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当“贫困县” 哭穷为哪般

本文关键词推荐标签
推荐 乡村 国家 黑龙江 办公
🔊 提醒:这是一篇2014年发布的文章,由于机构改革的原因,请注意内容的时效性。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常委会委员李连宁说,一些地方挖空心思、削尖脑袋要当贫困县,当了贫困县以后,开庆祝大会热烈祝贺,当不了贫困县的市委书记、县长就感觉灰溜溜的,觉得对不起全县人民。有的财政收入已经几个亿、甚至十几个亿了,仍然继续要当贫困县。

在国人的传统意识里,贫穷绝不是个让人羡慕的字眼,因为贫穷意味着落后,意味着愚昧,会让地方领导感到脸上无光。然而,当下一些地方领导却津津乐道于争当“贫困县”,其背后的动因值得关注。

一些地方的领导缘何热衷于争当“贫困县”?说白了就是一种利益的驱动。这几年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国家开始加大了对贫困地区的扶贫力度,一些扶贫项目和资金相继向贫困地区倾斜,彰显了党和政府的人文善意。有些地方看到这是一块“肥肉”,于是乎挖空心思地争戴“贫困帽”。一旦戴上这顶“贫困帽”之后,各种优惠就会如约而至,扶贫资金也是悉数收入囊中。

但是,这些扶贫资金争取下来之后是否真正用于扶贫?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有些地方把争取来的资金盖豪华办公大楼,根本没有应用于扶贫对象身上;一些地方扶贫多年,乡村干部是越扶越富,而老百姓则是越扶越贫。据悉,去年司法机关查办的涉农、惠农领域的贪污贿赂案件,数目相当惊人。媒体近日报道,黑龙江某个贫困县,动用一亿多资金盖豪华办公楼,而真正扶贫时却捉襟见肘,成了典型的“官肥民瘦”。

一些地方纷纷争当“贫困县”,很大程度与审查不严有关。按说,一个地方申报贫困县,作为上级部门应该到该县实地考察,看看是不是符合实际情况,可令人遗憾的是,有些上级部门根本不到基层实地考察,而是习惯于听汇报,看材料,申报扶贫县,申报扶贫项目,从立项到检查、验收,有很多水分,脱贫的标准也有水分,扶贫的主体也有玩虚的、摆花架子的,结果导致假“贫困县”纷纷出笼。

地方争当“贫困县”危害甚大。首先这种做法是一种弄虚作假,与我们党倡导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背道而驰。大家看到争戴“贫困帽”有利可图,于是大家群起仿效,结果良莠不分,真正贫困的得不到救助,真抓实干的县得不到上级的关照,而那些弄花架子的却能如鱼得水,如此“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践踏的是社会良知。

其次,容易助长奢靡之风。一些地方不是把扶贫资金真正用于百姓身上,而是用来购买高价级轿车、盖豪华办公楼,甚至建别墅,扶贫资金被“张冠李戴”,长此以往,肥的是个别干部,坑苦的却是老百姓。

要防止假贫困县的出现,公开透明是最好的利器。一是贫困县的申报条件要公开,什么样的县才符合贫困县标准,一个地方的申报要在网上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二是上级拨付的扶贫资金要公开,省、市、县、乡镇,层层公开,形成一种想捂都捂不住的局面;三是扶贫资金的用途要公开,一旦发现私自截留,自己挪用者,严惩不贷,只有形成一种高压态势,扶贫资金才真正能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但愿这个官场题目早日得到求解。

来源:钱江晚报


END
本站无留言讨论功能。交流讨论,欢迎加入国匠城知识星球APP。知识星球为学习型付费社群。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知识星球”即可下载安装。微信扫码加入。
城市规划学社
每日分享,每周专题
专题PPT,交流社群
城市数据学社
数据新闻,数据申请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规划管理交流
规划管理,经验交流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规划搜索
规划云-规划行业搜索
规划搜索,规划知识图谱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争当“贫困县” 哭穷为哪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