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大城市病”体检及规划治理对策(公开版)

本文关键词推荐标签
国土空间规划 乡村振兴 城市设计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都市圈 总体城市设计 地图 城市更新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空间规划 北京 上海 自然资源 耕地 城市 5分钟生活圈 城市体检 海绵城市 国土空间 住区 多规合一 推荐 城镇化 规划编制 总体规划 乡村 社区 规划 导则 公共服务设施 工业 城乡融合发展 生活圈 城市治理 国家 空间 用地 老旧小区 服务 方案 交通 专项规划 地下 国土 设计 历史文化 农业 存量 行业 融合 评估 生态 片区 人口 协同 会议 全域 城市体检评估 15分钟生活圈 园林 实施方案 国际 中心城区 如何 规划设计 道路 街区 产业 基础设施 探索 街道 数据 智慧 活力 中心城市 创新 平台 一张图 社区建设 辽宁 模式 绿道 管理 现代化 建设用地 健康 步行 出行 地下空间 地铁 设计师 高质量发展 布局 居住 开发 小区 教育 治理 公共服务 市级国土空间 政策 特色 系统 共享 气候 运营 活动 供水 城乡融合 艺术 区域 土地综合整治

📝 规划笔记——推荐一则来自中国国土空间规划的文章,摘录如下:

我国城镇化正在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如何在继续发挥大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的同时,有效规避和化解“大城市病”,成为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中面临的重大课题。自然资源部近期开展了“大城市病”规划治理调研,请北京、上海等城市梳理了“大城市病”病症及其病因,结合自身问题和特征,交流应对“大城市病”的规划对策和实施成效。现陆续发布,供各地学习、参考借鉴。

沈阳市“大城市病”体检及规划治理对策(公开版)

机构改革以来,沈阳市坚决贯彻自然资源部工作部署,按照“先体检评估查摆问题、再制定规划寻找对策、后强化监督实施落地”的逻辑次序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各项工作。作为东北地区典型特大城市之一,总结治理经验相关做法。

一、沈阳市主要“大城市病”及其成因

沈阳是东北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是全国最具代表性的老工业基地。沈阳地处辽河平原核心位置,是辽宁省重要的粮食基地,耕地保有量与粮食产量均为全省第一;同时北靠内蒙科尔沁沙地,属重风沙危害地区,市域内辽河西北部有2000余平方公里沙化及有明显沙化趋势土地。在保障国家“五大安全”战略定位中,沈阳承担了重要多重角色,具有“大城市、大粮仓、敏感型、寒地型”经济地理和自然地理特征,在全国特大城市中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和典型性。因此,“大城市病”具有其自身特点。

症状一:“城市结构病”——“多中心、多组团”空间结构尚未建立, “体态”有待优化。

一是受平原地形和城镇化路径影响,“单中心集聚”空间结构性问题仍然突出。根据人口“七普”数据,我市过去十年间人口增长近 100 万,是东北地区人口净增长最多的城市。但由于缺少地理阻隔,城市功能不断“滚动式”外溢。大量高等级服务设施和高层住宅集中在城区内部,虽经十年疏解,一环内人口密度仍达到每平方公里2.6万人。

二是受产业结构“偏重”影响,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仍需提高。外围副城主导产业多为装备制造业,占地大、产出低,导致城市周边用地扩张相对粗放,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有待进一步消化,国家级开发区投入和产出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症状二:“城市生态病”——城市生态环境底子薄、敏感脆弱,优化空间不足,“颜值”有待提升。

一是地处科尔沁沙地“八百里翰海”南缘,土地沙化问题突出。沈阳承担着“辽蒙边界防风阻沙带”和重要水源涵养区的重要职责,但全市森林覆盖率不足16%,远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沙化土地占国土面积9.6%,存在较为明显的水土流失问题,耕地质量和生态环境受到威胁。

二是国土开发利用布局有待优化,生态建设实施难度大。耕地开垦过度,辽西北防风阻沙带、辽河等大型河流两侧等生态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内耕地大量分布,生态退耕等生态环境建设难以实施。按照在国土空间规划中明确造林绿化空间的要求,我市能纳入造林绿化空间适宜图斑面积较小,森林覆盖率不能得到显著提升。

三是绿地建设速度低于城市空间扩展速度。公园绿地、广场步行5分钟覆盖率为61.39%,低于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绿道长度268公里,低于国内其他特大城市。

症状三:“城市功能病 ”——公共服务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百姓获得感不够,“品质”有待加强。

一是局部老城区民生类公共服务设施陈旧,标准偏低。近十年我市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社区民生设施存在覆盖盲区,15分钟生活圈覆盖率76%。部分非学区老旧住宅空置率较高,老城局部活力不足。

二是交通出行环境有待提升。城区缺少步道,道路人非混行,骑行和步行环境较差,总里程37%慢行空间被占用。中心城区停车泊位不均,夜间车辆违停与居住区地下泊位闲置同时并存。

症状四:“城市安全病” ——城市生命线工程存在隐患,安全事故仍有发生,“底线”有待筑牢。

一是超期服役老旧管网和内涝问题亟需解决。城市部分地区建成年代久远,基础设施老化,城区1/3 的污水管网为上个世纪80年代建设,老旧供水管网比例达26.7%;老旧燃气管网比例达8.4%;排涝系统达标面积仅占城区面积的39%。

