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做大不如规划做远

本文关键词推荐标签
中国 北京 上海 城市 推荐 规划 新加坡 空间 服务 公交 建筑 交通 人口 如何 街区 保护 公共空间 模式 开发 步行 居住 出行 郊野公园 地铁 布局 公共服务 系统 通勤 区域 酒店
🔊 提醒:这是一篇2013年发布的文章,由于机构改革的原因,请注意内容的时效性。



笔者不久前在纽约出差一周,住在曼哈顿西34街与第七大道交会处的一家酒店,为体验曼哈顿的面貌与节拍,每天尽量步行,好几次都走了30多个街区,穿过了几条大道。最初印象是纽约有些陈旧,甚至有“上海是新的纽约,纽约是旧的上海”的感受。

但走得多了,就有了另外的感受。虽然曼哈顿高楼林立,多少有些压抑,但步行却极为方便,没有碰到过高架桥和乱拐一气、方向莫名的怪路,指示清楚,交通有序,公交站点密集,行人川流不息,但并不十分拥塞。很多街角都有别致的雕塑和建筑或公共空间,让驻足者有不一样的感觉,更不用说那太多的凝结着商业与文化传奇的著名大厦和文艺设施了。最令人感慨的是,曼哈顿的基本格局是100多年前就确定的,“曼哈顿模式”(Manhattan Model)是将高密度大楼和公交优先、行人优先的交通体系、交通工具相结合的产物,也有人把这种模式称为“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TOD)”。

曼哈顿的平均人口密度为2.6万人/平方公里,低于香港、上海浦西,高于北京,但其在白天的人口密度(居住人口加上就业人口)达到5.52万多人/平方公里,是世界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曼哈顿的建筑物容积率也很高,鳞次栉比。与此同时,曼哈顿又是一个易于步行、易于出行的地区,大量的流动人口靠着地铁、快速公交、轻轨、通勤火车等工具有效进出。

在曼哈顿边走边想,人口高密度、建筑高容积率并不必然导致拥挤和无序,如果空间布局合理,有完善的公交系统,大城市完全可能将适宜就业与适宜生活结合起来。

中国香港的人口密度也很高,陆地面积只有1078平方公里,但经过100多年建设,香港至今开发的土地面积仅为总面积的25%,而灌丛、草地、湿地预留等占66%,建成的郊野公园及自然保护区的面积达40%。新加坡的密度同样很高,但是新加坡“花园城市”的形象享誉世界。

曼哈顿的规划管了上百年,香港的规划管了好几十年,新加坡的战略性的概念规划期限是30到50年,每10年修改一次。这些规划的关键是预测好人口增长趋势,及早对公共服务做好规划安排。中国习惯“造城”,动不动就要“建新搞大”,其实,最应考虑的是如何把规划做远,做长久,并以集约化的方式实现它。


(编辑:朱逸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时间 : 2013-10-15)


END
本站无留言讨论功能。交流讨论,欢迎加入国匠城知识星球APP。知识星球为学习型付费社群。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知识星球”即可下载安装。微信扫码加入。
城市规划学社
每日分享,每周专题
专题PPT,交流社群
城市数据学社
数据新闻,数据申请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规划管理交流
规划管理,经验交流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规划搜索
规划云-规划行业搜索
规划搜索,规划知识图谱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规划做大不如规划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