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滨海新区:从“增长极”到“重要引擎”

本文关键词推荐标签
中国 北京 城市 推荐 一体化 浙江 工业 河北 规划 国家 天津 空间 产业发展 京津冀 方案 服务 深圳 新区 交通 城市群 融合 住房 生态 人口 发展战略 协同 国际 道路 目标 产业 探索 基础设施 协同发展 创新 平台 管理 自由 模式 行政区 开发 试点 现代化 宜居 展示 布局 研究 教育 治理 公共服务 高铁 绿色发展 特色 铁路 研究院 共享 开放 运营 区域 行政
🔊 提醒:这是一篇2016年发布的文章,由于机构改革的原因,请注意内容的时效性。

与30年前的深圳、20年前的浦东一样,10年前,历史把天津滨海新区推向中国开发开放的最前沿。对于滨海新区,这是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性选择。滨海新区上升为国家战略10年来,高端产业、创新要素在这里大规模聚集,各项重大改革措施在这里先行先试,新区经济总量高速增长,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在开发开放创新攻坚、高歌行进中,滨海新区肩负为全国改革发展提供经验示范的使命,不仅创造了闻名全国的滨海速度、滨海效益,而且培育了滨海精神,走出了一条具有滨海特色的滨海道路。

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增强了产业发展素质,完善了区域服务功能,构筑了改革创新优势,提升了区域整体价值,正在形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中,滨海新区再次担当起“重要引擎”的重任。打造京津冀东部滨海发展核心区、大项目好项目承接地、区域创新发展强力引擎、区域改革开放示范高地和现代化新城区,滨海新区的“国家使命”再次升级。

今起,开辟滨海新区贯彻五大理念攻坚国家战略系列报道专栏,以滨海新区贯彻五大理念为纲,全面梳理滨海新区开发开放10年来改革发展取得的成就,努力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引擎的积极作为,与读者共同分享滨海新区10年光辉历程。

在当代中国的区域发展史上,天津滨海新区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名字。

2006年5月,国务院《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公布,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承担起带动区域发展,为全国改革发展提供经验示范,成为区域发展新的增长极的国家使命。

2013年5月,党的十八大刚刚结束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就来到滨海新区,并作出重要指示:

“保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都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下大气力解决体制机制弊端。天津要充分利用滨海新区平台,先行先试重大改革措施,努力为全国改革发展积累经验。”

“要以滨海新区为龙头,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集成集约集群发展。同时,要加快发展服务业,形成与现代化大都市地位相适应的服务经济体系。”

一个区域,受到国家最高层的如此重视,足见滨海新区在国家发展总体战略中的分量。

不久,党中央就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在这个以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的战略中,滨海新区再次被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了天津“一基地三区”的定位,即:天津要成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这些定位的主要承载地都在滨海新区。天津市要求,滨海新区要“努力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引擎”。

从新“增长极”到“重要引擎”,滨海新区的国家使命悄然升级。成为区域发展新的增长极,看中的是滨海新区的禀赋和潜力,更注重滨海新区自身的培育;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引擎,看中的是滨海新区的能量和能力,更寄望滨海新区在重大国家战略中发挥关键作用。

十年一剑,滨海新区担当大任,正当其时。

时间倒回到十年前。

“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利于提升京津冀及环渤海地区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实施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有利于探索新时期区域发展的新模式。”人们所熟知的国务院“20号文”,阐明了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历史使命和重大责任。

天津市委、市政府把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摆在全市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推动滨海新区迅速进入到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的全面开发开放的新阶段。

区域发展高歌猛进

打好攻坚战,争当排头兵。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10年,是不断克难攻坚的10年,也是区域发展高歌猛进的10年。回望10年不平凡的历程,滨海新区一路走来,已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历史性变化。

推进开发建设,重塑了新区产业版图。在滨海新区227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曾经到处都是旌旗猎猎、万人会战的场面。按照“项目集中园区,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成建设”的要求,新区大规模开发建设从南到北统一布局,从东到西统筹推进,边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边招商引资,边完善配套设施,边提供保姆式服务。东港口、西高新、南化工、北旅游、中服务的新产业格局形成,重塑了新区产业版图。如今,天津开发区、保税区、滨海高新区、东疆保税港区、中新天津生态城、中心商务区、临港经济区,已经成为滨海新区发展的主力军和重要支撑。

聚集研发转化资源,增强了创新发展能力。2015年2月26日,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滨海高新区挂牌,标志着滨海新区正式跻身自创“国家队”。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带动下,天津自创区以年均30%以上复合增长率的速度打造创新驱动战略“全牌照”,“一区五园”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超过1万家、科技小巨人近500家、国家级高企超过800家。同时,还规划建设了21个分园,复制推广新模式、新经验、新招法。

10年来,滨海新区始终着力聚集研发资源,一批占据科技创新制高点的“杀手锏”产品在滨海新区诞生。预计到2016年,全区将形成代表前沿先进技术的“杀手锏”产品140个。同时,滨海新区还积极引进如北大(天津滨海)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浙江大学滨海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知名高校资源和中国科学院天津智能识别产业研究院重大研发转化项目,为区内小巨人企业发展、开展“产学研”合作拓宽空间。

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成为了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在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进程中,国际航运、国际物流、国际贸易,始终是滨海新区发展的重要支撑。特别是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更是滨海新区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我国开放型经济的新高地,一方面,在天津自贸区注册的企业数量猛增,截至2015年11月底,企业注册数量同比增长125.3%,充分说明企业对天津自贸区的认同与信任;另一方面,天津自贸区服务京津冀协调发展的功能逐步显现,其推出的完善京津冀通关通检一体化,在京冀地区复制推广进口商品保税展示交易模式等,均得到河北、北京的积极响应,自贸区红利正不断延伸到更多区域。

