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天然优势 发力“双轮驱动”——广州嵌入全球创新体系打造国际科技创新枢纽

本文关键词推荐标签
中国 北京 上海 城市 广东 推荐 大数据 工业 广东省 国家 空间 案例 河南 方案 美国 服务 融合 交通 行业 广州 发展战略 协同 国际 南京 如何 新疆 道路 探索 产业 新技术 数据 管理 理论 创新 智慧 平台 模式 试点 报告 开发 中心城市 健康 指标 研究 城市创新 汽车 广州市 系统 互联网 专题 政策 开放 区域 技术
🔊 提醒:这是一篇2016年发布的文章,由于机构改革的原因,请注意内容的时效性。

📝 规划笔记——推荐一则来自广州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委员会的文章,摘录如下:



珠江夜色 广州日报航拍飞行俱乐部车志辉 摄

      前日召开的广州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推进会提出,广州要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部署要求,围绕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促进全省建设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着力培育更多高新技术企业,突出培育龙头创新企业,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风投创投中心。

      在国家、广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背景下,广州正围绕建设国家创新中心城市,加快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核心区建设,嵌入全球创新链条、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打造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究竟是什么?广州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底气在哪、短板在哪、路径该如何选择?本报记者走访广州科技创新主管部门、专家学者以及企业,以期对该问题进行较深入的探讨。


文/广州日报记者 罗桦琳


广州打造国际科技创新枢纽专题报道
专家建言广州创新

制造业是“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主战场,新的经济增长空间主要在三方面,一是传统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二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是做强与先进制造业深度结合的现代服务业。

  ——中国工程院院长、党组书记周济


广州创新的突破口,应该立足于广州是华南最大的商贸、交通、航运中心的优势,走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的创新之路。 


  ——知名经济学者、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


在现阶段,明确提出实施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战略,符合广州现阶段发展实际的战略抉择。一方面,广州还远远没有完成工业高级化进程,工业化对服务经济的溢出效应尚未充分释放;另一方面,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要把握战略机遇,并跟上全国创新驱动发展的步伐,就必须持续推进制造业深化,以避免产业“空心化”。 

——广州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强



“创新中心”构成要素及指标体系
国际说

世界上公认的“创新中心”一般具有以下共同点:


综合经济实力较强;


拥有一批具备强研发能力的世界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


拥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能够为产业研发提供创新平台和空间条件;


拥有较强的国际科技合作能力,具备较强对外经济联系和广泛的全球市场;


集聚一大批多样化高层次创新人才;


发达的科技金融机构、科技中介机构和科技服务能力;


具备开放性和包容性的创新文化氛围。 



国内说


在国内,理论界对创新中心的标准、构成要素、建设路径等系列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但从实践看,有两方面仍需要调整,一是评价指标,二是发展模式。 


目前,我国使用的相关评价指标包括R&D投入占GDP的比重、科技进步贡献率、技术依存度、专利等。这些指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的情况,但与实际情况差距较大。


国际上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与发展模式,一般用以下指标来刻画:(1)全要素生产率或劳动生产率;(2)知识密集型产业占GDP的比重;(3)R&D投入占GDP的比重;(4)人才流动和多样性;(5)三方专利和PCT专利;(6)知识产权贸易收入;(7)创业指标,包括创业率、企业进入率和退出率、创业投资、创业型经济占GDP比重等。


指标体系

扭住三大要素 厘清主攻方向

2015年6月,广州响应国家战略决策,顺应全球发展趋势,提出建设国家创新中心城市;同年12月,广州市委十届七次全会首次提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 

要确切地定义“创新中心”、“创新枢纽”并不容易,国际国内尚无公论,但对其内涵,还是形成了一些共识。国际上,著名杂志《连线》在2000年第一次提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概念,并且对其构成要素进行了概括。实践中,一般认为纽约、伦敦、巴黎、东京、多伦多等城市是成熟的世界科技创新中心。 

在国内,理论界对创新中心的标准、构成要素、建设路径等系列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但从实践看,有两方面仍需要调整,一是评价指标,二是发展模式。 

