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小铁路的变迁

本文关键词推荐标签
中国 上海 城市 推荐 江苏 交通 人口 南京 英国 江苏省 管理 地铁 汽车 铁路 交通部
🔊 提醒:这是一篇2017年发布的文章,由于机构改革的原因,请注意内容的时效性。

📝 规划笔记——推荐一则来自南京规划的文章,摘录如下:



南京小铁路是我国最早兴建的铁路之一。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端方任两江总督时,南京城郊辽阔,下关是沪宁铁路的首站,又是招商轮船码头所在地,商业日趋繁盛,但因距市区甚远,且交通工具只有少数人力车和马车,客货运转很不方便。是年九月,端方乃专摺奏请清廷,要求兴筑一条紧接京沪铁路,经市区直达中正街(白下路)的小铁路,名为“宁省铁路”。清廷核准后,在江南商务局设筹备处,动支藩库公币白银40万两,委派江南商务局总办王燮为工程总办,聘请英国人格宁森为总工程师,开始测量购地。是年十月二十日动工兴建,次年十二月竣工。全线长计工部尺 23 里(合 7.3公里)。该路沿线设有江口、下关、三牌楼、无量庵(鼓楼)、总督府(长江路)、万寿宫(中正街、白下路)6站,且备有英国制造的机车 2 台、头等二等联合客车 2 节、三等客车 4 节、邮政车、行李车及守车各 2 节、木质篷车2节、敞车2节、铁质水车 1 节(专运江水入供督署饮用)、花车1节。花车装设精致、富丽堂皇,为总督的专用车。票价三等客为每站五分、全线单程三等票价2角、二等4角、头等8角。为了加强管理,该路在无量庵站设管理总局,首任总办为王燮,总办下分设车务、文案两总管,分别由胡慎严、谢筱甫担任。此外,还建有煤台、水塔、机车修理厂等,设备齐全,堪称当时全国唯一的小铁路。


宣统二年(1910),南洋劝业会在南京开幕,为便利运送参加陈列的物品及参观者,该路加筑一条支线直通会场大门,并增设劝业会(丁家桥)站。1911年秋,辛亥革命爆发,小铁路遂改成由“省长衙门”直辖。1912年,韩国钧任江苏省长,又改“宁省铁路”为“江宁铁路”,并改“总办”制为“局长”制,任命王监书为江宁铁路管理局局长、戴遐年为车务总管。孙中山先生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即乘京沪铁路专车经由小铁路直达国府站入总统府就职的。


(图片来自网络)


1926年,因省长公署改组,小铁路改由实业厅管辖。1928年,南京改为特别市,市长刘纪文接收江宁铁路,更名为“南京市铁路”,并改“局”制为“处”制,改车务、文案两总管为车务、总务两组。首任南京市铁路管理处主任的是汪杰三。1936年,商办江南铁路建成。当时任小铁路管理处主任的周欣向市长马超俊建议,展延小铁路,接上中华门站以沟通京芜铁路。于是,由张剑鸣等人计划,自中正街站起向南展筑,在淮清桥边筑木便桥一座,穿过秦淮河,经武定门内廓而达城墙,辟雨花门出城,再筑雨花门护城河木便桥,通至马家山、养虎巷口与江南铁路接轨,展筑路线长达4公里,增设建康路、武定门两站。该工程于当年2月间动工,12月即通车。从此,小铁路南至中华门,北达下关江边,全长15公里,每日行车30次,其全年运输量据1935年7月至1936年6月统计,载客7622812人 ,运货124745吨。后又因每年冬季初春涸水时节,南京航运进口货物不能于煤炭港装卸,须改由三汊河起岸,而该地运输工具缺乏,商旅颇感不便。于是,又筹划江口站至三汊河的轨道建设,然终因经费困难,工程进展缓慢,至1937年夏,全部工程尚未完成四分之一。




