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访谈录:生态是生存之本(红河州州委书记杨洪波)

本文关键词推荐标签
地图 中国 自然资源 城市 推荐 城镇化 一体化 工业 国家 生态环境保护 云南 可持续发展 生态保护 一带一路 美国 服务 交通 历史文化 修复 融合 农业 生态 人口 发展战略 国际 如何 热点 园林 道路 产业 基础设施 可持续 保护 中心城市 开发 美丽 展示 公共服务 治理 特色 系统 铁路 气候 开放 环境保护 活动 边界 文化遗产 农村
🔊 提醒:这是一篇2014年发布的文章,由于机构改革的原因,请注意内容的时效性。



没有到过红河州的人,可能会对红河州地图上三个地名感觉熟悉。一是红河,中越边境的界河,同时也是州名、烟名;二是个旧,几十年前的中学课本上就讲个旧盛产锡矿;三是元阳,元阳哈尼梯田去年刚入选世遗,迅速成为媒体推荐的旅游热点。

这三处地名恰好也是红河州的生态关键词。红河流域的生态治理、锡矿生产与生态之间的平衡、元阳哈尼梯田等景观与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也是红河州州委书记杨洪波与“生态文明•美丽城市”采访团交流的重点。

城市名片


中国周刊:红河州地处云南之南,在中越边境,地理位置比较偏僻,大家了解得不多,先请杨书记简要介绍一下红河州的情况吧。

杨洪波:红河州的全称是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从州名就可以看出,我们这里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全州有456万人口,其中60%是少数民族。主要民族就是哈尼族和彝族。

红河州历史文化非常深厚,资源也非常丰富,现在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潜力也非常大。我们现在有这么几大优势:第一个是机遇优势。现在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桥头堡战略和“一带一路”,就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些都跟我们红河有关,红河都可以融入到国家的大战略当中,还有国家的扶贫开发战略,我们也在其中。

第二个优势是我们的区位优势。我们实际上是中国面向东盟的一个前沿,我们有国境线848公里,有两个国家级的口岸,有两条国际大通道,一个就是我们的红河高速公路,还有一个是昆河铁路,都从我们这里过,都是经过河口和金水河就到了越南,所以我们实际上是一个开放的前沿。现在高速公路和铁路都已经开通或者即将全线贯通。我们还正在推进两个机场,一个是蒙自机场,再一个是哈尼梯田机场,所以说交通基础设施在逐步完善,这样区位优势就将进一步凸显出来。

第三个是我们的产业优势。红河是云南工业的发祥地,也是一个矿产资源非常富集的地方,可以说是矿产资源的王国,全世界的锡工业发祥地和最大的锡加工企业就在我们红河。烟草,可能大家都知道红河烟,烟草是我们的一大产业。能源,包括了水能资源、火力发电,也包括风电和太阳能这些新能源,目前发展规模都很大,速度也很快。再加上我们的农业,红河是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重要基地,农业物产非常丰富,尤其是像水果、蔬菜,这些在全省是规模最大的。

中国周刊:一提到云南,提到红河州,大家第一感觉会很神往,感觉是一个山秀水美,民族人文特色浓郁的地区。这几天在红河采访,我们也确实有了深刻感受。在生态文明与美丽红河的建设中,有关人文与旅游文化的发展状况是怎样的?

杨洪波:我们红河是云南旅游中一个新兴的市场、新兴的产业。人文优势也是红河的第四个产业优势。

红河历史非常深厚,民族文化非常丰富,还有一些异域的文化。这里原来跟法国文化交流比较多,因为有中越铁路的关系,滇越铁路开通以后,很多越南周边国家的文化和法国的文化都进入到了红河。所以我们是云南第一个开放的口岸,第一个建了电话电报局,第一个外资银行也设在这个地方,西南联大也曾经在这里建了一个分院。所以这里的文化非常深厚,也出了很多名人。这都是我们旅游文化资源的组成部分。

还有第五个优势,就是我们的生态优势。两大水系贯穿我们州,一个是珠江水系,还有一个是红河水系。水资源比较丰富。这里森林覆盖率很高,特别是像我们南部山区这些地方,有着丰富的生态资源,生物多样性特点也非常明显,气候环境也非常好。

中国周刊:红河的优势确实很多,那如果推出城市名片的话,您觉得红河的名片应该是什么?

