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35 |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明确各区功能定位

本文关键词推荐标签
中国 北京 城市 生态修复 推荐 城镇化 总体规划 社区 河北 国家 规划 公共服务设施 北京市 用地 空间 京津冀 可持续发展 服务 生态保护 新区 修复 国土 建筑 融合 住房 历史文化 交通 城市群 历史文化名城 新型城镇化 生态 2020年 人口 协同 国际 雄安新区 目标 城市规划 探索 创意 基础设施 产业 可持续 保护 协同发展 中心城区 管理 开发 创新 公共空间 模式 宜居 雄安 区域协同 绿道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公共服务 总规 展示 布局 治理 特色 建设用地 公众号 绿色发展 共享 办公 活动 中国城市规划 区域 北京大学 行政 环境
🔊 提醒:这是一篇2017年发布的文章,由于机构改革的原因,请注意内容的时效性。

📝 规划笔记——推荐一则来自北京规划国土的文章,摘录如下:


导 读

北京新版城市总体规划提出在市域范围内形成“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结构,改变单中心集聚的发展模式。同时提出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将形成北京新的两翼。新的城市发展格局究竟对未来北京有何影响,本期内容,规划国土小编就来跟大家唠一唠。


为落实城市战略定位、疏解非首都功能、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充分考虑延续古都历史格局、治理“大城市病”的现实需要和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着眼打造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完善城市体系,在北京市域范围内形成“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结构,着力改变单中心集聚的发展模式,构建北京新的城市发展格局。


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统筹考虑疏解与整治、疏解与提升、疏解与承接、疏解与协同的关系,突出把握首都发展、减量集约、创新驱动、改善民生的要求,大力调整空间结构,明确核心区功能重组、中心城区疏解提升、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形成北京新的两翼、平原地区疏解承接、新城多点支撑、山区生态涵养的规划任务,从而优化提升首都功能,做到功能清晰、分工合理、主副结合,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新模式,为实现首都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市域空间结构规划示意图


【一核】

首都功能核心区


首都功能核心区,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载区,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地区,是展示国家首都形象的重要窗口地区。


核心区要全力做好“四个服务”,维护安全稳定,保障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高效开展工作保护古都风貌,传承历史文脉。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加强环境整治,优化提升首都功能。改善人居环境,补充和完善城市基本服务功能,加强精细化管理。


【一主】

中心城区(城六区)


中心城区即城六区,包括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是“四个中心”的集中承载地区,是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关键地区,是疏解非首都功能的主要地区

中心城区空间结构规划示意图


降低人口密度,中心城区常住人口争取到2020年控制在1085万人左右,到2035年控制在1085万人以内。


严控建设总量,到2020年中心城区城乡建设用地由现状约910平方公里减到860平方公里左右,到2035年减到818平方公里左右。中心城区规划总建筑规模动态零增长。


坚持疏解整治促提升,腾退空间优先用于保障中央政务功能,预留重要国事活动空间;用于发展文化与科技创新功能;用于增加绿地和公共空间;用于补充公共服务设施、增加公共租赁住房、改善居民生活条件;用于完善交通市政基础设施,保障城市安全高效运行。


推进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坚持留白增绿,建设蓝网、绿道和通风廊道,提升城市品质和生态水平。2020年中心城区建成市、区、社区三级绿道总长度由现状约311公里增加到约400公里,中心城区景观水系岸线长度由现状约180公里增加到约300公里。


【一副】

北京城市副中心


北京新两翼中的一翼。城市副中心规划范围约155平方公里,外围控制区即通州全区约906平方公里,进而辐射带动廊坊北三县地区协同发展。


应当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以最先进的理念、最高的标准、最好的质量,着力打造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和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


紧紧围绕对接中心城区功能和人口疏解,发挥对疏解非首都功能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行政功能与其他城市功能有机结合,以行政办公、商务服务、文化旅游为主导功能,形成配套完善的城市综合功能。


