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泉:城市视觉秩序的构建与重构

本文关键词推荐标签
中国 北京 城市 城镇化 规划 城市化 国家 空间 可持续发展 方案 建筑 交通 生态 设计 人口 城市规划 协同 如何 目标 规划设计 可持续 街道 活力 理论 保护 主题 建筑设计 平台 管理 模式 宜居 居住 布局 公众号 研究 治理 特色 系统 研究院 共享 开放 运营 艺术 边界 行为 区域 行政
🔊 提醒:这是一篇2016年发布的文章,由于机构改革的原因,请注意内容的时效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清控人居

马泉简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城市视觉规划设计研究所所长,北京清尚建筑设计研究院城市视觉设计研究所所长,城市视觉秩序规划概念提出者。

 

针对中国高速发展的城市化运动所带来的城市视觉混乱问题,马泉提出“城市视觉秩序的构建与重构”思路,着重解决城市视觉规划与控制在城市规划设计中一直以来被忽视的问题,强调以视觉秩序控制的角度,来解决当下城市建设出现的视觉紊乱现状,同时通过视觉规划设计构建城市空间中的属性与叙事性。他提出的城市视觉秩序规划理论,已经影响了很多城市的规划及调整,收效良好,在城市管理、户外媒体以及城市规划等领域获得广泛好评。

城市视觉失序凸显城市规划的短视


记者:您如何评价中国城市的整体视觉现状?

马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全面进入以发展经济为主的发展变革进程,中国城市形态在这一进程中发生了巨变。为了满足高速增长的城市化需求,大量的城市建筑、街道等在数量上和尺度上被不断地放大,城市边界变得更加模糊,很多大城市的人口与城市容积近乎失控,人口的膨胀与私人交通工具的变化,使得本来就已经拥挤的城市更加臃肿,在视觉上也体现出某种混乱和失序感。而这一切都被我们的视觉所感受到,并深深地影响到每一个人的心绪甚至催生对城市发展质量的质疑,进而影响城市乃至国家形象的传播。

记者:您认为产生城市视觉混乱的原因是什么?

马泉:很多城市经常把混乱的主要原因归咎于户外广告等单一载体身上(户外媒体也的确混乱)。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全国很多城市进行了环境整治,尤其是北京,其中最大的一个举措就是大面积拆除户外广告,并重新进行了户外规划。其间,我也有幸参与了部分区的户外广告规划设计的指导与评审工作。有些区也投入了很多资金,实施了一些方案,但总体上感觉没有解决主要问题,很多地方在视觉上依然很乱,特别是城市各物件之间的视觉存在状态,或者说城市空间品质不高。这是为什么呢?我想一定不是单一问题,城市是一个由各种物件与人共同组合的集合空间,它的混乱不可能是任何单一城市元素能够造成的,因为关系是指某种结构或多种物件间的共存状态。

带着这些疑惑,从2008年起,我开始了自觉寻找答案的工作,先后实地考察了纽约、芝加哥、东京、首尔、巴黎、米兰、苏黎世等世界名城。我是从事视觉设计教学研究的,试图寻找出我国当今城市视觉出现混乱的成因及问题解决路径。显然这是一个跨界性系统课题,我自身也需要重建自己的知识结构与学术视野。

建筑规划的无序、交通秩序的混乱、户外广告的无规划、部分国民行为的失准等外化认知都会在视觉上构成一个城市无序的整体印象。而混乱无序的视觉呈现,往往反映的是城市各系统间的运营缺乏总体考量,是城市秩序失序的表现,也是城市规划短视的症状,或者说是“不协调秩序的冲突”。尽管一个城市的规划与管理不是依照视觉来运作的,但是,人们认知一个城市是通过视觉和体验来完成的。特别是在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城市功能已发生了很多变化,城市已经不仅仅是用来居住的,也是一个巨大的体验空间和叙事空间,更是一个被用来传播的载体。城市即媒介,它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以及当下与未来,都会以某种视觉形式在城市各物件中呈现出来,从而被人们加以解读与传播。

终结城市视觉混乱需重构城市视觉秩序


记者: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现状下,您认为应如何解决城市视觉混乱问题?

