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疾”与“新题”: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城乡规划教育探讨

本文关键词推荐标签
国土空间规划 城市更新 空间规划 自然资源 城市 国土空间 推荐 规划编制 城镇化 大数据 一体化 社区 工业 规划 国家 西安 城乡规划 空间 可持续发展 土地利用 调查 规划管理 美国 服务 建筑 国土 文章 交通 融合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 住房 评估 行业 生态 2020年 设计 全域 城市规划 国际 如何 空间规划体系 目标 住建部 探索 基础设施 可持续 数据 规划设计 保护 理论 讲座 规范 主题 管理 创新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平台 自由 一张图 社区建设 德国 开发 现代化 研究 治理 教育 指标 特色 实验室 低碳 系统 欧洲 政策 专题 气候 空间设计 区域 同济大学 行政

📝 规划笔记——推荐一则来自规划师杂志的文章,摘录如下:

作者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西部绿色建筑国家重点实验室、绿色建筑与低碳城镇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杨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德国魏玛包豪斯大学博士后、客座研究员王阳在《规划师》2020年第7期撰文,国土空间规划时代的到来不仅对城乡规划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更提供了一次自省和革新的历史性机遇。而当前城乡规划教育本身存在一些“旧疾”,即教育体系呈现基底“虚胖”的金字塔结构、学科本体理论研究对专业教育支撑不足和规划教学内容不堪重负。针对城乡规划教育面临的“旧疾”和“新题”,文章尝试寻求应对之策:首先,从实践需求的角度重点解析国土空间规划对人才培养中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三方面的核心诉求;其次,梳理空间规划重要策源地之一的德国高校城乡规划教育特色,总结出细化专业方向设置、采用灵活的课程选修方式、注重思辨和价值观的教授过程等可借鉴的经验;最后,从教师团队化与专业方向细化、多元核心知识与技能体系构建及课程群优化、针对不同课程类型的授课方式和价值观培养等方面提出几点思考。

一、我国城乡规划教育面临的既有挑战


我国城乡规划教育在外来的规划学科引入与国内实践土壤的碰撞与磨合中成长,在批判和改良中调整进步,与实践紧密结合仍然是我国城乡规划教育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城乡规划在服务于国家战略的实践过程中,大致经历了物质形态规划-综合战略型规划-资源管理型规划的嬗变,相应的规划教育基础和内容也不断发展及转变。国土空间规划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与我国的经济体制、规划管理体制和学科发育程度密不可分,其在对现有城乡规划教育提出新的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了一次反思和革新的机会。实际上在此之前,我国城乡规划教育已面临诸多挑战,在一定程度上显露出“力不从心”的疲态。

(一)城乡规划教育体系呈现基底“虚胖”的金字塔结构


进入21世纪后,城乡规划行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人才需求量快速增长,毕业生供不应求,规划院校数量快速扩张。据最新统计,目前国内规划院校约有260所,但通过规划专业评估的院校只有32 所,仅占院校总数的12%。大量院校在师资条件和课程体系存在明显欠缺的情况下开设了城乡规划专业,相比位于前列的院校,其在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尽管单个院校的办学规模较小,但整体体量巨大,其毕业生无疑是地方规划实践的主体力量。面对当前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与实践需求,急需城乡规划教育体系的集体应对,然而当前呈现基底“虚胖”的金字塔结构的教育体系,其整体应对效率和毕业生的市场认同等问题令人担忧。

