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区域经济将在增长中协调发展

本文关键词推荐标签
中国 北京 上海 城市 广东 主体功能区 推荐 城镇化 江苏 山东 通知 一体化 浙江 工业 河北 安徽 规划 国家 海南 长三角 北京市 用地 云南 产业发展 空间 河南 可持续发展 江西 京津冀 湖南 湖北 方案 美国 服务 交通 新型城镇化 城市群 融合 存量 住房 山西 行业 生态 2020年 会议 新疆 国际 目标 产业 基础设施 可持续 活力 吉林 保护 创新 主题 自由 郑州 治理 公共服务 贵州 指标 特色 铁路 汽车 政策 开放 环境保护 区域 行政
🔊 提醒:这是一篇2014年发布的文章,由于机构改革的原因,请注意内容的时效性。



核心提示:2013年,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增幅企稳,中西部经济增幅回落较大。2014年,各区域协调发展的态势将延续。以居民享受基本均等公共服务为区域协调发展第一目标,将淡化各地区经济增幅高低,强调各地区的经济特色。

去年以来,地区经济发展总体平稳,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仍快于东部地区,大部分地区经过努力有望实现年初确定的经济增长目标。2014年,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经济增幅回升的压力仍比较大,与东部经济增幅差距可能会有所缩小。不过,在经济转型期,我们关注地区经济发展的视角应有所变化,不应将关注的重点放在经济增长上,而应突出地区特色,以实现公共服务基本均等化为目标,在制度创新的基础上,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整体效益提高。

区域经济发展出现新特点


1、政府间合作增多,区域合作发展有新突破

2013年以来,以主体功能区战略为指引,一系列更为具体、针对性更强的区域规划及政策密集出台,对区域发展实行统筹规划、分类指导,正推动区域合作持续深化。长三角、环渤海、东北四省区、泛珠三角等区域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持续推进,中原经济区政府层面的合作也正式启动。

2013年4月13日~14日,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三次市长联席会议在合肥举行。大会以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新红利”——创新、绿色、融合为主题,签署了《长三角城市环境保护合作(合肥)宣言》和《长三角城市实施创新驱动推进产学研合作(合肥)宣言》两份宣言。

2013年7月18日~19日,环渤海区域合作市长联席会在呼和浩特市召开。河北省衡水市、山东省枣庄市以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锡林郭勒盟4个城市在本次会议上正式成为市长联席会的新成员市。会议审议通过了《推进环渤海区域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加强环渤海区域口岸物流合作》两项工作议案。

2013年8月17日,东北四省区合作行政首长联席会议在鄂尔多斯召开。会议以“扩大对外开放、实现合作共赢”为主题,共同签署了《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与东北三省西部合作协议》、《东北四省区沿边开放合作框架协议》、《东北四省区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合作协议》,进一步推动四省区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开展交流合作。

2013年9月9日~12日,第九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暨经贸洽谈会在贵州省贵阳市举办。大会以“合作发展,共创未来”为主题,重点突出“多彩贵州行,合作新起点”的特色。各方行政首长签署了《2013年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行政首长联席会议纪要》和《贵州共识》。

2013年9月11日,中原经济区5省30市及“两县一区”在河南郑州召开首届市长联席会议,共同审议通过了中原经济区市长联席会议制度,签署了《共同推进中原城市群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区域合作的持续推进,对降低行政壁垒、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2、区域发展进一步协调,增长态势出现新变化

2013年前三季度,按照分类指导的要求,各区域不断深化改革开放,释放经济发展潜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新进展。2013年1-11月,中西部地区工业经济增速“领跑”全国,表明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走过了“东部快速增长、中西部滞后发展”的阶段,体现出区域经济结构的新变化:一方面,中西部地区在发展速度上快于东部;另一方面,东部沿海地区转型升级引领作用更加突出,东中西部相互配合、协调分工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不过从去年前三季度地区经济增长态势看,区域经济发展出现了新的变化,即东部地区经济增长企稳,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经济均有不同程度回落。

从经济增长速度看,东部地区前三季度增长 9.13%,尽管比上年全年仍低0.16个百分点,但较上年同期提高 0.01个百分点,其中上海、浙江、广东、海南4个地区不仅同比增幅提高,而且比上年全年增幅也有所提高,北京则与上年全年增幅持平,比上年同期增幅提高。

