

本文关键词推荐标签
城市设计 中国 上海 城市 推荐 城镇化 智慧城市 乡村 一体化 工业 规划 城市化 国家 产业发展 空间 可持续发展 美国 建筑 交通 新型城镇化 历史文化 融合 农业 行业 生态 设计 人口 城市规划 新疆 城市肌理 如何 道路 街区 产业 基础设施 规划设计 可持续 数据 活力 智慧 创新 保护 模式 报告 德国 开发 美丽 健康 现代化 居住 展示 设计师 布局 研究 小区 以人为本 特色 政策 互联网 产城融合 开放 运营 土地出让 活动 艺术 城市活力 空间设计 同济大学 行政 城中村
🔊 提醒:这是一篇2016年发布的文章,由于机构改革的原因,请注意内容的时效性。
在过去30年中,中国大干快上的城市建设,粗放式地进行空间改造,在物质空间发展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也造成了一些问题。基于国家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城市建设者在城市规模的把控上出现一定偏差,造成后续发展中问题逐渐显露并形成阶段性总爆发。

新城、鬼城的不断出现其实是城市建设泡沫的一种表现。

某种意义上,城市规划设计师也是铸就这种泡沫的角色之一。在当下“梦醒时分”反思时刻,规划师需要思考新时代的中国城市将如何全新发展。新的历史阶段,城市发展势必需要新的理念、新的城市意识。

从美国的新城市主义出发,整合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产城融合、美丽中国等概念,经历了改革开放30余年的建设,中国城市发展应该步入新城镇主义时代。

2004年《城市中国》面向全球提出“中国式造城”的概念,这是一种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城市建设方式,是包含政府、开发商以及学者等角色在内共同演绎的一台城市建设大戏,实质上是一种集权自上而下的惯性。“戏”中角色各得其所,唯独作为城市主人的“市民”没有入戏,反而成为城市建设泡沫的主要承担者。

因此,新城镇主义时代的城市建设需要寻找一种常态的、正常的生活方式,可能像美国、德国,甚至是东京那样,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市民生活平静、社会秩序良好。中国也需要进入这种由造城到营城的状态。

城市建设泡沫分析
Analysis of City Constructionbubble
伴随城市化进程,大量的新城在中国出现。根据城市发展需求,建设第一个新城是城市发展刚需,第二个是为满足城市扩展需要,第三个是包含城市规模阶段性完成的概念。

可目前的状况是每个地级市至少建有一个新城,有的甚至几个、十几个。而且城市建设者出于一种由落后贫困状态到突然爆发、富裕状态的心里满足,在所有新城几乎都建有大广场、大绿地及配备良好文化设施的行政大楼,且这种规划建设思路已几乎模式化地延展到了城市建设者心里。

这种泡沫中的价值观体系甚至在80、90后新一代年轻人心里发酵并强化,表现为追求奢华、热衷符号消费。这其实是在以不同方式承受泡沫。虽然已经开启挤泡沫策略,上海土地出让仍是天价,目前大城市泡沫状况改观甚微。

纵观全球的第三次经济泡沫,其中日本经济泡沫、美国次贷危机以及中国当前的经济状况(中国式泡沫),其相似之处都表现为房价增长快速,房地产供过于求而出现严重泡沫。

而中国式泡沫的特殊之处在于根源不仅是产能过剩,还伴随严重的土地泡沫,即政府与房地产二者之间互相依赖过度。

由于城市建设的效益产生快速、显示度高,各地甚至把城市建设当作一种比赛,导致政府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比例过大。

在挤泡沫过程中,如不改变地方政绩观,政府可能会在房地产行业进一步融资,销售环节一旦卡喉,政府新的融资可能就会变成新的泡沫。因此,中国式泡沫本身包含有自上而下的原因。

数据表明,2013年末,中国房地产货币约为GDP总量的2倍,而同时期这一比例在美国和法国都控制在70%-80%。中国城市的财政过度依赖于房地产,不仅体现在大城市,小县城的财政收入也几乎有80%来源于土地。

比如工业发展比较好的上海宝山区,土地财政比例仍占70%以上。中国式泡沫实际上是条利益链,利益链不打破,泡沫就会不断产生。除土地泡沫、房地产泡沫外,城市化率也存在泡沫,2.6亿农民工生活在城市却未享受到市民待遇,本身就非完全的城市化。因此,农民工市民化是新城镇主义关注的焦点。

泡沫时代的规划师责任 Planner’s Mission In Bubble Era

1929年美国泡沫经济“硬着陆”,使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引发经济大衰退,进入持续20余年的经济萧条期。而巴西里约热内卢泡沫经济采取“软着陆”,通过举办大型节事活动、世界性运动会等使城市经济复苏。

那么当下的中国经济发展如何实现在解决通货膨胀的同时,仍然保持适当的经济增长速度,国民经济健康运行?