到2020年北京城市副中心常住人口规模调控目标为100万人左右,到2035年承接中心城区40-50万常住人口疏解。

北京城市副中心空间结构规划示意图


要遵循中华营城理念、北京建城传统、通州地域文脉,形成“一带、一轴、多组团”的空间结构突出水城共融、蓝绿交织、文化传承的城市特色。要坚持建管并举,努力使未来城市副中心成为没有“城市病”的城区。


【两轴】

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


要以两轴为统领,完善城市空间和功能组织的秩序。


中轴线及其延长线以文化功能为主,是体现大国首都文化自信的代表地区,既要延续历史文脉,展示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要做好有机更新,体现现代文明的魅力。


中轴线及其延长线为传统中轴线及其南北向延伸,传统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长约7.8公里,向北延伸至燕山山脉,向南延伸至北京新机场、永定河水系。


长安街及其延长线国家行政、军事管理、文化、国际交往功能为主,体现庄严、沉稳、厚重、大气的形象气质


长安街及其延长线以天安门广场为中心东西向延伸,其中复兴门到建国门之间长约7公里,向西延伸至首钢地区、永定河水系、西山山脉,向东延伸至北京城市副中心和北运河、潮白河水系。


【多点】

5个位于平原地区的新城


包括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新城,是承接中心城区适宜功能、服务保障首都功能的重点地区,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区域

 顺义:港城融合的国际航空中心核心区;创新引领的区域经济提升发展先行区;城乡协调的首都和谐宜居示范区。

 大兴:面向京津冀的协同发展示范区;科技创新引领区;首都国际交往新门户;城乡发展深化改革先行区。

 亦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和科技服务中心;首都东南部区域创新发展协同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及制造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宜居宜业绿色城区。

 昌平:首都西北部重点生态保育及区域生态治理协作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重要组成部分和国际一流的科教新区;特色历史文化旅游和生态休闲区;城乡综合治理和协调发展的先行示范区。

房山:首都西南部重点生态保育及区域生态治理协作区;京津冀区域京保石发展轴上的重要节点;科技金融创新转型发展示范区;历史文化和地质遗迹相融合的国际旅游休闲区。


【一区】

生态涵养区


包括门头沟区、平谷区、怀柔区、密云区、延庆区,以及昌平区和房山区的山区,是北京的生态屏障、水源保护地和“大氧吧”,是保障首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区域,要充分体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将保障首都的生态安全作为主要任务。

 门头沟:首都西部重点生态保育及区域生态治理协作区;首都西部综合服务区;京西特色历史文化旅游休闲区。

 平谷:首都东部重点生态保育及区域生态治理协作区;服务首都的综合性物流口岸;特色休闲及绿色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

 怀柔:首都北部重点生态保育及区域生态治理协作区;服务国家对外交往的生态发展示范区;绿色创新引领的高端科技文化发展区。

 密云:首都最重要的水源保护地及区域生态治理协作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特色文化旅游休闲及创新发展示范区。

延庆首都西北部重要生态保育及区域生态治理协作区;生态文明示范区;国际文化体育旅游休闲名区;京西北科技创新特色发展区。

昌平和房山的山区,按照生态涵养区的总体要求,着力建设首都西北、西南部生态屏障,构建较高品质的特色历史文化旅游和生态休闲区。


专家点评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林坚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主任):

我觉得这一轮北京新的城市空间战略结构,很好体现了继承、发展、提升这么一个基本的逻辑。


首先是继承,作为一个世界级的历史文化名城,北京的两轴始终能够体现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历史文化名城的特点,这是继承。“一核一主一副”这三者的关系,是在首都和城市的发展之间所做的一种协调和平衡,有相应的提升,也体现了舍与得的关系。


对于新城和生态涵养区,平原地区的五个新城连同副中心要重点发展,生态涵养区就是有机的保护。不过并不意味着生态涵养区不能发展,而是要走一条绿色发展、创新发展的路子。


 施卫良 (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总规划师):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公告时,北京城市空间结构为“一主一副,两轴多点”。经过多轮征求意见,采纳专家建议,最终版本增加了“一核”和“一区”,并相应调整了“多点”的内涵。