“十一五”时期,滨海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2.5%,2010年达到5030.1亿元,5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522.8亿元;“十二五”时期,滨海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9%,2015年达到9270.31亿元,是2010年的1.9倍,是10年前的5.7倍。5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万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6倍。今天的滨海新区,已形成六个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四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正在成为高水平国家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京津冀东部滨海发展核心区。

坚持发展实体经济一条主线,不断提升金融、研发转化、航运三大功能,持续优化口岸、服务、市场和宜居四大环境,滨海新区10年来奋力拼搏,走出了一条体现着滨海速度、滨海效益和滨海精神的滨海道路,为实现区域功能定位,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引擎奠定了坚实基础。

改革创新亮点频闪

勇当改革攻坚“探路者”、深化开放“先遣队”。肩负国家使命的滨海新区,十年来始终积极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连续实施了多个改革专项和综合配套改革三年计划,在改革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不断取得突破,亮点频闪。

行政审批模式在全国复制推广。2009年建立统一的行政区之后,滨海新区不断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已初步构建了“行政区统领,功能区支撑,街镇整合提升”的管理架构,为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发力转变政府职能,在全国率先建立了集中行使审批权的区行政审批局。人们至今仍记得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109枚公章封存的情景。在李克强总理的亲证下,新区行政审批改革迈出坚实一步。李克强赞许地说:“109个章变一个章,是政府自我革命的大动作,要让不必要的审批成为历史。”目前,滨海新区的集中行使审批权改革模式,已在天津全市和国内许多地方复制推广。

金融改革创新保持全国领先。在经济领域改革上,滨海新区不断深化金融改革创新,推进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确定的各项金融制度创新试点,在保税租赁、单一项目公司租赁、离岸租赁、出口租赁、联合租赁等业务模式创新上积极探索,保持全国领先。其中,融资租赁业务量占到全国四分之一以上。滨海新区稳步推进涉外经济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建设,优化土地资源合理配置与集约节约利用,建立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问题的体制机制,探索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竞相发展的有效路径。

社会领域形成一系列创新经验。在社会领域改革上,围绕“十大民生工程”,滨海新区着力抓好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流动人口管理公共服务方面的体制机制创新。如滨海新区的保障性住房就为多种人群提供了有效保障。特别是蓝白领公寓和定单式限价商品房,很好地保障了外来人口的住房需求,使企业的后顾之忧迎刃而解。如今,新区已形成“低端有保障、中端有供给、高端有市场”的多层次、多渠道、科学普惠的住房体系,这也成为新区招商引资,吸引企业落户的一大优势。滨海新区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创新,和谐劳动关系建设体制机制创新,都受到中央和国家部委的高度肯定,为滨海新区10年来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

滨海新区的综合配套改革,以率先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坚持重点突破和整体创新相结合,通过10年来的改革创新,滨海新区在管理体制、金融、涉外经济、土地管理等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成为市场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

重要引擎激情澎湃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滨海新区正担当着“重要引擎”的新国家使命。努力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倾力打造京津冀三地要素交汇、产业融合、互动创新的“桥头堡”,展现滨海新区新作为。

天津市委代理书记、市长黄兴国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天津的功能定位对天津是历史性机遇”。

抓住历史性机遇,落实好国家战略,作为天津发展的龙头,滨海新区义不容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以来,滨海新区始终积极作为,主动作为,力争在港口交通、科技研发、产业合作、对外开放、社会发展、生态治理等领域率先取得突破。

综合交通方面:继于家堡高铁站开通,京津城际延伸线打响头炮之后,由京津冀三省市人民政府和中国铁路总公司合资设立的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有限公司,将在天津开发区注册成立铁路投资建设项目,投资总额约300亿元。同时,进一步深化环渤海港口群合作,与河北秦皇岛港合作成立渤海津冀港口投资公司,推进京冀无水港和物流园区等物流节点功能升级,构建跨区域一体化大通关体系。

产业对接转移方面:滨海新区正围绕打造“京津创新创业新干线”奋力攻坚。目前两地在谈项目超过200个,其中百余个项目已正式签约,协议投资额逾200亿元,项目类型涵盖企业总部、研发中心、医疗机构、现代服务业等。截至2015年9月,已有132家中关村企业在滨海新区设立子公司。2015年,滨海新区实际利用内资1071亿元,而来自北京的资金占到内资份额的五成。

生态治理方面:京津冀打破行政区域限制,以大气、水污染防治为重点,积极推动联防联控,积极构建区域生态环境安全格局。目前,新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市排名上升为第一,水环境质量在全市“河长制”考核中位居前列,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4%,中新天津生态城成为我国首个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

“过去一年,新区制定了《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三年行动方案(2015-2017年)》,明确七方面17项重点任务,取得了积极进展,为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打下了良好基础。”天津市委常委、滨海新区区委书记宗国英表示,下一阶段,滨海新区要重点在打造东部滨海发展区核心区、北京非首都功能重要承接地、京津冀创新驱动支撑点、区域深化改革开放示范高地、现代化城区新形象五个方面继续下功夫。

滨海新区,这个历经十年“增长极”锻造的“重要引擎”,如今已经点燃,澎湃的动力,正发出充满激情的轰响,必将在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中创造新的辉煌。


END
本站无留言讨论功能。交流讨论,欢迎加入国匠城知识星球APP。知识星球为学习型付费社群。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知识星球”即可下载安装。微信扫码加入。
城市规划学社
每日分享,每周专题
专题PPT,交流社群
城市数据学社
数据新闻,数据申请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规划管理交流
规划管理,经验交流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规划搜索
规划云-规划行业搜索
规划搜索,规划知识图谱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天津滨海新区:从“增长极”到“重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