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工匠精神 精铸城市品质——广州市国规委主任彭高峰:做好三个层面规划 提升城市发展品质

本文关键词推荐标签
城市设计 总体城市设计 村庄规划 空间规划 城市 广东 海绵城市 国土空间 推荐 城镇化 总体规划 一体化 导则 社区 广东省 城市设计导则 规划 国家 用地 空间 特色小镇 规划管理 生态保护 方案 服务 村庄 生态廊道 国土 建筑 融合 历史文化 交通 城市群 历史文化名城 存量 镇规划 广州 生态 轨道交通 发展战略 设计 存量空间 国际 城市规划 如何 道路 目标 城市居住社区 街区 探索 产业 历史街区 中心城区 保护 活力 历史文化名村 规划设计 管理 街道 创新 平台 建筑设计 模式 报告 开发 中心城市 一张图 步行 宜居 居住 城市公园 地铁 布局 综合体 研究 居住社区 特色 文化保护 以人为本 微改造 城市规划管理 广州市 铁路 系统 历史文化保护 互联网 专题 气候 活动 土地出让 区域 文化遗产
🔊 提醒:这是一篇2016年发布的文章,由于机构改革的原因,请注意内容的时效性。

📝 规划笔记——推荐一则来自广州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委员会的文章,摘录如下:



 迎接市委十届九次全会 

“城市品质已经成为城市最重要的竞争力。”主任彭高峰日前接受广州日报记者专访时提到,“提升城市品质,需要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的规划支撑”。 

彭高峰表示,广州市委市政府已经铺展蓝图:空间布局上,以国际航空枢纽、国际航运枢纽、国际科技创新枢纽三大战略枢纽作为网络的极核,形成大的发展格局,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引领珠三角建成世界级城市群;增长模式上,从土地出让走向产业招商的规划探索,利用有限空间,以创新集聚促进发展;均衡发展上,打造“北部山水城市、中部古今交融、南部滨海城市”特色鲜明的城市风貌格局。 

文/广州日报记者何道岚、毕征  通讯员崔振君 

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 引领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 

广州日报:为了落实“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定位,履行国家赋予的角色要求,广州在规划上有哪些动作? 

市国规委: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是广州进一步加强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并重点聚焦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和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具体到规划上,须高水平做好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的规划支撑,通过区域空间规划一体化、构建国际交通枢纽支撑框架、完善公共中心体系、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和传统风貌等工作,落实总体规划中提出的“广东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定位。 

彭高峰:宏观层面上,做好面向中长期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交通战略规划以及其他相关的专题研究,实现高端引领。中观层面上,继续推进黄金三角区、黄埔临江经济区、空港经济区核心区等重点功能区规划,特色小镇规划,村庄规划,促进城乡统筹,实现产城高度融合发展。微观层面上,从人的尺度出发,制定一系列城市设计标准,开展各层面的城市设计,改善城市微环境、微交通,提升城市的精细化、品质化水平。   

在中心城市的枢纽功能上,通过扩充和做强航空线、航运线、铁路线、城市高快速路和轨道交通线,构建空铁联运、海铁联运的网络线路骨架,形成内外互联互通的大交通格局。完善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提高机场、港口吞吐能力,形成“四通八达”的铁路网络,规划建设铁路客运枢纽体系,提升国家铁路主枢纽职能。 

在轨道交通网络方面,将实现中心城区步行10分钟可达轨道站点,外围城区30分钟可达市中心。2018年建成通车地铁里程超过520公里,实现主要客运枢纽之间的快速联系,支撑南沙自贸区、黄金三角区、空港经济区的发展。未来还会建设零换乘一体化交通综合体,开展“轨道交通+物业”的综合开发模式。 

合理布局商业贸易与居住功能,结合公共中心集中布置商业设施,重点强化国际商贸活动的聚集效应。同时,完善城市居住社区商业与公共配套服务,实现居住、商贸融合发展。 

传承城市基因,彰显本土特色,与国际文化潮流相结合,提升城市文化品位。重点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加大实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力度,控制白云山到市区各重要地区的视线通廊,严控珠江沿岸的城市开发,优化珠江两岸城市滨水风貌,保护历史文化名村名镇。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市国规委成立后,将“三规合一信息联动平台”推广到各部门使用,进一步实现“国土空间”、“规划空间”和“经济空间”在“一张图”上的协调统一。 

让“品质”渗透到城市的每一个细胞 

广州日报:经历粗放式发展的必经阶段后,社会呼唤“工匠精神”与精细化、品质化的城市规划管理。这对转型中的广州有何启示? 

市国规委:今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了“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快速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广州要发扬“工匠精神”,从外延扩张到内涵提升,实现精细化、品质化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通过城市品质与城市内涵的不断提升,进一步汇聚国际资本、人才等高端要素。 

需要强调的是,精细化、品质化城市建设的着力点并非大拆大建,而是基于原有基础与底蕴的优化提升。首先要构建好蓝图,通过总体城市设计描绘城市总体蓝图,构筑好城市建设图景。其次通过各种渠道形成共识,共同推进、共同建设、共同维护美好蓝图。第三是构建指导实施的标准体系。第四是建立从一套“规划-设计-施工-建设管理”的实施路径,形成“全覆盖、全要素、全流程”的管控流程。 

广州日报:广州如何践行精细化、品质化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要求? 