在发展模式上,国内一些城市在探索过程中,也遇到问题。比如,一些城市认为创新是由“供给”推动的,在没有科研基础的情况下,不惜重金建设“研究中心”,结果收效甚微;还有一些城市,盲目模仿国际或者国内其他城市,导致多地“双创”示范基地都是同一种模式,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但效果不明显。

由国际、国内的情况来看,广州在建设国家创新中心城市、打造国际科技创新枢纽时,应该有两个清晰的认识,一是不应盲目相信“指标”,二是不应盲目模仿或攀比,一定要深入分析自身的优势、劣势,根据自身的历史沿革、经济结构、产业分布等,制定主攻方向、发展路径及保障措施。 

对于广州如何建设“创新中心”、“创新枢纽”,广州理论界做了一些探索。在广州市社科院发布的《广州创新型城市发展报告(2016)》中,广州市委党校教授马蓉蓉在《广州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挑战与路径》一文中提出,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应具备以下特点:一是集聚性,一个城市不可能天然拥有科技创新所需要的全部要素,只有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特别是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才能不断吸收创新资源并进行最优配置。二是创新性,一个城市创新能力的构成,可以分为基础类要素(如市场规模)、可构建类要素(如政府与市场主体的沟通机制)、产出类要素(如专利的高效应用)、贡献类要素(如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的指标反映)、协同类要素(如资源的协同程度)等。三是驱动性,以技术创新推动城市产业结构的升级。四是辐射性,通过创新资源集聚,形成创新高地,产生创新规模效应和高端辐射效应,既支撑广州经济发展,又对周边区域经济发展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此外,国际科技创新枢纽还应具有流动性和开放性。  

而从实现路径看,广州要建设国家创新中心城市、国际科技创新枢纽,依然离不开三个要素:人才、企业、平台。人才是创新之根本,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而平台则为技术转化、成果交易、资源配置与流动等提供条件。 





人才驱动

完善配套措施 育才引才用才

人才是创新发展的基石,创新驱动的本质也是人才驱动。最近两年来,广州围绕建设国家创新中心城市,引进、培养一批科技领军人才。

有统计显示,2015年,广州高校学生储备人才超过北京上海,列全国第一。但与此同时,广州仍然存在高层次人才总量偏少、领军人才和复合型高端人才不足的问题。

根据目前掌握的最新数据,北京、上海和南京两院院士人数分别为969人、202人和79人,而广州仅有77人(含双聘院士);北京和上海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人数分别为770人和626人,而广州只有172人,比南京的185人还少13人,与广州“第三城”地位有差距。而从人才分布看,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广州人才大部分集中在高校、研究机构、政府等机关事业单位,说明广州的人才直接参与创新驱动发展的程度仍有待提高。

人才战略包括育才、引才、用才三个方面,如果三个方面能共同发力,广州的人才状况将大大改善。

在育才方面,广州在华南地区一直具有优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广州地区高校、科研院所占广东90%左右。大学与科研机构是原始创新能力的来源,同时也是人才的主要输出源。中山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罗俊指出,高校在创新链条中主要有两大责任,一是要承担起“源头创新”的责任,数据表明,影响人类生活的重大发明中,70%诞生于大学;二是要培养高层次的人才,让学校成为创新人才的聚集地和输出地。

在引才方面,一些专家学者提议“新式借脑”。广州市社科院软科学研究所张赛飞等认为,可以通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组织等形式,以企业为主导,设立多种形式的研发机构,以吸引包括华裔专家在内的国际优秀研发人才。

一直以来,我国各地政府都十分注重在“引才”上发力,但在“用才”上却做得不够。在一次在粤院士专家座谈会上,刘颂豪院士就提到,引进的人才要跟原有人才很好地合作,这样才能起效果,但目前看来,合作得不太好,引进人才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在这方面要总结经验教训。