马泉:城市视觉控制与规划是未来城市建设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需要整合各学科知识,建立综合性的研究平台,在城市行政管理上整合各部门职能,进行联动协调工作,打破原有各自为政、碎片化管理和建设以及划分所带来的协作屏障,协同工作建设,再分别管理,使城市空间的整体性建设得到加强,以破解我国当今城市建设出现的难题。特别是将要开始的新一轮城镇化建设,更需要规避那种千城一面的单调城市视觉叙事现状。单纯的协调不是好城市的标准,多样的生活形态、丰富的文化生态、有特色的城市规划与建筑要素形成的视觉状态、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等等才是当今城市持续保持活力的条件。

解决当今城市视觉秩序的紊乱问题,一定要从优化城市整体视觉的高度入手,整合建筑、植物、景观、公共艺术、城市公共设施、户外广告等城市视觉资源,进行整体联动性的调整、优化与重建规划,根据城市自身的条件和发展定位,制定具有自身特色的、较长远的实施计划。只有这样,才可能完成治理目前城市视觉紊乱的重任。通过城市视觉元素再规划,构建新的城市视觉关系,最终通过城市视觉品质的提升来营造美好的城市视觉氛围,为市民提供宜居环境,为来访者提供良好的空间体验,这才是最终的解决之道。这也是我本人研究当今中国城市视觉秩序重构的核心目的所在。

好的城市故事,需要恰当的讲述语言和独特的叙事方式。


记者:您参与过不少城市或区域的视觉规划、户外广告规划设计,请您谈一谈您的感触。

马泉:这几年,我直接或间接参与了一些城市的户外广告再规划。从规划设计的内容来看,城市管理者还是分头负责不同的内容,各自为政,暂时很难改变这种管理模式,但我们会最大程度地与他们分享对城市空间整体视觉关系的研究成果,并在有限的范围内,争取不同部门共同参与城市的空间视觉调整,以户外广告调整为契机,带入城市空间整体视觉营造的观念,并通过这种工作方式,在整体上提升城市区域空间的质量与品质,通过视觉调整与重构,强化空间中的叙事性与体验感。无论是文化空间还是商业空间,都需要良好的品质,最终达到优化城市空间视觉秩序、重建部分空间视觉结构,构建空间多重属性等规划设计目标。核心目的是打造城市空间独特魅力,带动城市文化品牌与商业价值的全面升级。在这个全媒体时代,城市自身内容建设的质量与空间视觉品味的塑造,本身就决定了城市形象的传播结果。所以,我认为前30年的改革带来了城市高速发展,但也凸显了一些建设中值得反思的问题,比如城市出现了功能有余、审美不足,粗放有余、精制不足等主要现象。

我想今后的城市规划设计应该更加注重空间整体的关照,强调城市视觉控制,其实在很多发达国家的城市都有视觉控制专家委员会,负责城市的长远规划控制。委员会在保护和塑造城市整体语言原则下,指导各城市管理职能部门的发展建设,避免奇形怪状的建筑单体、景观和无设计感的建筑等影响城市整体语境,也避免目前很多城市有建筑无城市、有广告无品质、有景观无品味、有空间无秩序等现代都市通病。

控制与创建、保护与发展是一个城市建设的永恒主题。特别是我国的城市建设,已经进入精致化作业的时代,既要考虑城市居住的舒适性,也要考虑城市空间的体验性,赋予城市空间更多公共职能,通过规划设计使有限的城市空间具有更多的公众属性和共享价值。

我和我的研究团队,也将根据积累的研究成果与实践体验,持续关注和研究中国城市发展中的问题,特别是视觉在城市建设中的价值与作用方面,同时根据我国城市建设特有的问题与发展前景,做出不懈的努力,为城市视觉规划设计理论体系的构建做出贡献。

城市视觉秩序的构建


记者:您认为哪些元素构成了城市视觉秩序?