中部地区同比增长 9.7%,较上年同期回落 1.1个百分点,较上年全年回落1.24个百分点,6省呈现同样态势。西部地区同比增长 10.71%,较上年同期回落 1.71个百分点,较上年全年回落1.77个百分点,仅有西藏增幅出现回升。东北地区同比增长 8.65%,较上年同期回落 1.34个百分点,较上年全年回落1.58个百分点,其中吉林回落3个百分点之多。

分析地区经济形势变化的原因,主要是不同地区、不同省份在资源禀赋、发展基础、产业体系等方面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在新形势下受到的冲击与影响不同,自身应对能力也强弱不一。

中西部地区多以资源、能源输出为主,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且大多处于产业链的上游,自我调节能力不强,承受经济波动的能力明显偏弱,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基础和产业特点使其更易受外部因素的影响,而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由东部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传导,区域间的时间错位更凸显了不同区域经济增长态势变化的差异。

另外,东部地区在新形势下转型相对较快,适应市场的能力也比较强,更加注重内需市场的开拓,这样,东部地区工业品出口转内销就挤占了中西部地区发展空间,对中西部地区产业发展和企业经营带来较大冲击,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中西部地区的发展速度。

今年区域经济增长质量将在平稳中提高


鉴于本轮国际金融危机已延续多年,各地在促进经济发展过程中已逐步积累了一定的应对经验,自我调整能力有所增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障经济的相对平稳运行,加上国家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预计各区域经济2014年将保持平稳发展态势,经济增长质量将有所提高。

1、东部地区有望继续保持良好态势

2014年,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增长有不少有利因素,比如,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向来是体制创新的“试验田”和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去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获批,中国将以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为契机,深化东部沿海地区的开放和改革,加快东部地区的转型发展,有望形成通过扩大开放释放改革红利的局面,促进东部发达地区平稳发展、转型。

东部地区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从1992年开始,服务业开始加速向东部沿海地区集聚,虽然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东部地区的现代服务业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但也没有改变服务业整体向东部地区集聚的趋势。服务业已经取代工业成为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预计2014年这一态势不会改变甚至会有所强化。

近几年,在国家政策支持下,随着科技不断创新,中国沿海地区强化经济发展中的海洋成分,海洋资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海洋经济已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增长点,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的贡献率稳步上升。

在国家区域发展规划的大背景下,京津冀都市区发展潜力巨大,特别是渤海湾临港区域建设,更加速了京津冀区域的飞速发展。加强环渤海区域建设,充分利用临港区位优势,创建新的增长极,打造环渤海经济圈,势必带动京津冀区域的发展。

产业体系完善、产业层次较高、民营经济活跃和内贸市场迅速开拓等原因,相对而言,东部地区的综合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和自我恢复能力较强。由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13中国民企500强”显示,500强企业中307家集中在浙江、江苏、山东、广东4个东部沿海省份,占500强总数超六成。民营经济的活跃,将带动东部地区经济的向好。

但东部地区经济增长也不大可能大幅攀升,原因如下。

政府发展理念发生变化。比如北京主动申请降GDP增速,为落实中央关于“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坚定不移地走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为转方式、调结构留出更大的空间和余地,调整更多的要素和资源投入到大气污染治理、交通拥堵改善、绿色空间营造、民生福祉提高等方面上来,相关政府部门建议将北京市“十二五”规划纲要中GDP增速8%的目标调整为7.5%。地方政府发展理念的变化,对经济增长崇拜的减弱,一定程度上会影响GDP的增幅。

带动东部经济消费增长的两大动力——汽车和住房,近年受国家政策和地方环境政策影响,增速放缓,估计2014年这一情形仍将延续。

尽管东部地区将加快促进资本投向高、精、尖领域,使经济发展向依靠创新驱动转型,提升产业结构层次和发展水平,带动投资平稳增长。但随着东部地区的经济结构的优化,经济发展对大规模投资的依赖程度将有所降低,投资增速进一步提高的可能性不大。