陈国良院士指出,一些地方官员将人才引进当成“指标”,重在“我引进了多少”,但引进后却不考虑如何为人才提供工作环境、工作平台,难以让这些人才真正发挥价值。

最近两年来,广州在人才政策方面也不断有大的突破。今年2月,广州市出台《中共广州市委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集聚产业领军人才的意见》及4个配套文件,提出5年投入约35亿元,在重点产业领域内支持500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每年支持1000名产业高端人才、2000名产业急需紧缺人才,形成人才引领产业、产业集聚人才、人才与产业良性互动的良好局面。今年6月,备受关注的《广州市人才绿卡制度》正式出台实施,对8大类人才提供出入境和停居留、购房购车、子女入学等9类服务,广招天下英才,引起热烈反响。



广电运通开发的新产品。


创新路径

制造业服务业融合 双轮驱动创新发展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也是创新的“发动机”。从产业、市场出发讨论科技创新,是最直接又最具有现实意义的。广州的科技创新,可以走怎样的道路?一方面,应该完成制造业的升级,另一方面,还要与服务业深度结合,这也是广州的优势所在。

纵观目前国内外发展趋势,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是“创新驱动”的重要着力点。 

中国工程院院长、党组书记周济认为,制造业是“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主战场,新的经济增长空间主要在三方面,一是传统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二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是做强与先进制造业深度结合的现代服务业。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紧密联系。周济举例,美国服务业占其国民经济70%以上;但许多人并不知道,美国的服务业包括生活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以及服务型制造业中的服务部分,其中,服务型制造业中的服务部分和生产性服务业占到美国服务业的三分之二以上。 

针对广州的情况,知名经济学者、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也提出过类似见解。他指出,广州作为珠三角的核心区,在经历了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后,由于边际成本的提高,目前已经走过了“从集聚到扩散”两个阶段,进入“后核心区”时期。 

“后核心区一般会出现几种情况,一是通过科技创新产生了更有竞争力的新产业,替代原来的传统制造业;二是工业逐渐退出后,现代服务业充分发展,优势产业转向金融、航运、航空等;三是传统工业退出后,服务业未能跟上,城市经济出现空心化,陷入困境。前两种是较为理想的状态,第三种则是需要警惕的。”陈鸿宇认为,广州创新的突破口,应该立足于广州是华南最大的商贸、交通、航运中心的优势,走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的创新之路。

在今年8月举办的广州市委十届九次全会上,广州市委再次强调,“实现城市持续发展与繁荣,产业是基础和根本,要坚持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广州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强认为,在现阶段,明确提出实施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战略,符合广州现阶段发展实际的战略抉择。一方面,广州还远远没有完成工业高级化进程,工业化对服务经济的溢出效应尚未充分释放;另一方面,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要把握战略机遇,并跟上全国创新驱动发展的步伐,就必须持续推进制造业深化,以避免产业“空心化”。 

广州实施“双轮驱动”,确实也具备了天然优势。广州的产业、市场是多年发展积累的结果,也是周边城市难以在短期内超越的“优势资本”。


“双轮驱动”天然优势

截至2014年,广州已拥有汽车、石油化工、电子产品、重大装备、生物与健康、新材料与高端制造等6个产值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以及商贸会展、商务与科技服务、金融保险等3个增加值超千亿元的服务产业集群,培育了3个主营收入千亿级企业和80多家百亿级企业。 



典型案例

运通配套服务有保障 极飞卖飞机更卖服务

在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结合上,广州已经作出了有效尝试。比如,聚集在广州开发区的智能机器人生产企业,目前不仅生产机器人,还结合市场需求,提供机器人的应用方案、安装维护等服务,提供24小时维护等便利服务,也是本土新兴机器人生产企业与国外老牌机器人生产企业竞争的重要突破口。

