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城市发展趋势

本文关键词推荐标签
中国 北京 上海 城市 推荐 城镇化 智慧城市 一体化 社区 规划 工业 城市化 长三角 产业发展 可持续发展 用地 京津冀 建筑 公交 新型城镇化 交通 城市群 农业 融合 设计 生态 城市规划 轨道交通 人口 发展战略 协同 生态城市 道路 产业 探索 可持续 活力 智慧 创新 理论 管理 绿道 步行 展示 开发 出行 宜居 居住 研究 教育 治理 以人为本 特色 低碳 系统 互联网 产城融合 开放 活动 物联网 区域
🔊 提醒:这是一篇2016年发布的文章,由于机构改革的原因,请注意内容的时效性。
全球时代和风险时代的到来,人类共同体联系日益紧密,应对风险知识的有限性日渐显露,要求发展观方面的根本性变革,需要融汇运用整体主义存在观、未来主义的历史观等哲学未来学发展观的理论思维方式来思考城市发展问题。2030的城市发展趋势属于未来学大命题,需要用哲学未来学发展观对城市规划进行预测研究思考。基于科学与社会发展的全球趋势,聚焦2030,城市发展呈现四大趋势,世界级城市发展将锁定六个重要方向。未来15年,创新必定是城市的发展重点,依托“创新驱动”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低碳发展,将是有机城市、公平城市的雏形。

一、基于科技与社会发展的全球趋势

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2030年的城市发展趋势属于未来学的大命题,需要用哲学未来学发展观对城市规划进行预测研究思考。世界的发展变化基本以30年为周期,欲展望2030年的中国城市发展,需要将其置于新中国的三个30年的发展背景中思考:1949——1980年,1980——2010年,及2010——2040年。2015——2030年恰好处于第三个30年中,就现状发展特征与初现的端倪,总体而言,未来在两个方面的发展中将会出现惊喜:一是科技,一是社会。且此二者将处于矛盾统一的体制中,在彼此互动中发展前行,最后融为动态的有机整体。随之,未来社会将会出现两方面趋势:一是人机一体,二是人人一体。

人机一体,一方面指生命科技的巨大进步,包括DNA、基因技术等,尤其是神经学的发展,为计算机的发展逻辑提供了基础,计算机的发展又反作用于生命科学,互为促进。人类的技术应用能力与生命科学的发展共同促进了计算机技术的变革,最终生命科学与计算机科学的发展逻辑将达成一致。另一方面,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科学的进步以及产生的成果极大地提高了人的能力,造成凯文·凯利所指的“失控”的社会状态,即自发的统一整体。生命技术的探索使人类揭开了智慧设计之冰山一角,同时引发了计算机技术发展之革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又促进了生物的优化,甚至产生人机一体的超人,特别是芯片植入技术的发展将极大地提高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芯片将成为未来人体组织的新成员。未来,人体的运行将由包含芯片在内的细胞、组织、器官共同作用。

当今的世界已是一个由周遭的环境、人类所创造的技术以及人类社会构成的一个复杂的整体,在多种要素和力量的共同作用下,生生不息。人人一体,是指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的发展使人人快速相连、即时分享。微信、“低头族”等的产生揭示着这种联动雏形的形成,未来的社会将成为更加有机互动的整体,人机相连、生物相连、人人相连,未来的地球将是一个超级生命体。

二、世界一体化背景下的城市发展

在超级生命体的全球趋势的指引下,未来的世界必然高度一体化。而科技、人、社会的发展恰以城市为载体,据此,聚焦2030年的城市发展,将呈现以下四个方面的趋势。

一是智慧城市。

计算机、互联网及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城市建构了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运用GIS、GPS技术使道路交通由原来相对孤立的输送给养的城市血脉系统处于智慧管理而成为城市神经系统,自发调节,构成城市肌体。计算机技术催生智慧电力、智慧水利、智慧办公、智慧社区等的发展。未来城市的功能将主要集中于创新,城市将逐渐演变成为人类的创新中心,智慧城市的发展倾向于创新产业。正如,上海2040规划的重要亮点是打造全球城市和全球创新中心,城市从“产业中心”走向“产业中心+创新中心”。

二是生态城市。

人类生存的世界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交互生成、交互构建的过程,是历史性的整体存在。未来的城市发展将确立整体主义存在观,以哲学未来学的思维把握这一整体得以存续的存在前提,以实践导向和未来取向对世界进行自觉筹划,自觉提供和维护具有创始意义的实践活动所必须的存在条件。所以,未来的城市发展将更加关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城市必然与大自然和谐共生、有机融合。生态城市还包括人与人的生态系统,老、中、青、幼将各有分工、各得其所,形成人人和谐的全年龄城市。

三是有机城市。

有机城市建立在绿色生态基础之上,城市“绿肺”是发展进化和谐共处的各项功能器官的充分条件。在计算机技术的引领下,在发展智慧城市、生态城市的前提下,未来城市发展各项功能逐渐智能完善、更加有机。

四是公平城市。

互联网时代,世界扁平化,使就业和创新环境更加公平。随着工业4.0的发展,机器能力的提高将会制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机器人的出现将使人力资源得到新的解放,3D打印技术的发展也将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然而,在社会发展的初级阶段,社会财富产生的同时也会出现“机器吃人”的失业问题。这时,为防止社会动荡,社会体制必将发生大的变革,以求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和谐,终将产生公平的城市。而且,新的体制应该在机器人创造大量财富的同时,基于互联网的公平基础建立一种更加完善的福利化社会,使人人可依其天性驱使而各得其所,不受金钱的驱使,按兴趣爱好发挥各人本性,可以在公平的环境下工作生活,更多地展现创新和自我实现价值。掌握机器人的企业须转变为社会公众企业,避免成为机器人剥夺人的企业。某种程度上,公平城市其实这就是马克思所谓的共产社会的雏形。