(二)学科快速交叉融合下本体理论研究对城乡规划教育支撑不足


自20世纪50年代同济大学开办城乡规划专业以来,我国城乡规划专业便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引入人文、地理、社会等学科的知识。大致从2000年以后,城乡规划学科与相关学科交叉融合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尤其是2011年学科目录调整中确立城乡规划学为一级学科,下设6个建议的二级方向,包括区域发展与规划、城乡规划与设计、住房与社区建设规划、城乡发展历史与遗产保护规划、城乡生态环境与基础设施规划、城乡规划与建设管理,蕴含了与经济类、地理类、农林类、市政类、管理类等学科的交叉属性。城乡规划学科向相关领域交叉拓展的过程也是规划教育快速扩张的过程,目前依托土木工程和建筑学科以外的学科背景开办城乡规划专业的院校占到院校的半壁江山,规划教育呈现多元发展的态势。经济、管理、社会等学科逐渐成为城市研究的主导力量,而城乡规划学科的学术和教育阵地相对萎缩,脱胎于土木工程和建筑学科的城乡规划学科,以物质空间设计为核心的传统教育自信受到了极大的挑战。究其原因,学术研究是教育认知和输出的基础,二者之间近似于“源”与“流”的关系,源远则流长,源浅则流涓。多学科的交叉在一些领域徒有其表,各个学科的教学内容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实践性目标之间存在巨大的理论空白,难以形成紧密的联系,规划理论引进较多、创新不足和规划本体的核心理论研究空心化问题日益凸显。国土空间规划时代的到来,将使各相关学科的交叉联合更为紧密,更加凸显这一窘境。

(三)适应社会需求过程中城乡规划教育负重前行


作为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城乡规划学科发展和专业教育始终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紧密结合。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后,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规模扩大及功能丰富,城市问题的类型和复杂性不断增加,城乡规划教育的内容得到快速充盈。为促进高等院校城乡规划专业建设,使学生获得成为合格规划师所必需的全面基础训练,由住建部和高等教育城乡规划专业评估委员会组织与编制的《高等学校城乡规划专业评估文件》(2018) 针对城乡规划专业本科( 五年制) 教育将智育标准归纳为7个方面,包括城乡规划原理,城乡规划编制与设计,城乡规划行政管理,城乡规划相关知识,调查、分析及表达,城乡规划实践与能力,以及外国语与计算机能力,并进一步细分为18个方面,全方位覆盖了城乡规划实践的各种需求。这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各院校规划办学的规范性、专业性和与时俱进,但另一方面也无形中引发了城乡规划教育的疲于应对。专业评估为目前最具权威的指挥棒之一,各院校在专业教育建设中自然以评估标准为纲,不断完善课程体系、课程群。“标准动作”已经足够量大面广,再加之特色教学,已有课程难以割舍,新增内容或新开课程如火如荼,以至于在有限的学时内讲授的信息量越来越大,学生难免囫囵吞枣、兴趣消减,自由学习与思考的时间被压缩,独立学习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受到抑制,本科教育很难真正达到既定培养目标,但不得不负重前行,以应对不断涌现出的新需求、新问题。

二、国土空间规划对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诉求


(一)知识体系——“专才”与“通才”


城乡规划专业是“以城乡物质空间为核心,以城乡土地使用为对象”的“多学科的复合型专业”。伴随着国家的现代化与城镇化,城乡规划专业的内涵和外延从点及面、从系统到结构不断拓展,涉及的相关专业越来越多,人才培养的“专才”与“通才”之争日益凸显。作为落实中央生态文明体系改革要求、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对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国土空间规划是面向山水林田湖草的全方位规划,生态、资源等专业知识成为城乡规划专业人才需要拓展学习的新领域;另一方面,国土空间规划是对城乡规划、国土规划和区域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融合,经济、社会、地理等各方面的知识在城乡规划专业知识体系中需占比更多。因此,面对规划体系从城乡到国土,从地域到领域,在地理、经济、人文、环境、生态、交通、运输等各方面的变化,城乡规划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如何定位,需要发挥怎样的作用?是进一步强化设计传统,扭转近年来城乡规划学科客观存在的空心化态势,还是应客观需求,进一步强化管理学、社会学、生态学、资源科学的成分与比重?这是一种两难的抉择。