二是资源型、季节性缺水较为突出。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为349立方米,是全省人均值的2/5、全国人均值的1/6,属于严重缺水的城市之一。受季节和气候因素影响,冬季和非雨季时期水质较差。

三是能源消费结构亟需优化。作为传统重工业城市,能源消费和生产结构均以煤炭为主,虽然近年来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所占份额有一定程度提升,但是仍未扭转以煤炭消费为主的局面。

四是城市安全及精细化管理有待加强。“10·21”燃气爆炸和“花旗银行奉天支行旧址”文物失火等事故为城市敲响警钟,城市安全动态监测与管理需进一步加强。

二、规划治理主要对策

沈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用规划手段治理“大城市病”,充分发挥国土空间规划的底线约束和战略引领作用,综合运用“多病共治、大病微治、内病外治、未病先治”的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城市转型、社会转型。

对策一:多病共治——以系统规划为引领、功能板块优化为抓手,重构城市“多中心、多组团” 空间格局。

一是健全规划编制体系。按照市委“全域有规划、行业有导则”的要求,同步组织开展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总体城市设计、城市更新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有序推进乡村振兴、海绵城市、历史文化、地下空间、综合交通等重点领域规划,并加快完善河岸、街道、色彩、高度等规划设计导则。

二是高水平推动核心板块规划建设。优化完善“多中心、多组团”空间结构,着力落实新兴产业、五型经济发展空间建设青年友好型街区和人才成长型城市,在全域划定35个核心发展板块,通过组织国际招标,高水平开展规划工作。

三是统筹地上地下空间建设。以地铁线网为发展骨架,以交通枢纽点和片区中心为重要节点,以各级公共中心为重点地区,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多中心、网络化地下空间布局,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四是贯通规划设计与落地实施。形成“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的有机链条,在“城市设计+控详规划、交通专项、市政专项”基础上,增加“1张招商地图、1个项目库、1个政策包”,行成“1+3+3”工作体系。

对策二:大病微治——通过微更新、微循环,系统提升城市服务品质。

结合我市“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自然资源局快速作为,不断彰显“自然先锋、规划力量”。

一是开展“蒲公英行动”。贯彻“两邻”理念(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8月30日在沈阳市沈河区多福社区提出,社区建设光靠钱不行,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打响“社区设计师在行动”“两邻社区家”活动品牌,推进现代化基层治理体系建设。

二是开展“城市微更新行动”。推动老旧小区微绿地更新、桥下空间微设计、城市微更新。

三是开展“点睛行动”。提升城市空间公共艺术品质,提高城市风貌特色感知度。我市正着力打造舒心就业、幸福教育、健康沈阳、品质养老等民生品牌,加快城市更新步伐,实施“五工程、一管理”,推进“标准化、设计化、法治化、网格化、社会化、智能化”管理模式,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发展活力。

四是开展“净地增效行动”。实施存量储备土地有序征收,加快处置闲置土地和批而未供土地。

对策三:内病外治——推动都市圈协同和城乡融合发展。

一是在都市圈层面加强协同治理,提高对都市圈的聚合、链接、辐射作用。形成《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合作发展联席会议章程》,建立四级工作机制,制定三年行动方案,明确重点项目和重大合作事项清单。

二是畅通城乡要素资本流动,以外围乡村发展缓解城市问题。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乡村产业用地保障等土地制度改革,为乡村振兴赋能。将沿主要城市发展轴和环中心城区的乡村地带作为“两山转化”示范重点区域,建设一批高品质特色镇村和环城都市农业带、休闲带,合理疏解中心城市功能。

三是加快城市内在动力驱动机制转变,推动城市转型发展。加快城市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向创新驱动和政策驱动转变,出台了《关于支持创新型产业用地发展实施意见》《沈阳市推行工业项目“标准地”制度实施方案(试行)》等政策文件,逐步完善城市更新等各类政策保障体系,培育城市发展动力,转变城市发展方式。

对策四:未病先治——深化“多规合一”改革和精细化管理。

一是夯实规划“一张图” 管控,实现跨部门业务协同。不断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数据体系,基于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系统,目前已整合20余个部门50余部专项规划成果,上线405个图层,协同共享平台已有240多个部门接入使用。

二是加强自然资源数据信息共享。不断完善自然资源数据中心,建立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智慧沈阳时空信息云平台,提供专业服务。推进一个企业“只交一次材料”,全面提升企业满意度。

下一步,沈阳市将进一步加强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工作,探索存量时代大城市转型发展路径,为特大城市治理和转型发展提供沈阳经验。


文章来自:中国国土空间规划
END
本站无留言讨论功能。交流讨论,欢迎加入国匠城知识星球APP。知识星球为学习型付费社群。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知识星球”即可下载安装。微信扫码加入。
城市规划学社
每日分享,每周专题
专题PPT,交流社群
城市数据学社
数据新闻,数据申请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规划管理交流
规划管理,经验交流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规划搜索
规划云-规划行业搜索
规划搜索,规划知识图谱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沈阳市“大城市病”体检及规划治理对策(公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