小火车开行初始,因市民颇感新鲜,客流量大,营运效果理想。 “小火车,跑得快,坐一坐,真痛快”成为时髦的顺口溜。因其机车与车厢比一般的火车机车和车厢略小,加之该车只挂5、6节车厢,运行线路短,站点少,市民惯称为“小火车”。车厢连接处为敞开式,两侧为铁链相连,中间为连接踏板,车门在车厢中间为推拉门,座位在车厢左右两侧为长条形,中间站人,车顶有拉手,和今天的地铁车厢差不多。乘客上车时需用手抓住拉手用力向上蹬,下车时则纵身往下跳,由于小火车行驶于闹市区,沿线道口多,站距也不太远,车才出站不长时间又减速进站,故车速并不是很快,民间便有“汽车跑得比火车快”之说,并归纳成南京有八怪的其中一怪。乘客中有上下班的职员,有外出采购的家庭主妇,有跑生意的商人,还有闲来无事乘车玩的孩童……车厢内大事、小事、趣事的闲聊声,叫卖报纸、油条、茶叶蛋的吆喝声以及玩童和婴儿的嬉戏哭闹声交织在一起,杂乱里平添一份热闹,透出一种市俗风情。


(图片来自网络)


抗战爆发后,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小铁路沦入敌手,被并入京沪、江南、浦徐线,联合组成“华中铁道公司”。小铁路原有江口站、机车房、煤台水塔等设施被毁无余,电信设备也被盗用一空。在华铁公司管理期间,京芜铁路以下关车站为首站,经小铁路而至中华门江南铁路沿途各站直达芜湖。对于小铁路,仍以小火车由下关站至中华门往来行驶,作为客串,其业务侧重日军运输。华中铁道公司对于小铁路路基、道木等,只知使用,不谋修缮,以致该路破烂残缺,营运情形混乱不堪。


抗战胜利后,1945年10月16日,当时的交通部特派陈伯庄领导组织“华中铁路管理委员会”,将京沪路、江南路、徐浦路与小铁路一并接收,代为管理。小铁路被接收的路产有下关至武定门沿线7站、破旧客车16节、货车及行李车各1节。1946年,沈怡继任市长后,又筹组首都铁路公司,拟定资本为国币20亿元,由京沪路局及市政府共出资 10 亿元,中国、交通、市民三银行及中央信托局共出资10亿元。筹备数月,又因投资不多,招股计划难以展开而告吹。至解放前夕,虽经该路管理处几任处长整顿路政,苦心经营,但小铁路营运情形只能勉强维持。



南京解放后,人民政府接管了小铁路。有关部门增拨物力、财力和人力,加强对小铁路的管理,充分发挥了它的交通运输作用。1951年,根据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有关部门曾考虑市内小铁路的迁移问题。上海铁路局测量了5条线路:甲线自中华门经光华门入城,沿城墙出太平门与沪宁线相接;乙线与甲线大致相同,但从城外经过;丙线即将沪宁线与宁芜线连接,自尧化门经麒麟门、仙鹤门而至中华门;丁线自下关沿江在汉西门外通过,与宁芜线相接;戊线也与甲线相仿,所不同的是自秦淮河起,沿城外在中山门入城,接甲线由太平门出城。1953年,铁道部顾问、苏联专家祖布可夫视察南京,他认为南京人口不多,而且宁芜间运输也不繁忙,近年来可不必迁移小铁路,等将来人口及运输量发展时,可考虑选择铁路与市区主要马路相交处建造立交桥。故小铁路继续保留。1958年,有关部门对小铁路重新进行了科学查勘、反复比较,决定进行改线工程。同年7月12日,市内小铁路被拆除,与小铁路连接的宁芜铁路改建城外,即由中华门经光华门、沧波门、麟麒门、仙鹤门、尧化门至下关车站。同年11月28日,改线工程竣工。




南京小铁路诞生半个世纪来,历经沧桑,它对发展南京的交通经济,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南京的历史上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


来源 | 南京档案微信号


本期编辑 | 王虎 俞又丹



文章来自:南京规划

您现在看到的是 Upnews (规划头条)博客文章,本站作为自然资源与规划行业博客网站,仅记录与自然资源与规划行业相关信息,方便大家查询阅读。
END
本站无留言讨论功能。交流讨论,欢迎加入国匠城知识星球APP。知识星球为学习型付费社群。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知识星球”即可下载安装。微信扫码加入。
城市规划学社
每日分享,每周专题
专题PPT,交流社群
城市数据学社
数据新闻,数据申请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规划管理交流
规划管理,经验交流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规划搜索
规划云-规划行业搜索
规划搜索,规划知识图谱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南京小铁路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