广州无线电集团,近两年来在向制造业+高端服务业转型的过程中也做出不少有效尝试。据了解,目前该集团已介入房地产开发、金融电子服务、计量与检测、物业经营与管理、软件评测、国际商贸等多个现代服务业领域。无线电集团旗下的广电运通,是国内规模最大的ATM产品和自动售检票系统设备供应商,在此基础上,集团发展出“金融电子服务”,专注于货币识别与处理设备的服务与营运,形成一套包括自ATM生命周期开始到结束的全面、专业的ATM全托管外包服务解决方案,经营领域涉及ATM、AFC等自助设备维保、营运业务、软硬件工程项目和备件耗材供应等,在全国建了300多个服务站,建立了业内覆盖最广、响应最快的服务保障网络。该集团亦成功进入高端泛金融服务外包领域,包括自动柜员机托管(配钞押运、清机加钞、技术服务监管)和现金及有价证券清分等服务,实现了信息监控管理和业务管理平台的同步运作。 

无人机是我国一个新兴产业,目前世界范围内七成以上无人机由中国企业生产制造。近年来,我国民用无人机生产厂家数量飙升,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而广州极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独辟蹊径,走制造业与服务业相结合的道路。从2015年开始,极飞只销售无人机技术含量最高的核心部件——飞行控制系统;与此同时,为我国农户提供无人机植保服务。

目前,公司提供服务与销售业务的比例为3:1,拥有1000名员工,在新疆、河南两地建立的服务基地,未来可以为周边地区近2000万农户提供植保服务。2015年,极飞在全国范围内作业面积已达到56万亩。



平台支撑

打造创新支撑平台 依靠市场孵化成果

截至2016年6月30日,广州科技企业孵化器累计达153家,孵化企业累计超过6000家,众创空间30家累计达到64家。广州“孵化器”专业化、资本化、多元化趋势明显,23家众创空间获批纳入国家级孵化器管理支持体系,30家被省科技厅认定为试点单位,数量均居全省第一,7家国家级孵化器被科技部评为优秀,数量全国第一。 

市场始终是“创新”孵化的最大动力,创新的主体是企业,而企业尤其是科技企业的诞生与成长,离不开“平台”作用。科技企业孵化器,集合了资源配置、风险投资、技术转化、成果交易等多个环节,是近年来多个城市积极打造的、培育科技企业的重要平台。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广州孵化器不仅数量节节攀升,持有者的身份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据了解,在2010年左右,孵化器仍以国资为主,而现在,民营孵化器无论在数量或体量上,均已超过国有孵化器。从孵化器自身的收入及培育成果来看,市场始终是最大动力。

坐落在天河区的宏太智慧谷·云产业基地拥有一个5万平方米的产业园区,园区内有完整的云计算、大数据产业链,其建设的众创空间“伯乐咖啡”有较为严格的准入门槛,必须为互联网相关行业。这里的众创空间除了提供基础服务外,最大的优势是可以提供行业交流平台、技术支撑平台、专业的科技服务及融资对接服务。入驻该众创空间的团队或企业,享受以上服务,付出的不是租金是股份。入孵企业可以选择给予众创空间3~5个点的股份。设办孵化器成为一种长期的“风险投资”。 

备受瞩目的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是广州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重要引擎之一。去年以来,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引入腾讯、阿里巴巴、复星、国美、小米、YY、唯品会、环球市场、康美药业、粤科金融、粤传媒、科大讯飞等14家行业龙头企业,拟建或在建项目总投资逾550亿元。今年1~6月,这批企业合计贡献地方税收约4.2亿元。复星、阿里巴巴、唯品会和环球市场的地块已经动工建设,其余地块绝大部分都将在2016年内动工,成为广州市新的增长极。


信息来源: 广州日报



文章来自:广州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委员会

您现在看到的是 Upnews (规划头条)博客文章,本站作为自然资源与规划行业博客网站,仅记录与自然资源与规划行业相关信息,方便大家查询阅读。
END
本站无留言讨论功能。交流讨论,欢迎加入国匠城知识星球APP。知识星球为学习型付费社群。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知识星球”即可下载安装。微信扫码加入。
城市规划学社
每日分享,每周专题
专题PPT,交流社群
城市数据学社
数据新闻,数据申请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规划管理交流
规划管理,经验交流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规划搜索
规划云-规划行业搜索
规划搜索,规划知识图谱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发挥天然优势 发力“双轮驱动”——广州嵌入全球创新体系打造国际科技创新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