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浙鲁新经济版知识经济型城市崛起

本文关键词推荐标签
上海 城市 重庆 成都 杭州 推荐 江苏 山东 浙江 国家 武汉 空间 特色小镇 服务 深圳 苏州 文章 广州 青岛 南京 国际 如何 产业 数据 活力 智慧 创新 自由 研究 公共服务 特色 研究院 济南 开放 物联网 区域
🔊 提醒:这是一篇2016年发布的文章,由于机构改革的原因,请注意内容的时效性。





本报记者 姚建莉 特约记者 林雨轩 上海、杭州报道

由于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城市间的竞争格局不断发生变化。

以华东山东、江苏、浙江三省的济南、南京和杭州与青岛、苏州和宁波的竞争为例,近两年三个省会城市逐渐扭转了过去的不利局面。

2016年一季度经济数据除济南、苏州尚未公布外,已公布的杭州市GDP总量和增速都远超同省的港口城市宁波,GDP总量分别为2214.66亿元、1643.8亿元,GDP增速分别为10.3%、5.3%。

这一趋势从去年就已现端倪。2015年数据显示,省会城市GDP增幅均超过同省的港口城市,两组城市间的差距逐步拉大。

而三个外向型经济为主的港口城市,青岛、宁波和苏州,自2011-2015年,其进出口总额增幅和实际利用外资增幅总体出现明显的下滑。

对此,浙江省发展研究院综合处处长潘毅刚认为,国内产业转型带来新经济的动能,比如金融业、信息服务业的活跃推动知识经济型城市崛起,传统外贸受限、利用外资下滑加上重化工周期调整导致港口城市相对衰退,是这个差距产生的根本原因。

三省会三产发力

山东、江苏、浙江有个特点,省会城市与各自省内港口城市的较量由来已久。很长一段时间,港口城市青岛、苏州、宁波不论是从经济体量,还是从经济增速方面,都超过省会城市济南、南京、杭州。

而近两年,这种格局正在扭转。

2016年一季度,杭州市GDP达到2214.66亿元,同比增长10.3%,远超过宁波市的1643.8亿元和5.3%的增速,杭州市固定资产投资实现979.42亿元,同比增长10.2%,超过宁波的819.6亿元和7.7%的增速。

2015年统计数据显示,三个省会城市GDP增速均超过省内对应的港口城市,杭州市GDP总量更是达到10053.58亿元,远超过宁波市的8011.5亿元,首次跻身“万亿GDP俱乐部”。

这其中,第三产业的贡献功不可没。

根据2015年各地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数据,除了济南三产增速为8.9%低于青岛的9.4%,南京、杭州都远超苏州、宁波,分别为11.3%、14.6%和9.0%、12.5%。

和前述GDP呈现同样趋势的是,杭州在三产增加值上也表现突出,2015年杭州市第三产业增加值为5855.29亿元,远超过宁波市的3801.8亿元。

2016年一季度,杭州实现生产总值2214.66亿元,同比增长10.3%,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在全国副省级以上城市中仅次于重庆,居第二位。其中,信息经济持续发力,增速达到24.6%;服务业首位度进一步提高,对GDP增长贡献率高达72.9%。

2015年数据显示,杭州万亿元GDP中,服务业增加值达5855亿元,对GDP贡献率达74.6%。其中信息经济占比巨大,2015年,杭州实现信息经济增加值2313.85亿元,占GDP比重上升到23%,对GDP增长贡献率达45%以上。

制造业降速、服务业增速已是大势所趋。“按照发达国家的标准,今后服务业的比重要占到60-70%,现在服务业比重刚超过制造业。” 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建军说。

这样的优势也体现在固定资产投资上。2015年,济南、南京市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速超过青岛、苏州,分别为14.2%、0.4%和14.2%、-1.7%,杭州市的固投增速为12.2%略低于宁波的13.0%,但其总额为5556.32亿元,远超过宁波市的4506.6亿元。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数据显示,省会城市济南、南京、杭州在逐步拉近与港口城市青岛、苏州、宁波的距离。前一组城市的财政收入增速从2013年的仅杭州超过宁波,到2014年南京、杭州分别超过苏州、宁波,到2015年全体超过后一组城市。

