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海洋热点问题逐个答!市规划国土委上“民心桥”啦~

本文关键词推荐标签
城市 推荐 一体化 国家 生态空间 规划 空间 可持续发展 方案 生态保护 修复 国土 融合 深圳 评估 专项规划 生态 全域 人口 国际 设计 探索 保护 可持续 管理 活力 主题 开发 创新 宜居 绿道 指标 研究 治理 共享 系统 详细规划 环境保护 区域 深圳市 环境

📝 规划笔记——推荐一则来自深圳规划国土海洋的文章,摘录如下:


深圳市规划国土委上《民心桥》啦~

错过了直播?

没关系!

我们已为你整理了笔记并划好了重点

快来看看吧!



直播厅时间


9月10日上午,市规划国土委党组书记、主任王幼鹏做客《民心桥》节目,围绕“向海发展,共建宜居海滨城市”主题,与听众进行沟通交流。市海洋局副局长李喻春及市海洋局各相关处室负责人参加节目。


王幼鹏主任在直播间





深圳是一座海滨城市,海域面积达114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海岸线长260.5公里。因海而生、因海而兴,深圳近40年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亲海近海、向海发展的过程,目前,深圳的滨海地区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黄金岸带”。



王幼鹏提出,在高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向海发展、建设宜居海滨城市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海洋环境提升、海洋灾害防护、城海融合、丰富滨海文化生活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9月7日市规划国土委正式发布《深圳市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规划》和之前出台的《深圳市海洋环境保护规划》,两个规划在环境治理、陆海生态空间建设、滨海生活等方面做了很多创新性的探索。



王幼鹏介绍,深圳将构建全国首个全域陆海生态空间格局。具体说来,就是结合国际经验和深圳实际,确定海洋环境质量、入海污染物控制、海洋生态保护与管理能力建设等四个方面17项量化指标,作为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重要考量因素。在构建韧性减灾体系方面,深圳将采用湿地及多层自然护堤方式的海堤工程,实现防潮与亲水的共赢,构建韧性减灾体系。



未来,深圳将继续向海发展,推进建设宜居海滨城市。一是将生态文明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构建全国首个全域陆海生态空间格局;二是构建韧性减灾体系;三是实施陆海联治;四是强化民生共享,全线贯通环海绿道;五是凸显多元活力,体验多彩滨海文化生活;六是精细管控,划定海岸陆域建设管控区。






节目期间

市民通过电话或网络留言形式积极询问

我市深圳湾污染治理、海洋灾害防治等问题

王主任及参播的相关单位负责人均一一作答

??


1
深圳湾公园进行底泥修复施工,会不会对红树林和鸟类造成影响?


深圳湾治理工程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充分尊重陆海、河湾生态环境系统的自然联通性和完整性。一方面,相关治理工程方案会充分论证对海湾生态系统的影响,在确保生态安全的前提下,除了必要的生态环境改善工程用海以外,禁止在深圳湾海域内进行围海、填海。另一方面,治理工作方案将采取红树林生态系统修复工程、补充次级生物量、严厉打击非法捕捞、整治深圳湾人工岸线提升生态功能、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加强深圳湾生态环境监测等措施,改善深圳湾的水质,有效提升红树林和鸟类的生活环境,提高生物多样性。


2
宝安居民认为西部没有能亲海近海的地方,西部岸带有无治理措施? 


我市海域主要分为东、西两部海域,东部为大亚湾、大鹏湾海域,西部为深圳湾、珠江口海域。由于海域天然条件、地理位置及开发利用的不同,2000年以来,深圳市海水水质呈现出“东优西劣”的总体分布格局:东部海域以第一类和第二类海水水质为主;西部海域以劣四类海水水质为主,影响海水水质的主要污染因子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

近年来,我市通过加快推进入海河流综合整治、污水处理厂建设和提标改造、加强船舶港口污染控制等举措,加强污染源头治理,开展海岛、岸线和典型生态系统修复,实施深圳湾禁渔区管理,全市海洋生态环境得到较大的改善。

2018年近岸海域监测结果表明,目前我市一、二类海水水质面积占比逐步增长。东部海域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与去年同期相比,符合第一类和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增加了约5%;西部珠江口、深圳湾海域的海水水质相比去年同期,活性磷酸盐污染情况改善显著,活性磷酸盐浓度降低20.4%。

深圳作为一个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巨大的特大型城市,深圳的海洋环境问题依然存在。针对这种局面,我市出台了《海洋环境保护规划》中将采取以下措施:一是结合国际经验和深圳实际,确定了海洋环境质量、入海污染物控制、海洋生态保护与管理能力建设等四个方面17项量化指标;二是落实分区管控,将全市分为严格保护区、环境改善区、综合协调区和重点治理区4类,进行差异化管理;三是实施陆海联治,建立“海域-流域-陆域”的环境容量倒逼机制,实施河湾联治,同时,开展海上污染综合治理。多措并举、多部门协作,共同推动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实现海洋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的《深圳市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规划》中,也在研究在西部岸带适当增设人工沙滩的可行性。如果可行,到时大家在西部岸带亲海近海的愿望也可以得以实现。


3
深圳作为海滨城市,市民高度关注从哪些相关部门或者渠道了解海洋灾害预警报?政府在海洋防灾减灾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一是建立了全方位海洋立体观测网,运用涵盖波浪浮标、环境浮标、地波雷达、潮位仪、海流计、无人机、卫星遥感等多种手段进行观测,做好预警预判工作;二是在深圳海域设置106个常规监测站位,对海洋生态环境进行定期监测,覆盖了近岸海域、海水浴场、海水增养殖区、港口航道区、重要海洋工程区、主要入海河流和排污口等重要功能区。同时,我市的海基、岸基、地基结合的海洋自动在线监测系统基本建成,目前已布设13个环境监测浮标、7套波浪浮标、4个地波雷达、1个陆源污染自动监测站房,实时监测海洋生态环境状况。三是我市每天发布海水日常预报及海洋灾害预警报。通过市规划国土委的政务网站、天气预报短信等渠道,对公众每日发布大、小梅沙海水浴场预报,宝安、南山、福田、盐田、大鹏等区域海洋预报,蛇口、盐田港、宝安机场等港口机场等重点保障区域的海洋预报,及时向市民传递相关信息。

为加强海洋防灾减灾工作力度,我委还编制了《海洋自然灾害防灾减灾专项规划》和《海浪、海啸海洋灾害风险评估区划及重点防御区划定》,加强深圳市海洋灾害防治规划,切实提升我市海洋监测预、防灾减灾能力。在近期编制的《深圳市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规划》中,也特别提出开展海洋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工作,划定重点防御区,各个区域实施差异化的防护措施。同时,将海洋工程设计与海陆详细规划进行充分衔接,一体化设计。推荐采用湿地及多层自然护堤方式的海堤工程,构建韧性减灾体系,实现防潮与亲水的共赢。





END



文章来自:深圳规划国土海洋

您现在看到的是 Upnews (规划头条)博客文章,本站作为自然资源与规划行业博客网站,仅记录与自然资源与规划行业相关信息,方便大家查询阅读。
END
本站无留言讨论功能。交流讨论,欢迎加入国匠城知识星球APP。知识星球为学习型付费社群。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知识星球”即可下载安装。微信扫码加入。
城市规划学社
每日分享,每周专题
专题PPT,交流社群
城市数据学社
数据新闻,数据申请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规划管理交流
规划管理,经验交流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规划搜索
规划云-规划行业搜索
规划搜索,规划知识图谱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深圳海洋热点问题逐个答!市规划国土委上“民心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