杨洪波:城市名片的话,我们总结为“三千四百年”。三个“千年”,一个就是著名的哈尼梯田。哈尼梯田有1360多年的历史,是我们哈尼人民千百年来在大山上劳作,“雕刻”出来的人类宝贵遗产。现在已经被正式列为了世界文化遗产;第二个是我们建水县的一千年的临安古城,以古城为代表,包括了饮食、民居等,成为汉文化在这里传播的重要基地,这里还有孔庙,以及云南最大的私家园林——朱家花园等;第三个“千年”就是我们的建水紫陶,这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四个“百年”,一个是百年滇越铁路,沿着这条铁路,演绎了我们云南百年来的很多重大事件,所以刚才也说到了,这条铁路开通以后,第一个口岸、第一个电报电话局、第一个外资银行都是在这里落户的;第二个“百年”就是我们的云锡矿业,红河开发这个矿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一个百年老店,也是我们近代云南工业的发祥地;第三个是百年的开埠通商,随着滇越铁路的开通,我们跟东盟国家,跟越南和周边国家的通商历史也就打开了,所以实际上云南的开放是从我们红河发端的。还有一个“百年”就是过桥米线,可能你们都已经吃过了,也是云南饮食文化的代表。过桥米线不仅从红河走向了云南,也走向了全国,甚至国外。

这些“三千四百年”的文化代表,其实就是红河的精髓,也就是我们很亮丽的名片。



列入世遗名录的哈尼梯田,是红河州生态文明的代表。摄影 蒋晨明

生态保护


中国周刊:我们的社会发展很快,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在快速行进的过程中,有些东西我们没能留下。自然资源与历史文化就首当其冲。今天觉醒之后,我们才意识到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对于红河来说,自然与文化资源都很丰富,但也存在脆弱的一面,那么如何才能保护好这些宝贵的财富?

杨洪波:红河在具备生态多样性的同时,也确实存在生态脆弱的一面。所以我们历届州委州政府都非常重视生态资源的保护。

一方面,我们特别重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像我们南部山区,这些地方虽然是山区,经济欠发达,但又是我们资源的富集区,也是我们生态的富集区,所以我们非常重视这一带红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另一方面,我们特别重视水资源的保护,坚持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还有就是矿业,我们有一百多年开矿的历史,这个开发过程中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我们非常重视矿产资源开发当中的环境治理,加强了生态的修复和对工业企业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的监管工作。总的来说,就红河整个生态环境而言,还是得到了比较好的保护。

中国周刊:红河的矿业确实很发达,像个旧的锡,我们中学课本上就有介绍。您刚才提到的临安古城、朱家大院,不少故事也都与开发锡矿有关。但矿业开发放在生态文明的今天,会不会带来负面影响?采取了哪些解决方法?

杨洪波:在过去百年间,红河州一直是西南地区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但以往单纯依靠投入资源、扩大规模的外延式发展道路已经难以为继,靠卖资源和初级产品的发展方式不可能支撑工业快速持续发展。对于开矿的问题,我们现在采用的办法主要有这么几条,一个是确立我们现在的“红线”,矿产资源的开发确实可以推动经济增长,但同时也带来一些环境问题,现在确实需要我们树立正确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从而转变我们的发展方式,调整我们的经济结构。所以我们现在就提出一条,就是在南部山区矿产资源比较富集、同时又是生态比较富集、生态环境又比较脆弱的这些地方,不再开新矿,先保护下来。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上,至少不要让生态再继续恶化下去。

再者,已经开了的矿,特别是一些小矿、非法开采的矿,要坚决进行治理;第三,合法的、已经开了的矿,我们要进行整合,推动大企业来整合小矿产企业;第四,所有这些矿产企业,我们都要推动他们合理、有序地来开发矿产资源,做好企业的节能降耗,最大限度来保护我们的资源。

中国周刊:如果不再依赖传统能源,那在新能源开发上,有什么措施?

杨洪波:我们一直在做这个事情,现在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我们提出来的就是要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走一条资源消耗最少、环境效益最大的工业发展的路子。所以现在,基本上一些大的矿产污染企业,我们都已经关了。现在要大力发展的就是一些清洁能源。现在我们红河的能源有这么几类吧,除了没有核电外,我们有火电、有水电,也有风电,也有太阳能。现在正稳步发展水电,基本上是限制火电,再一个是大力发展以太阳能为主的新能源。

中国周刊:这两天在红河州采访中,我们看到,路边有的山坡上种了些农作物,比如香蕉等。相比之下,邻近没有耕种过的山头上林木茂盛,保持着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就像原始森林一样。这说明,人类活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可能经常会发生一些冲突,不知您是如何理解这一冲突的?该如何去处理这种关系?