(二)专业技能——设计与管治


城乡规划是“通过城乡规划的编制、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建设实施的管理,实现城乡发展的空间资源合理配置和动态引导控制”。西方现代规划理论曾经历了从关注城市的物质空间性到关注城市的社会性,再到关注城市的生态性3个阶段的代际变化。国土空间规划是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基础要素和资源环境的全系统分析与规划,是我国综合西方三代现代规划理论实现融合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这就要求在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合理协调从空间设计到空间管治能力的培养。首先,我国仍处在城镇化水平提升阶段,国土空间规划本质上是对各类资源分布的物质空间进行的规划,空间设计能力仍应是人才培养的重点;其次,国土空间规划基于各类资源要素本身的承载力和资源利用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分析,落实城乡发展的需求与目标,生态评估、自然资源承载力评价和国土开发适宜性评价等成为空间规划编制的基础性工作,这就需要人才培养引入资源学与环境科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梳理影响城乡发展的全要素体系,建立要素与资源环境的约束概念,掌握资源评价、生态评估等新的专业技能;最后,国土空间规划将构建规划实施与管理的“一张图”管理平台,这就需要在人才培养中增加适应我国国情的规划政策工具、规划实施制度的编制方法和实施路径的教学与研究,强化对于规划编制后的实施与管理技能的学习,提升专业人才的空间管治能力。因此,面对城乡规划学、地理学、经济管理学等多学科服务于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的情况,曾相对独立服务城乡规划工作的城乡规划教育,在新体系下应如何调适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如何协调和平衡空间设计、资源认知评估、空间管治等能力的培养?

(三)价值取向——公平与共识


城乡规划在各类社会资源空间分配的合理规划与实施全过程中,基本价值取向就是要维护公共利益,兼顾城乡发展的效率与公平。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作为多部门协调下的新规划体系,是对生态文明战略的具体落实,以保护生态环境和各类资源为前提,强调合理利用有限的各类资源,寻求更高品质的城乡发展。其中,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基于全域思维的最高层级的公共利益的维护;对于各类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是基于各类资源管理部门与各类规划统筹协调后的共识。虽然各类空间性规划曾经要解决的各个部门、各类规划的“老问题”,并不会因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而自动化解或消失,并且随着发展环境与要求的变化,正在或即将出现一些“新问题”,但是面对空间规划的“新老问题”,国土空间规划就是要在各类空间性规划中寻找“一张蓝图干到底”的共识,这就要求城乡规划专业人才拓展对原各空间规划相关公共利益的认知,强化培养更具包容性的公共利益观。同时,需要突出城乡规划人才“参与式规划”能力的培养,基于多方沟通促使规划相关部门、各方利益相关者达成规划与建设的共识,在维护公共利益的基础上实现多方利益的平衡。因此,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应怎样去丰富公共利益的内涵,并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中,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三、面向空间规划的德国高校城乡规划教育经验


“空间规划”这个词最初源自德国的“Raumplanung”,逐渐渗透到英语和其他语言中。“德国是‘空间规划’思想的重要策源地,也是系统开展空间规划实践的世界主要大国”,“被学术界认为是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欧洲典范”。与英美国家百年城乡规划教育相比,德国城乡规划教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规模的城乡建设推动下产生,虽然相对“年轻”,但是自1968年西德第一个独立的空间规划学院——多特蒙德大学空间规划学院建立以来,就以“空间规划”命名和构建城乡规划学科与教学机构,认为“城市规划的概念范围过于狭隘,人们希望这个新专业不仅仅教授城市规划,还希望涉及空间的规划,也就是要包括区域规划与国土规划”。

(一)适应城乡发展需求变化的专业设置


伴随着城乡发展需求的变化,英美国家百年城乡规划教育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从物质空间设计到经济、社会、政策,再到关注生态可持续、强调沟通与交流,最后回归规划空间设计本源的过程。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德国城乡发展也经历了与英美国家类似的以空间设计为主的城市大规模建设、关注社会问题的城市更新、基于经济研究的城市扩容等历程,但与英美国家不同的是,在面对城乡发展需求变化时,甚至在2018年德国把城乡规划的管理职能从交通与建设、环境部调整到内政与社区部的情况下,德国以空间规划为主体的城乡规划教育体系一直都未有大的变化,却很成功地为城乡发展输送了适用的人才。这主要源于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德国的空间规划教育涵盖若干专业细化方向,无论城乡发展需求怎样变化,都有相应的专业细化方向为之服务。德国以教授治校,因专业需求和学校特色而设置教授职位(Professorship)。空间规划是一门跨学科、理论结合实践的科学,在教授职位设置时需涵盖设计、交通、生态、社会、经济、管理、文化等各个方向。以多特蒙德大学为例,其空间规划学院包括经济(Economics:Urban,Regional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lations)、欧洲规划文化(European Planning Cultures)、风险与气候研究下的空间战略(Development of Spatial Planning Strategies for Risk Management and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all Spatial Levels)、房地产(Real Estate Development)、空间信息与模拟(Spati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Modelling)及空间规划与环境法规(Spatial Planning and Environmental Law) 等,一共15个教授席位,即专业细化方向,为培养空间规划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全方位支撑。