三、2030年世界级城市发展方向

后危机时期,许多世界级城市提出更加长远的发展战略和规划。除纽约2030、伦敦2030、北京2030世界城市发展战略、上海2040全球城市发展战略外,悉尼、东京、芝加哥等也都制定了长远发展计划。面向2030,世界级城市的发展需要从以下六方面分析。

第一,区域一体。

任何一个特大城市形成的背后必然是一个庞大的城市群,世界级城市背后必然是一个世界级的城市群,好比上海之于长三角城市群、北京之于京津冀城市群、香港之于珠三角城市群。所以未来的世界级城市发展必然会与其所在的城市群构成有机整体,形成一个带动、协同、分工、互促的发展体制。

第二,创新驱动。

世界级城市的发展,必然依托产业升级,同时世界级城市也将成为世界级城市群的发展引擎,故其产业发展路径势必依赖科技和教育而不断升级不断创新,带动周边城市发展。世界级城市必然是科技创新的中心,高校和科研机构高密度分布,既集聚人才,又为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生态低碳。

世界级城市必然是“三生”融合的城市,生产、生活和生态。城市与大自然和谐融合,既吸引人才又为创新产业提供环境,既是一个低碳的城市,又是个碳汇能力很强的城市。

第四,产城融合。

世界级城市是“三宜”结合的城市,宜居、宜业、宜游。这样的城市必然是生活工作有机融洽的城市。没有产业的居住将是鬼城,没有居住的产业区将没有活力,故生产和生活不能完全的分离,应该是产城融合、职住平衡。世界级城市的工业以创新为主,对环境污染相对小,所以产和城完全可以形成更加融洽的复合型整体。

第五,道路交通。

未来,世界级城市必然是人口高度集聚的特大城市,城市交通发展必然是公交引领、低碳出行,所以必须优先发展轨道交通这样的捷运交通,必须创造美好条件鼓励自行车出行,必须设计出很多美好的绿道鼓励步行,这样的交通才是世界级城市的绿色交通。

第六,社会和谐。

城市化的本质是人的城市化、市民化、均等化,强调以人为本,关注人的需求,包括公平和正义的需求。而在机器人时代,人的组织架构将面临新的挑战。全球经济一体化必然带来全球人与人的交流。这样的时代必然将更加关注文化,更加关注城市的个性和特色,城市的个性和特性的来源恰是文化,包括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现代文化,甚至三者的有机结合,城市的个性也恰恰通过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时代文化来进行展示,文化成为社会融合的基础,也同时成为各地区个性的标志。

四、未来15年的中国城市发展重点

新世纪以来的前15年,中国处于改革开放的30年周期,以土地作为杠杆,通过收储、开发、销售、变现等运作链条,实现了经济的快速腾飞,在城市化背景下以土地撬动了城市的发展。同时这15年,也是中国制造成功的15年。中国制造的成功,一方面依托人口红利产生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另一方面依赖于廉价的工业用地,变相为企业提供了补贴。以2010年为转折点,中国科技高速发展,互联网、物联网进入新纪元。2015——2030年的后15年将是一个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发展过程。创新必定是城市的发展重点,经济、社会发展将依托“创新驱动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通过新型城镇化释放农业人口进入城市,通过创新驱动提供就业和城市发展动力,两者缺一不可。创新是智慧城市的基础,也是是中国制造的基石,未来15年将是低碳发展的15年,也是有机城市、公平城市发展的前夜和雏形。科技创新值得期待,同时人人互联、高度扁平的社会,必将需要构建一种更为科学的社会治理体制。然而,这一过程因为没有经验可循,势必会有动荡、反复,城市的发展将在曲折中不断前行。

当今时代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已经耦合为一个整体,全球时代的特别之处在于人类生存的世界第一次作为整体成了一个问题。从实践和创始的角度来看,当今时代的特点在于人类的实践遭遇到了关乎社会整体和整个人类生存环境的总体性问题。世界是一个新事物不断被创生的世界,风险与技术结伴而行,人的力量已经耦合到自然之中,强大到足以产生某种总体性的效果,从而打破生存于其中的世界界限。计算机技术与城市规划知识的耦合、规划师技术能力的提高都将对城市发展的界限和方向产生巨大影响。因此,从哲学未来学的视角来看,个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人作为一种独特的能够进行具有创始性意义的实践活动的存在,社会的永续发展首先是作为历史性整体的世界的存续。所以对城市规划者个人来说,最重要的价值是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得以进行的存在条件的维护和形成。对城市社会来说,最重要的价值是历史性整体的存在条件和存在界限的维护和创造。

作者:匡晓明 城市规划专业硕士、《城市中国》总编


END
本站无留言讨论功能。交流讨论,欢迎加入国匠城知识星球APP。知识星球为学习型付费社群。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知识星球”即可下载安装。微信扫码加入。
城市规划学社
每日分享,每周专题
专题PPT,交流社群
城市数据学社
数据新闻,数据申请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规划管理交流
规划管理,经验交流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规划搜索
规划云-规划行业搜索
规划搜索,规划知识图谱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2030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城市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