作为城市蓝图的设计者之一,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规划师需要有创新精神,从原来以功能性为主的工作状态转变为以创新性为主,也需要有技术、文化艺术、政策、生态环保、经济发展、民生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和整合能力,完善新城规划设计并为新城发展寻求机制和动力,同时促进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

首先,新城镇主义时代,中国当前的房地产发展需寻求新的动力引擎。中国的城市发展需要通过创新的方式来促进城市经济的平稳增长,从而打破“只有房地产才能救中国”的链条。对此,国家层面也在采取措施,在新型城镇化政策的指引下,中国经济逐渐转入理性的发展阶段。

目下城市设计师的责任和可以有所作为之处可能在于通过理性城市设计挤掉城市空间泡沫。中国新城镇主义关注的焦点在于市民化、人本化、智慧化。

在新的城市意识下,城市设计师需要拥有一颗平常心,实事求是,从人的基本需求和更好的城市生活出发进行城市空间设计,积极推动农民工的市民化。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后一个时期,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一亿人的旧城改造无疑是2014年的大话题,这是对人本化、市民化的特别关注,是新城镇主义时代的一个表现点。通过旧城改造让老胡同、老房子、老厂房等老空间能够再次利用,既保持了一定的空间发展基底,又进行了一定的文化传承。

智慧化对规划师来讲,就是智慧城市如何落实的问题。

如何将信息世界与物理世界有机融合成为城市新的支撑,将是智慧城市规划建设的突破口。当下的规划师要特别关注以互联网应用为主的空间虚拟化,要把信息资源作为社会建设和城市设计的重要要素,使城市发展充分利用和发挥信息技术带来的优势,不仅要关注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化,还要关注民生、经济、政务等方面,同时 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使城市空间智能化。

新城镇主义的城市空间发展  Urban Space Development of NewUrbannism

1、空间由大到小

大空间生态价值低,维护价格高,而小空间亲切变幻多,富有情趣和文化内涵,生活工作都比较受欢迎。这也敦促规划师开始研究亲切的、狭小的、富有人情味的城市空间,努力尝试构建更为紧凑的空间形态,不仅可以实现土地的集约式利用,也可使人们更加亲近、和谐。

2、强调由疏到密

小尺度的空间有生活气息,更加适合居住,适当增加空间密度,可以使城市生态焕发出多元的活力。小区建设不一定都需要大喷泉、大面积绿地,不一定都需要将全部住宅都松散地点缀在花园式绿地中。

相反一定范围内的所有小区如果都能按适当比例减少一些绿地,再将其集中成片,那可能就会发挥生态性的作用。而且居住小区拥有一定的密度,也便于居民交流。新城镇主义时代,规划师可以在此多下功夫。

3、道路由宽到窄

城市每年新增的宽阔的道路其实并没有解决实际的交通拥堵问题。因此,除了交通导向以外,降低道路宽度,加密道路网成为城市交通发展的共识。

4、建筑由高到低

主要是针对城市超高建筑竞争比拼的现象而言,无论从使用便利程度还是从运营造价来看,城市建设都不建议去追求楼层的高度。不是所有的城市空间都需要高楼大厦,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延续城市肌理,城市建设应该高低有序。

5、城市建设从粗放到精细

当下的城市虽然布局整齐,但似乎没有从人的感受出发,建设方式粗放。同样是农村,道路、卫生相对脏乱差,而世代相传的祖宅却是精细化经营,文化传承和建筑保护良好。因产权界限不明而连带产生的城市建设粗放问题需要深挖细思。

6、城乡一体统筹发展

城市发展不仅关注城市,也要关注乡村。农业现代化需要关注工业对农业的反哺,使农村可以创造性地生发出跟“城乡一体”的新产业模式。上海同济大学专门成立城乡委员会,研究城市一体化发展,并且援建新疆莎车。

7、产业发展轻型化,即产业发展要注重人性化,增加参与体验式内容。

8、生活节奏由快到慢

生活节奏太快导致人们没有充足时间思考、学习,从而没有时间发现问题、纠正错误,生活节奏适当放缓有利于提升创新空间。所以慢生活是未来城市的方向之一。

9、注重城市文化

新城镇主义时代,城市规划强调技术与思想的同步,尤其要溯文化之源,追寻五千年之文明脉络,关心民族文化的发展、地方传统文化特色、历史文化的保护。规划师要有民主公平的意识,关注弱势群体,关注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城市建设要展示有内涵的中国文化。城市文化发展要兼顾本土文化、外来文化。

归根结底,城市主要是供老百姓生活的。人气盎然的街区和社会,才真正有价值。多元化的城市生态才是城市活力的真正源泉。规划师的任务绝不是“拆了重建”,而是想方设法保留和发展居民的生活文化,为他们创造融洽、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

城市的质量不仅取决于物质文明,更重要的是精神文明。大马路、大广场、大绿地、大房子是一种虚拟的膨胀,偏离真实。新城镇主义时代的城市发展要转型、要创新,要从人的感受和需求出发,实事求是。

城市规划师需要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下做一些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和实践,关注人的城市化、“以人为本”的城市化、农民工的市民化;不单要考虑大的物质空间,更要关注亲切的小街小巷;进而解决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对立统一关系。


END
本站无留言讨论功能。交流讨论,欢迎加入国匠城知识星球APP。知识星球为学习型付费社群。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知识星球”即可下载安装。微信扫码加入。
城市规划学社
每日分享,每周专题
专题PPT,交流社群
城市数据学社
数据新闻,数据申请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规划管理交流
规划管理,经验交流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规划搜索
规划云-规划行业搜索
规划搜索,规划知识图谱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匡晓明:新城镇主义时代的城市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