杨洪波:生态保护和经济增长之间,我觉得应该是一个有机的统一,因为生态是我们整个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如果说是把生态系统破坏了的话,我们也就失去了这个生存基础。那么所有的增长他都应该是建立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之上的。所以我们一直确立的就是生态优先,坚持把生态保护放在第一位,这是我们始终坚持的一个发展战略,不以牺牲环境、牺牲生态作为发展的代价。这是我们州委州政府一直坚持的一条。

那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确实会有一些为了单纯地追求经济增长,或者说我们一些边疆贫困地区的老百姓为了解决他的贫困问题,采取了一些粗放式的开发方式,以破坏生态来求得生存。这种现象确实也是存在的。我们现在就是要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建立生态保护专项资金,加大扶贫开发力度,让老百姓不通过破坏生态资源,而是通过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来增收致富。

像刚才你提到的,有一些地方不适宜种植经济作物,我们就要实施像退耕还林、退田还湖这样的一些手段。但是我觉得最根本的一条可能还是要减少贫困,通过减少贫困人口来解决贫困地区的生态保护问题。


建水县临安镇委书记李伟向记者讲述古城修复理念。建水县在红河州“三个千年”中占了两席:千年紫陶与千年古城。摄影 蒋晨明



城镇化


中国周刊:最近几十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增长很快,但您所说的贫困问题仍旧存在,城乡差距依旧很大。在解决“三农”问题、城镇化方面,红河有何举措?

杨洪波:现在我们正在推行一个“美丽家园”行动计划,这是十八大提出来的美丽中国在我们红河的一个具体实践。你们可能随处都可以看得到“美丽家园”的建设现场。这个“美丽家园”建设抓住了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牛鼻子”,解决的是四个层次的问题,一个是房,第二个是村,第三个是镇,第四个是城。但核心是要实现三个聚集,就是人口的聚集,产业的聚集,公共资源的聚集。通过这三个聚集来推动我们的城乡一体化。

城乡一体化有这么几个关键问题,首先要解决人的问题,就是要解决我们农村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这是第一位的问题,我们已经在推动一些改革,用改革的措施来推动农村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比如说通过户籍制度的改革,通过土地的合法有序的流转,来解决人口的聚集问题。当然解决人口聚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保护好农民的利益。

第二个,就是我们要通过城镇化解决产业问题,产业是城镇化的支撑。假如说没有产业,进城的人就没有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如果没有产业也就失去了民生的根本,他也无法在城里面住下来。所以我们要大力发展产业,尤其是包括旅游在内的第三产业。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在推动“四化”联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产业化这四化的联动。我觉得,农业产业化在红河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产业,可以通过农业产业化来实现我们的城乡统筹,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路子,所以我们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并实现城乡一体化。

第三个工作就是公共资源的聚集,实际上就是让进城的这些农民能够有就医、就学,还有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实现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当然还有就是要解决和完善好我们的城市基础设施,但最核心的还是人的问题。

中国周刊:您参加过中国市长协会组织的一些培训与国外城市的考察,您觉得对于中国的环境保护、城市可持续发展上有哪些可以借鉴的地方?

杨洪波:这些培训应该说收益非常大,一个是听了很多国内外著名专家对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的一些观点,再一个实地看了很多生态保护的实践,特别是在美国的波特兰,他们的城市建设当中有很多理念值得我们学习,比如设立城市开发的边界,这对于我们的城市建设都很有借鉴价值。

综合国内外的城市发展经验,根据中央要求与红河的实际,我们提出以整个“美丽家园”建设作为载体,建成“一个中心五个示范”。“一个中心”就是要建成滇南中心城市。“五个示范”,一是要建成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我们希望把它建成全国的一个样板;第二个是要建成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就是要通过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红河的可持续发展;第三个就是要打造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四是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还有沿边开放开发示范,要通过开放来倒逼我们一些深层次的改革,最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原文来自:中国周刊


END
本站无留言讨论功能。交流讨论,欢迎加入国匠城知识星球APP。知识星球为学习型付费社群。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知识星球”即可下载安装。微信扫码加入。
城市规划学社
每日分享,每周专题
专题PPT,交流社群
城市数据学社
数据新闻,数据申请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规划管理交流
规划管理,经验交流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规划搜索
规划云-规划行业搜索
规划搜索,规划知识图谱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红河州访谈录:生态是生存之本(红河州州委书记杨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