北京城市副中心与中心城区、东部地区关系示意图


一核即首都功能核心区。强调“一核”应充分体现“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全力做好“四个服务”,维护安全稳定,保障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高效开展工作。结合核心区特点,城市总体规划还提出了保护古都风貌,疏解非首都功能,加强环境整治,改善人居环境,加强精细化管理等。


城市总体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原来11个新城的定位,划分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多点”和“一区”,强调结合不同区域的特点,有所为、有所不为。北京城市副中心以及以平原地区为主的“多点”,作为主要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地区,应加强综合承接能力,提升服务保障首都功能的能力。而“一区”则充分体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保障首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区域,立足自身实际,将保障首都生态安全作为主要任务。


建设城市副中心,也是作为总规调整城市空间格局的一个重要内容。从区域来看实际上构建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和雄安新区共同构成北京的两翼。那么从副中心本身规划来说,我们落实世界眼光、国际标准、高点定位、中国特色的要求,形成了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文化传承的规划特色。


“一带一轴多组团”的发展新格局,也避免大城市病在城市副中心里再发生,这一带就是沿运河构筑了一个清新明亮的生态文明发展带,那么在这里继承了,包括像潞城遗址、通州古城遗址、张家湾古城,这些历史文化的遗存,和未来的城市功能,包括以绿心为主的城市公共文化中心组合在一起。


一轴,就是沿六环路一条创新发展轴,它串联了像城市的行政办公区,宋庄的文化创意区,还有环球影城的国际旅游区,还有张家湾的未来的产业提升聚集区,形成未来创新发展的一条轴线。


在功能组织上,力求打破一张大饼的这种聚集式的布局。多组团的,分区的布局结构,形成了12个组团。以12个组团来组织城市的公共服务和市民的休闲服务功能,力求形成一个民生共享、和谐宜居的生活家园!

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空间结构规划示意图


 石楠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怎么解决城市病、怎么解决现在城市拥堵、污染问题,光靠堵不是办法,更重要的是要疏,疏解才能解决问题。


怎么疏解?我们不是简单把人轰出去,而是要通过功能疏解引导人口在空间上更加合理地分布。相对来讲,郊区的几个新城我们适当增长,然后更重要的是在京津冀整个更大范围以内来疏解。把北京市本身的行政功能,向北京城市副中心转移,相应的公共服务要跟上;把一些非首都功能集中向河北雄安新区转移。把疏解作为一个很重要的出发点,这是解决破解当前问题的一个很重要的思路。


 钱易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我觉得提出“生态涵养区”,这点反映了我们对于生态保护、对于维持好这些生态涵养区生态屏障功能的决心。另一方面,把“发展”两个字去掉,表明我们把重点放在了“涵养”上。但是生态涵养区内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需要提高,也要提高人均GDP,跟北京市、跟全国人民一起走上小康社会。


所以我认为把“发展”二字去掉,并不是不发展,而是主张更绿色、更可持续的发展。这个目标是全中国的目标,任何一个区都要进行更高层次、更高品质发展,坚持做不破坏环境、不破坏生态,不浪费资源的发展。所以,生态涵养区要倡导更高层面的综合发展


请猛戳右边二维码





公众号ID




文章来自:北京规划国土

您现在看到的是 Upnews (规划头条)博客文章,本站作为自然资源与规划行业博客网站,仅记录与自然资源与规划行业相关信息,方便大家查询阅读。
END
本站无留言讨论功能。交流讨论,欢迎加入国匠城知识星球APP。知识星球为学习型付费社群。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知识星球”即可下载安装。微信扫码加入。
城市规划学社
每日分享,每周专题
专题PPT,交流社群
城市数据学社
数据新闻,数据申请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规划管理交流
规划管理,经验交流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规划搜索
规划云-规划行业搜索
规划搜索,规划知识图谱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北京2035 |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明确各区功能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