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秀山林藏闺秀 ——广州市仲元图书馆赏析

本文关键词推荐标签
中国 北京 城市 广东 推荐 广东省 规划 空间 美国 方案 建筑 融合 历史文化 农业 厦门 广州 设计 南京 保护 建筑设计 规范 研究 教育 布局 竞赛 特色 艺术 博物馆 广州市 活动 开放 风景 酒店 技术 行政 复兴
🔊 提醒:这是一篇2017年发布的文章,由于机构改革的原因,请注意内容的时效性。

📝 规划笔记——推荐一则来自广州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委员会的文章,摘录如下:


每一个城市总有些不引人注目的好建筑

广州亦是如此

风景秀丽的越秀山

一直都是广州著名的人文胜地

越王古台、镇海层楼、五羊石像、明代城墙

等众多历史古迹皆布于此



只是,在山林深处、曲径之间

却还藏身着一栋重要的民国建筑——仲元图书馆

其庄重的姿态、内敛的格调、华丽的风格、精美的装饰

无不透露出大家闺秀般的优雅与气质

分外幽美与雅静


仲元图书馆


仲元图书馆堪为“广州的文渊阁”,这是广州现存少有的青砖立面的“中国固有式”风格民国建筑。近百年来,其历经风云变幻、世事沧桑,虽未广受瞩目,却始终见证着羊城广州的时代变迁。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仲元图书馆,一起揭开她的面纱,探寻她的前世今生。


1

仲元图书馆:为了忘却的纪念


在广州,遍布着众多与“仲元”相关的地方、机构和建筑,如邓仲元墓、仲元实验学校、仲元中学、仲元图书馆等。“仲元”何许人也?为何能获得如此隆重的尊重。在走进仲元图书馆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下“仲元”这位传奇人物的峥嵘往事。


邓仲元









邓仲元雕像







民国时期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


清末民初,烽火纷飞,豪杰群起,邓仲元即在这样一个乱世中脱颖而出。邓仲元,又名邓铿,粤军第一师师长。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生于广东梅县,7岁随父亲经商。少年时入读广东将弁学堂,并秘密加入同盟会。宣统二年加入广州新军,参加黄花岗起义,从此步入十多年的戎马生涯。


1914年,邓仲元追随孙中山在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任军务部副部长。从此之后,邓仲元一直是孙中山最重要的助手之一。在讨袁(世凯)驱龙(济光)、护法援闽等战事中打了无数硬仗。在当时,邓仲元与朱执信、廖仲恺被同视为孙中山的股肱心腹,孙中山在军事活动上已经到了缺邓仲元不可的地步。

1917年,粤军成立,邓仲元任粤军总部参谋长。1920年,邓仲元被任命为第一师师长,在军中有极高的威望。1922年3月21日,邓仲元在广州大沙头广九火车站遭暗杀,终年36岁,邓仲元之死在广东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孙中山痛失良将,他以大总统的名义追赠其为陆军上将。孙中山在唁电上说,邓仲元“平日忠于国事,勇于奋斗……壮年遽殒,不止粤中惜此人才也”。



邓仲元遇刺后,葬于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之侧。为纪念邓仲元,广州陆续修建了邓仲元墓、仲元中学以及庄重典雅的仲元图书馆。


邓仲元墓


 仲元图书馆于1927年由国民党元老李济深提议创建,邀请广东建筑师杨锡宗担任设计。建筑选址在广州城北的越秀山。

仲元图书馆与越秀山位置关系示意



2

仲元图书馆的建筑设计解读


作为近现代意义上的广州城市面貌,主要是在上世纪的民国时期奠定的。在众多的奠基者中,杨锡宗就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位。


杨锡宗


杨锡宗是民国时期非常有名的岭南建筑师,他先后为广州市设计过多座里程碑式的建筑物,如十九路军墓园和七十二烈士墓园、广州市第一公园(今称人民公园)、“嘉南堂”(广州最早的一组商用高层骑楼建筑,在人民南路与西濠口的交界处,人们熟悉的新亚大酒店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商务印书馆广州分馆(今北京路科技书店、仲元图书馆(今广州越秀山上的广州美术馆)、中山大学石牌校区部分建筑(今华南理工大学与华南农业大学内)等。

除此之外,杨锡宗还主持规划过模范住宅区和大学校园,可以说他的作品几乎遍布广州的各个角落并远及漳州、汕头等地。在近现代广州城建史上,杨锡宗以作品数量多、类别广、影响大而确立了自己的独特传奇地位。

杨锡宗出生于1889年,广东香山人,毕业于康奈尔大学建筑系,他跟广州中山纪念堂设计者吕彦直为同学,1918年学成回国返粤。

1921年2月广州建市,成立市政厅,孙科邀请他到广州市政厅工务局担任技士,后任工务局代理局长。30岁出头的杨锡宗开启他的辉煌的建筑设计生涯。


嘉南堂


所有他在该时期设计的公园、墓园等皆采用他在美国留学所学的西方古典主义设计手法。同时他还率先引进欧美高层建筑的设计理念,在广州西堤一带设计了广州市最早的一组商用高层骑楼建筑群“嘉南堂”。