港口城市面临转型

青岛、苏州和宁波竞争力相对下降,反映了东部港口城市的式微。

“港口的相对衰退是个必然趋势,关键是港口城市如何转型,比如发展服务业,利用港口的有利条件发展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对外金融、国际旅游、国际商务以及自由贸易区等。”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建军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2011-2015年,青岛、宁波、苏州三市的进出口总额增幅和实际利用外资增幅总体呈下降趋势,青岛的进出口总额增幅从2011年的26.9%下降到2015年的-11.1%,实际利用外资增幅从2011年的27.8%下降到2015年的10.02%;宁波的进出口总额增幅从2011年的18.4%下降到2015年的-0.4%,实际利用外资增幅从2011年的20.9%下降到2015年的5.2%;苏州进出口总额增幅从2011年的9.8%下降到2015年的1.2%,实际利用外资增幅从2011年的4.4%下降到2015年的-13.5%。

改革开放30多年来,这三个港口城市领跑的基础动力之一是外向型经济。然而,打开门商机遍地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

加上重化工周期的调整,导致这些港口型的城市原来的优势不再。以宁波港的吞吐量为例,虽然还是增长,但增长速度远低于前几年。2016年一季度,宁波舟山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538.8万标准箱,同比增长5.1%,增速低于2014年的6.2%和2015年的6%。

而省会城市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带来的效应已日益明显。杭州、南京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比正在逐年提高,分别从2013年的44.4%、57.0%上升到2014年的46.0%、58.3%。

“十二五”期间,杭州市发明专利授权量累计达到2.88万件,年均增长20.7%;2015年,南京市发明专利授权8244件,增长56.6%。2015年,济南市众创空间达39家,总孵化面积达2万余平方米;新登记注册各类市场主体10.24万户,比上年增长1.29%;新登记注册资本(金)2268.23亿元,增长78.88%。

一增一减,两组城市的经济差距加大,也很明显对比出两组城市的活力。

陈建军强调,产业和城市的发展是互为因果,港口的衰退是个必然趋势,过去的大港口都在欧美和日本,现在的大港口都是在亚洲,而未来港口城市要考虑的是如何更好地利用港口优势实现转型。

知识经济型城市崛起

这场竞争中,尤其杭州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也代表了知识型城市的崛起。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梳理,从2009年到2013年,杭州市GDP增幅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排名从第13名后退至最后一名,GDP总量也低于华南的广州、深圳,中西部的武汉、成都,和太湖对岸的苏州。

杭州为何会在这一两年异军突起?潘毅刚强调关键是新经济动能的逐渐显现,尤其是金融、信息服务业的比重上升。

近几年,杭州大力发展信息经济、智慧经济,以阿里巴巴、华三通信、海康威视等龙头企业为代表的信息经济已经成为杭州经济的重要增长点,电子商务、信息软件、物联网等产业活力竞相迸发,成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

在滨江区,已形成电子商务、智慧互联、智慧安防、智慧医疗、智慧环保等信息经济产业集群,滨江区2015年GDP增速13%,并呈逐年攀升之势。

另外,杭州拥有自主创新示范区、大的跨境电子商务试验区、特色小镇等新时期的改革举措,这些新载体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

新经济动能之所以能在杭州等省会城市兴起,重要因素之一是人才。“创新型经济的核心是人才,省会城市无疑是创新资源、高等研究院所、人才资源集聚的地方,也是公共服务、配套环境优势集中的地方。”潘毅刚说。

文章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 :吴红缨,yaojl@21jingji.com;wuhy@21jingji.com


END
本站无留言讨论功能。交流讨论,欢迎加入国匠城知识星球APP。知识星球为学习型付费社群。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知识星球”即可下载安装。微信扫码加入。
城市规划学社
每日分享,每周专题
专题PPT,交流社群
城市数据学社
数据新闻,数据申请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规划管理交流
规划管理,经验交流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规划搜索
规划云-规划行业搜索
规划搜索,规划知识图谱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苏浙鲁新经济版知识经济型城市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