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申请叫停,“国家级战略”不可雨露均沾

本文关键词推荐标签
中国 北京 城市 四川 重庆 推荐 城镇化 河北 安徽 规划 国家 武汉 长三角 天津 空间 河南 江西 京津冀 湖北 深圳 新区 城市群 生态 发展战略 协同 产业 创新 中心城市 模式 开发 研究 政策 开放 区域
🔊 提醒:这是一篇2014年发布的文章,由于机构改革的原因,请注意内容的时效性。



近日,国家高层拒绝了众多地方关于自贸区的申请,称自贸区盲目扩围既徒劳无功又存在巨大风险。最多时竟然有27个省区申请自贸区,各个省市对于“国家级战略”的羡慕与争夺已愈演愈烈。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自贸区叫停是“国家级战略”在中央层面的悬崖勒马。要警惕“国家级战略”泛滥成灾。

批量“国家级战略”最多的,无疑是城镇化战略,在国家城镇化战略中,明确提出了两横三纵的城镇化格局,规划了32个城市群。几乎涵盖了中国大陆所有省市。自2008年以来,中国先后将数十个区域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从东至西,从南到北,几乎都在国家发展战略的棋局之中。大跃进式的区域规划,将对中国未来发展造成深远影响。

上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包括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的逐步确立,时间跨度大、空间广阔。每个国家战略,中央政府都集中全国物力财力进行重点投入,并且有针对性地研究一些优惠政策,深圳特区更多获得政策创新支持,而浦东新区和滨海新区,则获得了财政支持以及央企的倾斜。由于优势集中,开发周期漫长,前期的国家级区域规划都形成了区域性的经济中心。当时将优惠政策和资源向沿海地区倾斜,这种优惠是特殊的、定向的、集中的。而一下出台数十个国家级战略,各地雨露均沾,这种大面积的“优惠政策”,使得优势抵消,只有相对意义难有绝对意义。

几乎每个省份都有“国家战略”,在有些地方造成了短兵相接式的竞争。如2009年12月国务院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之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亦于2010年1月通过。由于其地理上过于接近,在功能与使命方面有部分重叠,必然导致安徽与江西未来的剧烈竞争。特别是在承接长三角的产业转移中,安徽的皖江城市带与江西东部的上饶等区域,存在最为直接的竞争关系。未来,这将是恶性竞争的肇源。

32个城市群中有非常多的直接竞争对手。如在第一个层级的城市群中,长江中游城市群与中原城市群,未来将争夺中部崛起的龙头。在建的系列城市群,如武汉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江淮城市群等,产业结构类似,在争夺东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将成为直接竞争对手。中国的同质化竞争,微观方面是产业同质化,宏观方面则是城市乃至城市群发展的同质化。众多发展程度类似、地域相近、资源禀赋类似的地方同时构建城市群,同时上升为国家战略,奉行类似的发展战略,或许会适得其反、造成内耗。为避免同质化竞争,应该在规划的时候就确立重点,建立跨区域的协调机制,尤其是鄂豫城市群这种跨省经济区。此外,产业的协同与错位竞争也非常重要。

中国经济具备市场经济的基本要素,权力对经济的干预也很大,这是强政府与强市场的模式,与西方的强市场弱政府模式不同。在国家战略的规划中,市场与权力的力量交替出现。珠三角与长三角成为中国经济最重要的两极,是市场经济造就了这种奇迹,但如果改革开放之初国家不选择珠三角为改革突破口,很难说珠三角就能率先崛起。

关于谁是中国经济的第四极,湖北与重庆、河南争夺激烈。湖北捆绑长江中游城市群,向国家申请明确武汉国家中心城市定位,而重庆捆绑四川推出成渝城市群,河南联合河北、安徽部分城市将中原城市群扩容。到底谁能率先胜出?目前国家层面并未明确表态,这是好事,一旦表态或将出现倾力扶持一个地方而忽视其他地方的局面。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崛起争议不大,但京津冀的崛起争议巨大,一个原因是北京和继起的天津滨海新区得到了国家太多的扶持,这对其他地方是不公平的。用国家巨大财力砸出来的繁荣,和自我生长具有造血功能的繁荣毕竟不同。

未来的国家战略,须打破权力主导的体系,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

原文来自:凤凰财经 转自经济观察报 作者:罗天昊
原文链接:http://finance.ifeng.com/a/20140613/12539937_0.shtml


END
本站无留言讨论功能。交流讨论,欢迎加入国匠城知识星球APP。知识星球为学习型付费社群。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知识星球”即可下载安装。微信扫码加入。
城市规划学社
每日分享,每周专题
专题PPT,交流社群
城市数据学社
数据新闻,数据申请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规划管理交流
规划管理,经验交流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规划搜索
规划云-规划行业搜索
规划搜索,规划知识图谱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自贸区申请叫停,“国家级战略”不可雨露均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