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关中印象:袁家村的来龙去脉

本文关键词推荐标签
推荐 规划 西安 云南 建筑 修复 人口 如何 道路 街道 智慧 陕西 现代化 村规划 居住 博物馆 开放
🔊 提醒:这是一篇2015年发布的文章,由于机构改革的原因,请注意内容的时效性。
近期去了袁家村,体验了关中印象,不过没有问到袁家村规划的出处,如果大家知道袁家村规划的是哪里做的,欢迎给我留言。转发一篇,“袁来如此”。

早听天言,夕聆地声,
沉甸甸的黄土,到处掩藏着沉厚的文明细节,
不论是这里的民风还是建筑
都被古老而烂熟的传统文化熏陶得太久了
所有的一切都有如一坛保存了千年的老酒...
——袁家村 说起"关中印象",就会想起张艺谋的电影《秋菊打官司》、陈忠实的小说《白鹿原》、《武林外传》里佟掌柜的那口关中方言……如果把影像中的关中片段连缀起来,化零为整,那么无疑,袁家村是最富有表现力的。位于陕西省礼泉县昭陵九嵕山下的袁家村曾在改革开放初期在全国农村中鼎鼎有名,它是八百里秦川的一面旗帜。如今的袁家村已建成"关中印象"民俗体验基地,将所有关中的元素汇集在这里,让游人感受到原汁原味的秦人生活。



 



现在的袁家村是古村的支系。据说古村源于唐代皇帝为其母亲建造的一座“古宁寺”,“先有宝宁寺,后有袁家村”——这座寺属于唐昭陵近200座陪葬墓、30万亩陵园区内唯一一座古寺。据村中人讲解放初期寺庙还在,充作村中的学堂,庙前古槐亭亭如盖,晴日站在西安城墙上便可远瞧得见,只是后来寺庙破败,香火不在。如今村西口修复重建了保宁寺。约摸在70年代,古村应时势一分为四,分为上古村、下古村,其中下古村又分为西周、东周两村,另一个便是后来有名望的袁家村。当年的袁家村据说大多是外来迁徙户聚集之地,土地极贫瘠。相传明永乐年间,有袁世臣、袁世官、袁世勋弟兄三人从云南迁至原陈家庵西边落户,定名袁家村。



袁家村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曾红极一时,因为它是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陕西省唯一一个仍实行集体合作化生产的、首个万元户村子。在老书记郭裕禄带领下,村民发家致富、建设小康新农村,农工商经济发展,农民生活和居住环境条件有了很大改善。村门口还有90年代华国锋同志考察时留下的寄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发展集体经济,建设现代化新农村。” 20年过去了,袁家村的模样不断地变化,越来越雅,越来越静。当然,热闹的是他们用集体经济的方式把关中民俗保留下来,并以焕然一新的形象展现在人们视野里——关中印象体验地袁家村。



进入袁家村的道路笔直,行道树与古色古香的路灯参差,灯罩上写着"关中印象"四个大字。从"康庄"大门进入袁家村民俗体验街。街道很窄,两旁都是瓦房,街边有沟渠流水,有点儿江南流水人家的意思。不过这里色彩感并不强烈,引入眼帘的是关中最常见的色彩:土黄色、灰色、白色。街道两边是商铺,打着大大的旗幡,上面书写着"面"、"布"、"醋"等字样,风一吹,旗子呼啦啦地作响。整条街上弥漫着酒香、醋香、豆腐香等混合出的味道,直勾人口水。



袁家村最为独特、也最为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体验”二字。游走在老街之中,每一个店铺都会带给你不同的感动和惊喜。在布坊里,可以看到最早的粗布的织造过程,还可以亲自动手,尝试一下纺线、织布的乐趣;在油坊里能看到榨油师傅如何运用古老传统的压榨方式,将清亮的菜子油从油坨中挤出;在豆腐坊里能品尝到刚刚制成的、热腾腾的老豆腐,久违的以麦胚、小米发酵而成的土醋。还有那现磨的辣椒面,如果你愿意,甚至可以自己烧一勺热油亲手做一碗油泼辣子。沉浸在这秦韵十足的氛围中,游客与关中厚重的民俗文化完成了一次亲密接触,对先人的勤劳与智慧发出由衷的赞叹。袁家村,一座活着的关中风俗博物馆。



漫步于袁家村,回首那青黄间的清水砖墙,那厚重的乌漆大门、那雕刻着关中传统风格的门楣,以及那一间间手工作坊、茶馆、土特产、手工艺品店铺,迎风招展的店招,高高挂起的红灯笼,一时间,自己仿佛置身于上世纪初的古街。而这些,正是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积淀而成具有独特魅力的关中印象!



原文来自:袁家村  本文来自七哥推荐


END
本站无留言讨论功能。交流讨论,欢迎加入国匠城知识星球APP。知识星球为学习型付费社群。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知识星球”即可下载安装。微信扫码加入。
城市规划学社
每日分享,每周专题
专题PPT,交流社群
城市数据学社
数据新闻,数据申请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规划管理交流
规划管理,经验交流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规划搜索
规划云-规划行业搜索
规划搜索,规划知识图谱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美丽乡村关中印象:袁家村的来龙去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