上面提及的杨锡宗设计的公园、墓园以及商用高层建筑“嘉南堂”等,设计手法皆用他在美国留学所学的西方古典主义设计手法。

民国时期仲元图书馆


仲元图书馆却是他的设计风格从纯西式向“中国固有式”转变的代表性作品。

杨锡宗在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设计竞赛落选之后,受到当时国民政府推崇的“中国固有式”的影响,设计风格开始由纯西方古典式向中国固有式转变。

“中国固有式”是指在当时国民政府的官方意识形态指引下,为弘扬中国文化精神,中国建筑师主动思考应用新的建筑技术、建筑材料,结合中国传统建筑样式,创作出的一种新的中国民族建筑风格。“中国固有式”风格体现出中西结合的设计特征,通常在功能组织、平面布局、立面构图(多强调横、竖三段式)等方面运用西方古典主义设计手法,重视建筑比例,强调尺度感。而在建筑外在表现方面则选取中国传统建筑形式语言、符号等元素,如传统坡屋顶、脊饰吻兽、斗栱彩画、台基护栏等。1929 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公布《首都计划》,要求建筑形式以“中国固有之形式为最宜,而公署及公共建筑,尤当尽量采用”,“政治区之建筑物,宜尽量采用中国固有之形式,凡古代宫殿之优点,务当一一施用”。该风格代表建筑为吕彦直设计的南京中山陵与广州中山纪念堂等。其主要出现在当时一批大型官方性质的公共、纪念、文教等建筑类型当中。


民国时期仲元图书馆


而1920年代后期至1930年代中叶的广东为陈济棠主粤时期。当时,宁粤对峙,南京国民政府与广东当局分庭抗礼,广东基本处于半独立状态。为争夺党派正统性与合法性,并配合广东地方自治,陈济棠在岭南地区大力推行复古运动,提倡民族主义,因此,体现官方意识形态的“中国固有式”遂成为当时岭南地区行政、文教等公共建筑的主要表现风格,如广州市立中山图书馆、广州市府合署、国立中山大学石牌校址建筑群等。而且陈济棠特别重视发展文化事业,陆续在广州等地建设了一批图书馆与学校等文教建筑。在此大背景下,1928年,杨锡宗应李济深之邀,设计完成了这栋 “中国固有式”风格的仲元图书馆建筑,该建筑是杨锡宗最为成熟的“中国固有式”建筑作品之一,其典雅的建筑形象与特殊的纪念意义在岭南近现代优秀建筑中具有独特地位。


3

仲元图书馆的建筑设计解读

现在的仲元图书馆


仲元图书馆于1928年完成建筑设计方案,1929年动工,1930年建成,图书馆主体建筑面积约为253平方米,平面呈长方形,面阔约41米,进深约22米,坐北朝南,高二层,钢筋混凝土结构。首层面阔7间,明间最宽,尽间最窄,明间设主出入口。

仲元图书馆为 “中国固有式”风格,建筑布局采用中国传统古建筑的“副阶周匝”样式,四周设檐廊围绕。

建筑屋顶为直坡重檐庑殿顶,上施绿色琉璃瓦和绿色屋脊,檐角起翘,檐下有混凝土材料做成的仿木斗栱与额枋雀替等装饰构件,并在额枋雀替上施加彩釉陶砖装饰。

建筑屋身墙体为水磨青砖,花岗岩墙脚,围廊施以水刷石圆柱,入口做成中国传统古建筑中的抱厦门廊形式。基座为完整的中国古典台基造型,单层须弥座,施以花瓣柱头,水刷石材料。

仲元图书馆作为文化建筑,兼藏书、阅览等功能于一身,建筑造型仿效中国皇家藏书建筑——北京故宫皇家藏书楼文渊阁。

文渊阁是清代皇宫藏书楼,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建成,用于专贮《四库全书》。文渊阁通体为水磨青砖墙,深绿廊柱,隔扇槛窗为黑色,屋顶盖黑色琉璃瓦,屋顶为黑色琉璃瓦绿剪边歇山顶,黑色在五行当中喻水防火,额枋彩画均为青绿为主的苏式彩画,以冷色调为主,与紫禁城整体建筑群黄色琉璃、朱红门墙的红黄暖色调截然不同。文渊阁成为紫禁城中一道独特的风景,是紫禁城内形制较为特殊的一座皇家建筑。

仲元图书馆斗栱 


仲元图书馆的立面设计仿照故宫文渊阁,立面材料没有沿用民国普遍的红砖,而是采用青砖砌筑,磨砖对缝,这在民国时期的岭南“中国固有式”建筑中极为少见。青砖绿瓦与灰柱石壁的通体冷色调处理营造出建筑清冷厚重之感,体现图书馆避火防灾、取吉避灾的功能与用意。

