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落地一融合”,南京打造创新高地

本文关键词推荐标签
中国 北京 上海 城市 推荐 工业 国家 空间 服务 新区 文章 融合 苏州 评估 生态 国际 南京 基础设施 产业 新技术 活力 管理 创新 平台 开发 模式 指标 布局 研究 高质量发展 实验室 系统 研究院 专题 政策 办公 活动 技术

📝 规划笔记——推荐一则来自南京规划的文章,摘录如下:


科教人才资源丰富是南京的最大优势,

也是南京发展最大的潜力。 

去年9月29日,南京市与在宁高校“两落地一融合”(即科技成果项目落地、新型研发机构落地,校地融合发展)正式启动,共同打造创新人才集聚、创新生态优良、创新动力强劲的创新高地。


作为南京创新名城建设的头号工程,近8个月来,“两落地一融合”按照“重点工作重点抓、系统工程系统干、创新文章创新做”的要求加速推进,通过机构建设、机制创新、校地联动,最大限度解放人才生产力, 123个新型研发机构相继落户,15个高新园区组建完成,激发南京创新名城建设源头活水。



————————->>

校地联动,“两落地一融合”高效推进

<<————————-


2017年9月29日,南京市与在宁高校“两落地一融合”对接座谈会召开,市领导与52所在宁高校负责人齐聚一堂,共商“科技成果项目落地、新型研发机构落地、校地融合发展”大计。 


“推进‘两落地一融合’是南京推动创新发展的现实需要和必然选择。”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敬华说,科教人才资源丰富是南京发展最大的优势,南京与在宁高校长期以来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合作,但在科研成果落地转化、新型研发机构培育等方面还有很大空间和潜力。必须推动“两落地一融合”,用好市场和政府“两只手”,使高校的创新源头和支撑保障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切实把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抢占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 



去年10月,“两落地一融合”推进办公室成立,从政府部门、园区、高校抽调精兵强将集中办公,其中,来自南大、东大等高校的专门负责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教师就有7位。 


“3月5日,书记来专题调研,4月16日,常委会专题听汇报,4月19日,月度企业家座谈会点名要求10家新型研发机构负责人座谈交流。而从5月起的每次市委常委会,都要求一个推进会汇报推进情况……”推进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两落地一融合”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专业性强的系统工程,是创新名城建设中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子落而满盘活的龙头工程。在这种高强度的压力传导下,整个推进办紧绷“推进落实”这根弦,“你看,本周工作计划,就有6大板块20多条任务要完成。” 



推进办、各部门、园区、高校联合高效推进,“两落地一融合”工程进展迅速—— 


  • 在宁高校主动参与“两落地一融合”工作,南大、东大与南京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制定鼓励科技成果转化和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的政策措施,建成南大环保研究院、东大信息通信研究院等一批优质项目。 


  • 2018年市委一号文及其45个近12万字的配套文件,为“两落地一融合”提供政策支持。文件明确,高校院所组建新型研发机构,可获政府持股收益30%以上奖励。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加计扣除基础上再给予研发投入10%的奖励。 


  • 与中科院、南大、东大等高校院所加强战略合作,以“紫金山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重大工程化创新平台”为核心,打造全链条的原始创新平台体系,高起点谋划南京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中科院大学在宁设立南京学院,中科院在麒麟高新区建设科技城,争取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大科研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落户,形成“中科院系”创新资源集聚区。



————————->>

市场主导,123家新型研发机构

签约落地

<<————————-


高薪引进海归人才、研发新的小鼠品系、开发国际市场……最近一段时间,人源化模型与药物筛选创新技术研究院院长高翔博士非常忙碌。去年底,作为南京市首批签约落户的新型研发机构,高翔和他的团队实打实地拿出了800万元现金入股。 


从去年11月28日以来,我市先后举行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南京大学专场、东南大学专场、清华大学专场签约活动,短短半年多,已经有123家新型研发机构相继落户南京。