马泉:人类认识世界80%来自视觉认知。城市视觉秩序是一个城市内在结构和特征有规则呈现的外化状态,是城市视觉符号、建筑景观、户外广告、交通秩序、国民公共行为等各个城市视觉呈现元素的统筹设计与总体把控而形成的视觉结构,表现为城市外在视觉呈现的有机性、多样性与有序性。

有视觉秩序的城市,体现的是规划的力量;有规划的城市,不一定都能有视觉秩序。两者的差异反映的是城市管理者对城市的认识、态度与自身修养,最后才是责任。

传统城市规划设计与管理带来的视觉紊乱问题,也许可以通过城市视觉再设计得到重构与改善。

记者:您在《城市视觉重构》一书中提到,城市视觉秩序是国家形象的主要载体。请您从城市视觉的角度谈一谈,应如何更好地传播国家形象?

马泉:城市是体现一个国家形象的门户。城市视觉秩序的状态是城市形象乃至于国家形象的直观展现。这实际上是一种“被形象”,城市本身的实体质量与魅力,决定了形象的结果。因此,城市视觉秩序的构建是国家视觉形象构建的核心内容。

国家形象过去主要依赖新闻或其他媒体来传播,这是一种虚拟的国家形象。我关注的是物理空间本身的质量,因为人们更多的时间是生活在这种空间中,并体验着城市魅力,这对于居民与来访者都是一样的。如今世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互来互往已是常态,各国城市空间被互相体验和探寻,自媒体时代更是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方式,这一切都需要我们把更多的精力和资源用来建设城市实体空间的品质。

而城市视觉现状就像一个人的皮肤,过于修饰,有时会适得其反(如造形象工程);疏于维护和保养,也会稍显粗糙。而人的肤色不好,也许是反映了身体内部系统有了问题,反之依然。所以,一个好的城市,既需要良好的内在运营系统,也就是城市功能,同样需要一个外在的审美关系,也就是说城市文化与特性,两者缺一不可。一个没有文化属性的城市是没有姓名的城市,一个没有商业消费的城市是没有活力的城市。这一切,在某种角度来说都会在城市视觉状态中显现。

而大众对于城市形象和国家形象的视觉认知也可分为虚拟认知和客观认知。虚拟认知主要通过媒体来完成;客观认知就是一种现场体验,它构成了一种真实的认知。与通过媒体而得到的认知相较,现场体验更加具体、客观,对于城市与国家形象的构建更加有力。

城市条理清晰,文化特征明显,一切有形的物体如建筑、街道、绿化,包括人的生活状态等也与之相匹配,对内提高生活品质,对外传递着综合、生动的城市与国家形象。

不可否认的是,我国近30年来城市高速发展,在创造了无数奇迹的同时,城市建设同质化现象也非常严重。城市自有个性丧失的同时,新的概念没有建立起来,反倒出现了很多无序的城市语境,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我希望城市是多样性的有机组合,是一种可控的存在状态。如果都是千篇一律,它有序但不精彩,要建立无形中的有序感,包括城市业态的合理布局和宽容管理。一个城市的视觉秩序及语境的构筑,其核心目的无非是要建立自己的城市个性,传承特有的文化,也就是塑造自己独有的魅力,为生活在这个城市中的人们创造更多幸福感的同时也能成为被审美的对象。如何保护与创造、延续与构建好的视觉语境是一个城市创造差异化文化的永恒主题。

当我们的城市空间与文化建设越来越有品质、越来越有人情味,城市形象自然而生,国家形象随之而立。因为通常人们是依据城市质量认知来判断一个国家的发展质量,他们通过小小的手指把体验发送给世界各地的朋友,并会形成病毒式传播,而这种传播更具有真实感,也更有说服力。

 


END
本站无留言讨论功能。交流讨论,欢迎加入国匠城知识星球APP。知识星球为学习型付费社群。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知识星球”即可下载安装。微信扫码加入。
城市规划学社
每日分享,每周专题
专题PPT,交流社群
城市数据学社
数据新闻,数据申请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规划管理交流
规划管理,经验交流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规划搜索
规划云-规划行业搜索
规划搜索,规划知识图谱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马泉:城市视觉秩序的构建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