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推荐:马唐草边疆——美国郊区化发展历程的城市史

本文关键词推荐标签
地图 城市 推荐 乡村 社区 工业 国家 空间 建筑 美国 服务 交通 住房 人口 如何 道路 街区 街道 模式 步行 展示 出行 居住 公众号 布局 研究 欧洲 铁路 汽车 通勤 区域 边界 办公
近期微信公众号城市的故事II推荐了一本书:《马唐草边疆》,讲述了美国郊区化发展历程的城市史。

点击查看原文全文:《马唐草边疆》
这是第一部全面描述美国郊区化发展历程的城市史著作,作者以历史学家的严谨视角和社会学家的分析精神及人文关怀,分析了这一历史过程中的社会、经济、建筑等各方面的因素,并将美国的郊区生活与日本和欧洲相比较,主张人们在历史的进程中不要过于保持守势,从而对于未来重建美国社区的新模式充满了展望。本书获得美国城市史协会和历史协会的多项大奖。自出版以来好评如潮,成为这一领域的经典之作。

如果你喜欢这本书,可以点击下面的图片购买:



作者简介


肯尼斯 杰克逊是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教授,也曾任著名电视栏目的主持人。以城市史研究尤其是纽约城市的研究而著名。曾获得城市史研究的多项大奖。

目录 鸣谢 导言

第一章 郊区:贫民窟之所在

第二章 交通革命和步行城市的消失

第三章 家,甜蜜的家:住房与庭院

第四章 罗曼蒂克式的郊区

第五章 铁路干线:为精英人士打造的郊区通勤线路

第六章 有轨电车时代

第七章 普通人买得起的住房

第八章 从郊野到邻里:市政土地兼并的兴起和衰落

第九章 汽车交通的新时代

第十章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郊区发展

第十一章 联邦补助与郊区梦:华盛顿如何改变美国住房市场

第十二章 良好意图的代价:美国公共住房的隔都化

第十三章 婴儿潮与郊区化时代

第十四章 当代美国的免下车文化

第十五章 大都市社区感的丧失

第十六章 回顾与展望

附录

精彩书摘


《马唐草边疆》:

倘若考察1815年世界上每个大城市共有的五个空间特征,无疑能完美地展现郊区化进程的革命性特征。由于步行是外出最便捷、最廉价也最普遍的方式,我们不妨将这些前工业化时代的聚居区称为“步行城市”(Walking Cities)。

此类城市的第一个重要特征是集聚。在维多利亚女王出生的1819年,伦敦拥有80万人口,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然而,只需两小时,你就可以从当时还在城市边缘的帕丁顿、肯辛顿、汉默史密斯或福尔汉姆徒步走到伦敦市中心,共计3英里。举凡利物浦、伯明翰、曼彻斯特和格拉斯哥,新建成地区距离市政厅不过区区2英里。在欧洲大陆,中世纪的城墙堡垒往往成为阻止城市向外扩散的屏障,这在维也纳、柏林、凡尔登和阿姆斯特丹均可见一斑,其集聚性与伦敦比起来也在伯仲间。集聚地区的人口密度往往在每平方英里3.5万人到7.5万人之间,这一密度不亚于1980年代的纽约市。

与欧洲城市相比,北美城市尽管历史短、规模小,但其人口密度和内城集聚程度却不输前者。那里的地块面积窄小(通常宽不足20英尺),街道逼仄局促,房屋往往贴近路牙。费城狭窄的埃尔弗里希小巷(费城的一条小巷,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纪,现在是国家历史遗址一一译者注)几乎是王政复辟时期伦敦的翻版,那里的联排别墅户型狭小,正面由砖砌成,向今天的人们展示着200年前典型的紧凑布局。那时,大片土地距离费城这个特拉华河的港口城市不过几英里之遥,却几乎完全是乡野。”

步行城市的第二个重要特征是城市与乡村之间差异明显。之所以如此,部分是继承了此前几个世纪的传统,那时社区的围墙是不可侵犯的,近乎神圣一般。恰如米利西亚.埃利亚德(MirceaEliade)所言,城墙不仅仅是防御敌人的屏障,其作为精神边界的作用同样不容小觑,因为这样的城墙可以将生活在其内的人们与外界的邪恶分隔开来。征之于史就会发现,直到19世纪中期’诸如维也纳之类的帝都王城才拆毁厚重的城墙,铺就宽阔的环形道路或环城大道(Ringstrasses),以之作为主要公共建筑的绝佳地址,而此时,来福炮早已能够将高大的城墙轰得七零八落。

在拿破仑时代以前,欧洲的各种定居点往往被城墙环绕’而新大陆却大异其趣,除了魁北克城和蒙特利尔之外皆无城墙。曼哈顿的华尔街之所以冠以“城墙”的名号,乃是由于其本作抵挡印第安人进攻之用,那里曾是一段城墙,但为时极短,且难以称得上固若金汤,若是遇到一场攻坚战,不过螳臂挡车而已,幸而这样的事情从未发生过。然而,城市与乡村间的界限却毫不模糊,也无需明确的标志来告诉路人正走人某个社区。在工业资本主义时代来,临之前,城市在地图上就是一个棱角分明的点,代表着政治和经济权力,整个区域只有一小部分人居住其中,与大部分人口分离开来。城市中密集的住宅区与环绕四周的乡野之间的差异是一目了然的,即使在那个没有辐射状的高速公路,更不会有快餐店、汽车旅馆和服务站伸向远方的时代亦然如此。”

步行城市的第三个重要特征是没有明确的功能分区。除了滨水地区的仓库和红灯区,城市中没有哪个街区是专门的商务、办公或居住地带。那时几乎没有工厂,工匠的小店铺承担着生产功能。政府机构和娱乐场所也没有自己专属的地区,公共建筑、旅店、教堂、仓库以及商店和住房纵横交错,常常挤在同一栋建筑里。

生活区与工作区之间相距不远,这是此类城市的第四个重要特征。1815年,即使在最大的城市中,去工英里之外工作的人也不过1/50。那时工作时间长,而且人们出行只能骑马或者步行,这样一来,可以徒步从家里走到商店和商务区就是一大优势了。工作和居住空间常常挨在一起,家人和学徒要么住在工作场所的楼上,要么住在不远的地方。

在步行城市中有一种趋势,即市中心是最高档、最体面的地方,这也是此类城市最后一个重要特征。

点击查看原文全文:《马唐草边疆》


END
本站无留言讨论功能。交流讨论,欢迎加入国匠城知识星球APP。知识星球为学习型付费社群。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知识星球”即可下载安装。微信扫码加入。
城市规划学社
每日分享,每周专题
专题PPT,交流社群
城市数据学社
数据新闻,数据申请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规划管理交流
规划管理,经验交流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规划搜索
规划云-规划行业搜索
规划搜索,规划知识图谱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读书推荐:马唐草边疆——美国郊区化发展历程的城市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