图书馆的外观装饰上,重檐屋顶均铺绿色琉璃瓦,外檐装饰有红色三杪六铺作斗栱与云纹墩,涂料饰面,形式规范,排布紧密。檐柱间有彩釉陶砖饰面的混凝土额枋、雀替装饰构件,上面绘有彩画,外檐额枋彩画以冷色调的蓝粉色为主,图案仿清式和玺彩画,雀替彩画为蝙蝠图案,寓意“万福”。所有的彩釉陶砖彩画图案精细,色彩华丽,色泽清冷,使图书馆透出富丽厚重之感。

仲元图书馆斗栱彩画


另外在建筑装饰方面,仲元图书馆采用了一些具有岭南地方特色的装饰元素,如屋顶脊饰即用象征羊城广州的“五羊”图案来代替传统建筑中的的仙人走兽,富有特色。这些装饰元素也同样应用在他所设计的国立中山大学石牌校址的一些建筑中。

仙人走兽


毕竟,仲元图书馆是一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民国建筑,少不了西方建筑特点。首先,杨锡宗运用西方学院派的构图法则,对仲元图书馆立面进行了严格比例控制,横向三段式(突出中间门廊)与竖向三段式(台基、屋身、屋顶)构图,强调立面尺度与稳定感。整体立面形象庄重典雅,颇有古希腊神庙的古典建筑韵味。

此外,杨锡宗还为图书馆设计了一座西式门楼,门楼立柱采用水磨青砖砌建,门楼风格为西方巴洛克式。

无疑,仲元图书馆是中西建筑风格融合的杰作。下面我们再从一个建筑细节——门廊,来看看其中西合璧的风范。

仲元图书馆的入口处理成门廊,这种方式反映出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设计手法,可见杨锡宗所接受的西方学院派教育影响。整个门廊比例均称,构图严谨,形式稳重。而门廊的外在形式则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建筑形象,类似北京故宫里的琉璃门,中间开门,两侧设花岗岩影壁,壁身四边及四个岔角均刻有卷草纹,壁心的中央盒子开有竖向长窗,影壁的基座是刻有卷草纹饰的花岗岩须弥座。门廊屋顶为单檐绿瓦歇山顶,外檐装饰有红色混凝土斗栱与蓝粉色清式彩画图案的彩釉陶砖额枋。门廊不仅成为联系图书馆室内外的过渡空间,更强调了建筑入口与主体的主从关系,丰富了整体立面层次,不失为一个既庄重典雅、又有传统韵味的门廊形象。

门廊细部构件


仲元图书馆建成后的一段时间,并没有对外开放。1957年,经当时广州市市长朱光倡议,仲元图书馆正式作为广州美术馆并对外开放,这是中国最早成立的美术馆之一。其功能一直使用至今。

由于没有像其他近代建筑被空置保护,仲元图书馆在建国后一直作为美术馆得以沿用,在发挥其功能性的同时也得到了持续维护,建筑保存状况良好。虽然不像珠江新城的广东省博物馆那样备受关注,但她幽静的姿态却很好的保留了那份历史的沧桑感。然而随着珠江新城南中轴线广州博物馆新馆、广州美术馆新馆等馆址的规划,未来仲元图书馆的功能将可能再次发生变迁。仲元图书馆将何去何从?或许她那充满历史与特色的建筑本身就可以告诉我们答案,仲元图书馆与旁侧的镇海楼,一个见证了古代羊城变幻,一个历经了近代广州风云,这些优秀的历史建筑,因其厚重的历史价值使其具备成为传承历史文化的记忆载体,也许使此处成为弘扬广州城市历史与文化艺术的窗口就是仲元图书馆“表里如一”最好的生存之道。

“越秀山林藏闺秀”

这就是民国岭南建筑中的大家闺秀——仲元图书馆

相信明天

她会继续与广州的文化脉搏同步

散发出依旧优雅的人文光彩


附:此文曾发表于《羊城晚报》2016年03月26日B02版




信息来源: 广州市岭南建筑研究中心

作者:孙海刚






文章来自:广州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委员会

您现在看到的是 Upnews (规划头条)博客文章,本站作为自然资源与规划行业博客网站,仅记录与自然资源与规划行业相关信息,方便大家查询阅读。
END
本站无留言讨论功能。交流讨论,欢迎加入国匠城知识星球APP。知识星球为学习型付费社群。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知识星球”即可下载安装。微信扫码加入。
城市规划学社
每日分享,每周专题
专题PPT,交流社群
城市数据学社
数据新闻,数据申请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规划管理交流
规划管理,经验交流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规划搜索
规划云-规划行业搜索
规划搜索,规划知识图谱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越秀山林藏闺秀 ——广州市仲元图书馆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