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王澍,让中国美再一次惊艳了全世界

本文关键词推荐标签
中国 城市 推荐 方案 建筑 会议 如何 设计 国际 园林 智慧 自由 现代化 设计师 系统 博物馆 艺术 互联网 活动 开放 风景 技术
🔊 提醒:这是一篇2016年发布的文章,由于机构改革的原因,请注意内容的时效性。

📝 规划笔记——推荐一则来自南京规划的文章,摘录如下:



小桥流水,链接万家。

建在千年古镇里的

国际会展中心

一边是枕水而眠的千年古镇,

一边是代表最前沿科技的互联网,

本来不搭噶的两个物种,

却被那个做着世界最前沿的设计、

至今不会上网、不会发邮的建筑师,

完美链接起来,

让中国美再一次惊艳了全世界。



这个建筑师,

就是“狂人”王澍。

他是中国美术学院的教授,

首位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的中国人。


比较有名的中国美院象山校区

宁波历史博物馆



最近的富阳文村改造项目、

公望美术馆,

都由他操刀设计。




好了,言归正传。

元素君要说的是他这次的作品——

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

就是这几天召开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地方。




整个会展中心碧水环绕,

260万片江南小青瓦嵌立屋檐上,

跌宕起伏,如波浪层层铺开;’

5.1万根钢索构成了“网络机理”,

又仿佛烟雨江南的意境。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

在这座展馆中和谐共生。



王澍是在去年春天接手这个项目的。

那会儿,已经有一个国外的设计师做好了方案,

并且已经开始施工了。

国外建筑师想做一个超大的建筑:

21米高,8万多平方米,

分成三个大方块,巨大的玻璃盒子,没有任何装饰。

这样的建筑放在任何一个现代化的城市,

都不会有违和感。但那里,

是乌镇。




大概负责的同志也感觉到了,

这个方案的水土不服,

于是赶紧叫停了工程,

找来王澍。

王澍说,

他就是去“治病”的。




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会址,会展中心需要具备举办国际会议的各项功能,体量必然是庞大的。一个处理不好,就会让乌镇分散的民居成了“巨人身边的侏儒”。




王澍用了整整两周的时间来构思,

如何缓解大建筑与小古镇的冲突。


“乌镇地方小,居民的房子也不大,要让大型会展中心与周围的房子和谐相融,就要用特殊的手段,把厚重的消解成轻盈的,才能使大建筑像‘隐形飞机’一样,不会让人觉得突兀。”


最后,

他决定用错落有致的瓦片和披檐,

替换原有的玻璃墙面,

让整幢建筑“隐身”在古镇中。




260万片江南小青瓦参差有致、

加之特别设计的斗拱结构,

让整个建筑外墙,

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但这些不规则的披檐,

却给技术、施工增加了不少难度。

每一块披檐里,除了青瓦,

还包含了钢架、竹片等15种材料。

为保证安全,

瓦片是先由专业人员进行特别设计,

再由8个窑厂同时烧瓦赶制出来的。




小青瓦的铺设也很有讲究,

与乌镇大部分民居的铺法一致,

采用了“穷人法”,

视觉上更协调。



(从前江南的穷人和富人建房都用小青瓦,根据瓦和瓦之间重叠比例的不同,铺设分为“富人法”和“穷人法”:“富人法”铺设时重叠三分之二、每平方米用瓦约250公斤;“穷人法”重叠四分之一、每平方米用100公斤。)


木匠们要将王澍特别设计的“斗拱”,

架在只有30厘米厚的片墙上。

单薄的受力面积、巧妙苛刻的坡度,

都要求每一个细节,

必须精确到毫厘之间。



粉墙黛瓦,竹影摇曳,

这座建筑已经与这片土地

达成了最好的和解。




远远望去,

会展中心像被一簇簇丝线笼罩着。




走近来,

原是5.1万根不锈钢索形成的垂挂帘幕,

又以三层、五层重叠的方式交织成网状。

乌镇所在的桐乡盛产丝绸,

千万根钢索经纬交错,

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如烟如雾,如编织的丝线;

而它们,

恰好也是寓意“互联网”的绝好载体。



当然,这不只是艺术的问题。

5.1万根钢索,质量非常重,建筑师要在电脑上模拟,到底每一根拉直的钢索,需要几道钢丝编成,才能够达到雾一般的氤氲的效果,又不会造成承重问题。

  最后反复试验才定下来,

一根钢索由3道钢丝编制而成。



在王澍看来,

互联网是一个高度分散的结构,

里面有很多自发的、小巧自由状的东西。

所以他打破了原来封闭的系统。

在建筑外增加了许多小的活动场所,

每一处都能容纳十几个人讨论事情,

半室内半室外,

就像是乌镇的小亭子、小围廊。



既淋不到雨,又有风景入目,

在这里碰撞智慧、激发灵感,

想必是极好的吧!




枕水而眠的乌镇,

拥有四通八达的水道,

与80多座石桥。

水就是乌镇的魂。



会展中心三座主要建筑,

全部是围绕中心的水池而建,

池边廊柱林立,

廊内漫步通行。

看池中莲叶田田、水波潋滟,

就像步入了古时的园林。



在王澍的设计中,

这里将会是一片码头,

摇摇晃晃的乌篷船随时可以在这里停靠,

“接待中心是乌镇的客厅,

也是连接世界的‘入口’。”



不会用电脑,不会刷微博,

甚至连发邮件都不会的王澍,

却像一位哲人一样,

找到了乌镇和互联网的共通点,

“乌镇就是一个碎片化、平民化的结构,这个其实跟互联网的本性是一样的。所以表面上看两者根本不搭界,但本质上非常有关系”。




王澍也将这种哲学,

融入到自己的设计中,

再加上延伸在外的休憩小场所,

自由、开放的互联网氛围随之而来。



整个建筑面积8.1万平方米,

分会议中心、接待中心和展览中心,

三个功能区块,

可容纳3000人同时与会。

夜幕降临,

场馆的灯开始亮起来,

暖到偏红的色调,

将场馆的磅礴气势,

转化成了江南特有的温婉。




是的,这个大建筑,

就存在于小小的乌镇,

或者说,是生长在那里,

让中国文化与智慧,

从容而自信地,

屹立在世界面前。


来源:中国水彩





文章来自:南京规划

您现在看到的是 Upnews (规划头条)博客文章,本站作为自然资源与规划行业博客网站,仅记录与自然资源与规划行业相关信息,方便大家查询阅读。
END
本站无留言讨论功能。交流讨论,欢迎加入国匠城知识星球APP。知识星球为学习型付费社群。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知识星球”即可下载安装。微信扫码加入。
城市规划学社
每日分享,每周专题
专题PPT,交流社群
城市数据学社
数据新闻,数据申请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规划管理交流
规划管理,经验交流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规划搜索
规划云-规划行业搜索
规划搜索,规划知识图谱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狂人”王澍,让中国美再一次惊艳了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