市科委主任张新年介绍,传统研发机构往往承担了众多社会职能,掺杂了多种因素,导致功能定位不清。南京此次建立的一批新型研发机构,重点突出“六要素”:依托高水平科研平台,组建混合所有制公司,突出人才团队的价值,引入社会资本,政府提供服务,致力于成果的产业化,核心是把市场的力量发挥出来,把体制机制的活力激发出来,让技术成果在很短时间内走向市场。 



落户江宁开发区的国科大南京创新研究院由江宁开发区、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赛伯乐绿科投资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陈佳团队共同组建。其管理机制很“接地气”,在常见的政产学研“组合”之外,还邀请投资机构加入。未来,入驻研究院的项目是不是“好苗子”,在资本市场中练就了一双“慧眼”的科技金融公司会先来把把关。 


截至目前,123家签约新型研发机构中,73家已完成工商注册,占总数的59%;119家已落实办公场地,占总数的97%;已孵化引进企业和项目156个。 


在加速推进新型研发机构落地的基础上,本月初,南京又公布29家备案新型研发机构,市财政将一次性给予每家50万元的平台资金补助,年底绩效评估后,将择优发放最高500万元的奖补。 


推进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南京将进一步加大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力度,坚持量质并举,加快建设更多“老母鸡”式的平台型机构,扶持优质机构做大做强,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 



————————->>

高质量建设15个高新园区,

打造创新“熟地”

<<————————-


布局城市未来,产业是先导,科技是核心,载体是基础。 


去年11月,按照支持政策、园区品牌、管理模式、考核体系“四统一”原则,我市将80多个创新载体整合为15个高新园区,逐步将园区主导产业集聚度提高到60%以上,为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和孵化企业落地提供强大载体支撑。 


与此同时,将现有7大类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为“4+4+1”主导产业体系,既“移栽大树”又“育苗造林”,构建知识密集型的科技产业链和创新型企业集群,抢占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 



半年来,全市各高新园区逐步强化阵地意识,加大项目落地、人才引进、产业培育力度,进一步丰富园区创新要素,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园区高质量发展。 


日前,市科委公布全市15个高新区(园)第一季度创新发展主要绩效考核结果,包括“高新技术产业产值” “新增科技企业数”等创新发展指标,指标考核前三位和后三位的高新园区均公开在媒体上“点名”。 



今年5月,南京又公布《赋予高新园区全链审批权限指导目录》,针对高新园区审批主体多、办事不方便等问题,将相关审批事项的受理、审查、发证等环节“全链”“整体”依法赋予高新园区,合计包括165项区级审批权限,比如 “改变土地用途审查”“对纳税人变更纳税定额的核准”等,实现 “园内事园内办”。记者了解到,目前,南京正以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和苏州工业园等国家和省先进高新区为标杆,在全市15个高新园区深入开展对标找差、创新实干活动,高新园区整合效应初步显现,为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建设提供了核心支撑。 


转自南京创新名城建设(chuangxinmingcheng

内容来源 | 南京日报全媒体记者  毛庆

图片来源 | 南京日报全媒体记者 姚强 冯芃 崔晓 


本期编辑 | 王虎  俞又丹 



文章来自:南京规划

您现在看到的是 Upnews (规划头条)博客文章,本站作为自然资源与规划行业博客网站,仅记录与自然资源与规划行业相关信息,方便大家查询阅读。
END
本站无留言讨论功能。交流讨论,欢迎加入国匠城知识星球APP。知识星球为学习型付费社群。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知识星球”即可下载安装。微信扫码加入。
城市规划学社
每日分享,每周专题
专题PPT,交流社群
城市数据学社
数据新闻,数据申请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规划管理交流
规划管理,经验交流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规划搜索
规划云-规划行业搜索
规划搜索,规划知识图谱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两落地一融合”,南京打造创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