综合考虑,东部地区经济增长有望保持目前的良好态势,增幅基本与2013年持平或略高一点。

2、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有望企稳

尽管中西部地区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与东部地区相比,抗风险能力明显偏低,本轮经济下行的滞后效应在中西部地区仍比较明显,特别是随着财政收入增幅趋缓,中西部地区面临比东部地区更为严峻的形势和挑战,但在国家区域政策的支持下,加上产业转移和国际形势的逐步稳定,预计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有望企稳,保持与2013基本相当的增幅,原因如下。

2012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2013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又下发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要点,文件提出了到2020年的崛起目标,其中最重要的是这个时期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要继续快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要进一步提高,而且这个时期,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速要达到或超过经济增速。

城镇化率要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的主要指标要接近东部地区,要和全国同步实现小康。为此,国家将加大在粮食主产区发展、节约集约用地、财税金融、投资和产业引导、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

中央财政将持续不断地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中央财政会通过盘活存量资金,持续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使老少边穷地区群众吃上“定心丸”。特别是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更多地向西部倾斜,加快构建完整的铁路、公路骨架网络。固定资产投资有望继续保持较高增速,带动中西部经济增长。2013年1-11月,西部施工项目增加个数、新开工项目增加个数占地区合计60%,为西部2014年投资增长奠定了基础。

“动脉”的疏通,为中西部地区主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创造了条件。从发展趋势上看,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东部向中西部转移的态势越来越明显,能源密集型产业西移规模也会更大,资本密集型产业转移也将增多。

一些著名的企业现在已落户中部,像富士康落户了湖南,京东方、格力落户了安徽,通用汽车在湖北建设第四个生产基地,欧姆龙电子在湖南落户,统一食品有一些台资落户江西,山西也承接了一些新能源项目等,产业转移的规模在持续扩大,承接的层次也不断提升,而且合作的方式也在不断创新。

同时,“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有助于中亚经济的整合以及中亚市场一体化的进程,有助于西部地区区位优势的改变,为新疆沿边经济带、内蒙古沿边经济带、云南沿边经济带的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将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对外贸易逐步活跃,2013年1-11月,中西部地区对外贸易顺差分别比上年同期增加132、95亿美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增大,随着国际形势的稳定,中西部地区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对外贸易对中西部地区经济拉动力有所增强。

3、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保持平稳

东北地区经济增速在四大板块中滑落最快,2013年前三季度,经济增速为四大板块最低,显示东北地区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困难较多,经济下行压力较大,2014年,估计东北地区经济增幅回升的压力仍比较大,原因在于:

东北地区工业主体为重工业,特别是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体的高耗能行业其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比重高,因而,要淘汰的落后产能、过剩产能相对较多,在结构调整力度加大、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钢铁、水泥、有色、造纸等行业产能过剩问题较为凸显。

主要以初级产品为主的工业行业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主要产品仍以初级工业制品为主,农副食品加工业、黑色和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主要行业产品结构单一,生产粗放,初级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低端产品多、高端产品少,大众化产品多、知名品牌少,企业利润空间较窄,经营收益主要依赖薄利多销,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

在调结构、转方式过程中,一些符合东北工业经济发展方向的新兴领域,虽然发展势头良好,但规模尚小,对经济增长还难以形成明显的带动力量。

不过,考虑到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比如2013年4月2日,国务院批复的《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2013-2022年)》,描绘了全国95个地级老工业城市和25个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的市辖区未来10年的发展蓝图;2013年7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关于印发2012年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工作进展情况和2013年工作要点的通知》,明确提出制定新10年全面振兴政策文件,将对东北未来10年的发展提供正能量。加上东北地区经济增幅回落幅度较大、基数较低等因素,预计2014年经济增长将回稳,即使出现回落也有限。

来自:新浪网


END
本站无留言讨论功能。交流讨论,欢迎加入国匠城知识星球APP。知识星球为学习型付费社群。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知识星球”即可下载安装。微信扫码加入。
城市规划学社
每日分享,每周专题
专题PPT,交流社群
城市数据学社
数据新闻,数据申请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规划管理交流
规划管理,经验交流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规划搜索
规划云-规划行业搜索
规划搜索,规划知识图谱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2014区域经济将在增长中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