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城市功能疏解的经验与启示

本文关键词推荐标签
都市圈 北京 上海 城市 重庆 推荐 规划 城市化 工业 长三角 国家 空间 可持续发展 一带一路 京津冀 交通 服务 设计 国土 修复 生态 人口 发展战略 协同 住房 中心城区 国际 产业 协同发展 基础设施 目标 可持续 活力 中心城市 区域协同 创新 创意 公共空间 管理 布局 研究 居住 教育 开发 公共服务 政策 开放 通勤 汽车 活动 区域 行政
本文摘录自王芳,闫晶晶,易峥,等.重庆主城区功能疏解规划策略[J]

(一)东京:推动“首都行政功能转移”,加强外围地区国际功能配置,同时避免中心区活力丧失

进入 20 世纪,经济腾飞使东京都市圈的人口、经济规模在世界首都圈中首屈一指,但同时也给交通、环境和住房带来了很大问题。除了毫不松懈地调整产业结构,控制人口规模,完善公共交通建设外,东京自 1955 年开始从国家层面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城市功能和人口疏解。第一阶段(1955~1965年)以“限制”为主,出台了《首都圈整备计划》《全国综合开发规划》《新产业城市建设促进法》《低开发地区工业开发促进法》《工业建设特殊地区建设促进法》等,推动工业和人口向东京外围城市疏解。第二阶段(1965~1975年)通过《首都圈整备法》修正,出台了《第二次首都圈基本计划》《新全国综合开发规划》,同时又相继出台提升地方城市工业发展的《农村地区工业引入促进法》和《工业布局鼓励法》,进一步加强外围城市与中心城市的快速交通联系,提升外围城市的吸引力,继续推动大学、研究机构等教育、研究功能向外疏解。第三阶段 (1975 ~ 1985 年 ) 出台《第三次全国综合开发规划》《东京都长期规划》《首都改造计划》,构建多核多圈层的空间结构。第四阶段(1985~ 1995 年 ) 出台《第四次全国综合开发规划》《第四次首都圈基本计划》《多极分散型国土形成促进法》,推动第三产业和人口从东京向外疏解,推动“首都行政功能转移”。第五阶段 (1995~2005年)出台《第五次全国综合开发规划》《第五次首都圈基本计划》等,加强外围中心城市产业配置,并重新吸引提升东京国际竞争力的功能和产业,避免中心区活力丧失。

(二)首尔:重视非首都功能疏解,但忽视了新城就业和公共服务功能的承接

20 世纪 60 ~ 70 年代,首尔的功能迁移目标区在首尔市外围的京畿道地区,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首尔城市化步入成熟阶段,人口容纳能力降低,同时首尔与周围地区间的通达性提高,首都圈规模扩散到周边地区,韩国政府提出对首都圈进行整体规划,并将分散政策的迁移目标区转向首都圈外的地方。进入 21 世纪,基于国防安全、区域均衡发展和首都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韩国最终选择迁都。在规划控制层面,首先出台了绿化带制度,在限制首尔城市土地蔓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刺激了首尔市郊区外围卫星城市的发展。其次,通过首都圈整备战略,在产业布局方面强化了首尔的国家中枢管理职能,对首都职能以外的其他职能入驻都给予限制,并引导选择性分散 - 通过把以首尔为中心的“单核”空间构造向“多核连接型”空间构造转化,提高首都圈的整体竞争力。此外,通过新城计划,解决了中心城区人口的外迁和居住问题,但由于新城开发缺乏对就业和公共服务自我满足的规划,新城居民往返于新城和母城之间,加重了首尔内外的交通拥堵,绿带的宽度又加大了这一通勤距离,造成汽车使用数量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增多,同时也加重了环境污染。

(三)北京:坚持疏解非首都功能与城市综合整治相结合

北京集中了大量非首都功能,这些功能及其所具有的资源非常宝贵,如优质的教育资源、优质的医疗资源、重要的科研资源、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及企业总部资源等。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以“大城市病”问题为导向,坚持京津冀协同发展,目的是在功能疏解的过程中实现城市的功能重组,一方面保障和服务首都的“四个中心”( 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功能,另一方面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目标,通过功能疏解推动城市的修补和生态的修复。北京通过行政力量与市场力量相结合的方式,要求坚持疏解非首都功能与城市综合整治相结合,其疏解的对象包括一般性的产业,特别是高消耗的产业;包括区域性物流基地、区域性专业市场等第三产业;包括部分教育、医疗、培训机构等社会公共服务功能;包括部分行政性、事业性服务机构和企业总部的疏解。同时,在非首都功能疏解的过程中对增量进行严控,通过明确的目录对新增的产业进行限制和禁止。为了更好地利用腾退空间,北京还提出了腾退空间优先用于保障中央政务功能、预留中央国事活动空间,优先用于科技创新,优先用于增加绿地和公共空间,优先补充三大设施,以及优先完善交通市政功能五项原则。

(四)上海:明确底线、“疏”“集”结合、减存优增、分层疏解

上海按照“明确底线、‘疏’‘集’结合、减存优增、分层疏解”的思路,稳步推进城市非核心功能的有机疏解。在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方面,强化支撑城市核心功能的相关产业;淘汰不符合控制“四条底线”要求的“四高两低”产业、低端批发市场和一般加工贸易;控制暂时还不能疏解的非核心功能产业,重点是控制集装箱吞吐量、大卖场和购物中心、物流配送中心、普通医疗和教育机构。在优化市域空间结构方面,推动为全球服务的功能进一步向中心城区集聚,为长三角服务的功能逐步向郊区新城集聚,支持郊区新城依托制造业基础、创新成本较低、生态环境较好等优势,培育和增强科技创新、总部经济和文化创意等核心功能。此外,上海还提出加强长三角区域协同,完善区域功能网络,结合国家新一轮区域空间布局,主动服务“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和中部崛起等区域发展战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拓展功能疏解新空间。


END
本站无留言讨论功能。交流讨论,欢迎加入国匠城知识星球APP。知识星球为学习型付费社群。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知识星球”即可下载安装。微信扫码加入。
城市规划学社
每日分享,每周专题
专题PPT,交流社群
城市数据学社
数据新闻,数据申请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规划管理交流
规划管理,经验交流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规划搜索
规划云-规划行业搜索
规划搜索,规划知识图谱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超大城市功能疏解的经验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