彭高峰:“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广州精细化、品质化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应该始终以“岭南特色,国际品质”为目标,以国际的视野、国家的视野来建设好我们的家园。遵循“规划设计-工程建造-工程文化-城市文化”的提升路径,让“品质”渗透到城市的每一个细胞。」 

市国规委:我们在土地出让环节,针对重点地区和重要项目,将城市设计的要求纳入土地出让条件,并将建筑设计方案作为土地出让的重要参考;在建筑设计环节,建立地区规划师制度,培养既有国际视野又有文化自信的一流规划师、建筑师队伍。 

当前,广州城市设计导则、城市总体蓝图、珠江景观带风貌控制导则、珠江景观带重点区段城市设计与景观规划、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城市设计、黄埔临港经济区城市设计等工作正在推开。 

在珠江景观带规划工作当中,我们详细摸查了珠江广州段现有主要桥梁的基本信息。以“一桥一景”为目标,以“微改造”为主要策略,对珠江前航道三个十公里范围内主要桥梁,按照“近代广州、现代广州、生态广州”的定位,从功能、慢行、空间以及景观等多方面按要素进行梳理与分析,逐个确定优化策略,以提供给市住建委在具体实施工程中予以体现。 

在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通过精细化城市设计,促进产业创新空间优化,统筹好全方位建设工作。 

在道路规划方面,按照街区制的发展方向,推广“小转弯半径”的人性化街道设计理念和紧凑利用,逐步提高道路规划精细化水平。 

土地出让走向产业招商破解用地瓶颈 

广州日报:城市空间有限,如何寻找新的增长点、提升土地产出效率?  

市国规委:随着城市空间的不断扩张,土地资源约束的瓶颈日益凸显,以增量土地资源带动经济增长的传统城市发展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从拓展走向内涵、从规模走向存量、从粗放走向精细的城市新发展模式是大势所趋。如何在有限存量空间寻找城市新的增长点,提升土地产出效率,对包括广州在内的大城市提出了新挑战。 

彭高峰:广州市正在积极进行从土地出让走向产业招商的规划探索,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规划引领,创新集聚促进发展。」 

以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为例,该地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从土地出让走向产业招商,通过精细化、品质化城市设计在有限空间寻求新发展,市场反应热烈。目前已开工建设四个项目,剩余项目计划年内全部开工。在集聚区30公顷范围内,道路密度增加46%,达到16.5公里/平方公里,轨道线路从3条增加到5条,配置地铁和有轨电车站点共5个,提升地区承载力和可达性。为实现高效紧凑型城市街区,30公顷划分为14个街区、可开发地块从9个增加到19个,规划布局更紧凑、尺度更宜人,最大化集约节约用地和利用江景资源。该经验将向其他重点功能区推广,促进广州单位土地产出效率的整体提升。 

广州日报:广州应如何兼顾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平衡? 

市国规委:顺应广州自然人文地理地貌,秉承传统山水格局,塑造依山、沿江、滨海的风貌特色,南部、中部、北部各自形成鲜明的整体城市风貌。 

划定生态控制线,保护城市大山大水的生态格局,推进城市集中建设地区的生态廊道建设,加强白云山、海珠湿地等中心区“绿肺”及城市公园、河涌水系的保护建设与有机结合,构建城市生态网络,稳步推进海绵城市规划建设。 

珠江穿城而过,如“大珠小珠”般散落其上的诸多江心岛屿是广州的一大自然生态特色,其永续发展对于广州生态保护与城市宜居建设意义重大。为保护好54个共120平方公里江心岛屿的自然生态,广州市制定珠江江心岛整体保护规划,明确分类保护策略并相应划定岛屿生态控制线,科学引导珠江江心岛未来的保护和发展,使广州“城、水、岛”和谐共生。 

老城改造要喝得了凉茶叹得了咖啡 

广州日报:在老城的升级改造方面,广州有哪些新思路? 

彭高峰:“广州既是一个喝凉茶的城市、也是一个喝咖啡的城市”,既有历史悠久的岭南建筑,又有中西合璧的近现代建筑,整体呈现“适应气候、多元包容”的城市风貌特点。」 

市国规委:老城升级改造离不开科学规划,需要系统、全面地认识与平衡老城的新与旧、传统与现代、文化与活力的关系。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老城改造的重点应在历史文化保护中寻找新的动力源: 

首要是提升老城区居民生活环境的品质,给老城区注入新的活力。老城的活力主要来自于老城居民的衣食住行,通过完善配套、整合资源,升级产业,促进老城有机更新,提高老城居民生活质量。 

二是保护传统的老城街巷,营造以人为本的空间尺度。我们正研究选取数个城市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开展更高水平的城市设计,形成若干个尺度宜人的城市客厅。 

三是积极与消防、交通、工商等部门联合开展针对老城的标准制定,解决现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要求与针对一般地区设定的建设标准不相适应的矛盾,整体提升保护和利用的水平。 

四是探索多样化的政府、市场、社会合作共赢的改造模式。目前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方面,政府承担了主要的责任,但光靠政府是不够的,要借助市场力量,引导社会资本和业主主动参与对历史建筑维护、修缮和活化利用,鼓励志愿者等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历史文化保护,达到更大程度的社会共识,将文化遗产变成社会财富。

信息来源: 广州日报



文章来自:广州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委员会

您现在看到的是 Upnews (规划头条)博客文章,本站作为自然资源与规划行业博客网站,仅记录与自然资源与规划行业相关信息,方便大家查询阅读。
END
本站无留言讨论功能。交流讨论,欢迎加入国匠城知识星球APP。知识星球为学习型付费社群。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知识星球”即可下载安装。微信扫码加入。
城市规划学社
每日分享,每周专题
专题PPT,交流社群
城市数据学社
数据新闻,数据申请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规划管理交流
规划管理,经验交流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规划搜索
规划云-规划行业搜索
规划搜索,规划知识图谱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发扬工匠精神 精铸城市品质——广州市国规委主任彭高峰:做好三个层面规划 提升城市发展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