另一方面,学生在个人兴趣的基础上,通过就业市场反馈,能够伴随社会需求变化而选择适宜的课程模块完成学业。德国空间规划学院每个专业细化方向一般会以模块化进行授课,即以一两门讲授课为核心讲授相关原理知识,围绕原理课设置几门设计课,同步围绕原理课与设计课设置若干门研讨课。学生的毕业标准除需修满课程学分外,同时需要完成相应数量的模块。德国各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特色开设专业细化方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与需求选择专业细化方向对应的模块。由于空间规划的专业细化方向较多,即使是本科生,各学校也只是对最低模块数进行量化规定,并不要求学生修满全部专业细化方向的课程学分。

(二)围绕专业方向构建的课程体系及其选修方式


德国在本科和研究生教学上具有面向专业方向的、完整贯穿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在2005 年以前,德国城乡规划专业与其他理工学专业一样,采用等同硕士研究生的五年专业学位(Diplom) 和博士学位(Doktor) 两级学位制度。随着博洛尼亚声明(Bologona-Erklaerung) 的发表,德国开始实行欧盟统一的本科(Bachelor)、硕士(Master)、博士(Doktor)三级学位制度。目前,除少数综合大学(如德累斯顿工业大学) 的城乡规划专业仍然采用两级学位制度外,其他高校的城乡规划专业大都采用三级学位制度。在采用五年专业学位制度时,德国大多高校将五年专业学位划分为基础学习阶段和专业学习阶段,或者五年专业学位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等。在实行三级学位制度后,五年专业学位的上述分阶段基本与当前的本科、硕士两个阶段相对应。基于有序传承,德国城乡规划专业的本科和硕士的课程体系基本延续了五年专业学位教学的整体性与连贯性,本科强调基础,硕士强调专业方向。无论是本科还是硕士,都通过涵盖必修课、必修选修课、选修课的课程体系展开城乡规划专业教学。

城乡规划专业的必修课一般为专业基础课,这些专业基础课根据本科生、硕士生分类设置,同时每门专业基础课有必修学期或学习先后顺序要求。选修课无必修学期要求,学生可以根据对专业细化方向的兴趣任意选择学习。德国的空间规划学院每个教授职位都会提供本研究方向的必修课、必修选修课、选修课,其中必修选修课为学生计划选择本研究方向完成毕业设计时,必须选择修完的课程。学生根据自己制定的学习计划,每学期选择完成必修课,然后根据个人兴趣普遍听课,最终选定专业细化方向,注册完成必修选修课。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硕士生,在进行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的选题前,都必须先行完成足够学分的必修课、必修选修课和选修课。本科生与研究生的培养区别,就在于本科生需要完成涵盖若干个专业细化方向的必修课和必修选修课,硕士生一般只用选择一个专业方向完成必修选修课。

(三)注重思辨能力与包容观培养的授课方式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城乡规划教育主要关注土地利用规划、规划政策与管理、生态可持续发展、沟通行动、回归规划本体等方面,空间设计、政策编制与管理实施、沟通协作与行动导向等已是具有一定国际共识的衡量城乡规划人才能力水平的指标。德国城乡规划教育通过强调培养思辨能力与包容观的讲授课、设计课和研讨课,系统性地培养学生的问题导向、研究导向、过程导向、行动导向、沟通协作和跨文化的理解等能力,并在与他人沟通、与团队合作、倾听、坚持或退让过程中,学习、体会、应用包容与多元的价值观。

城乡规划专业的各类原理课一般为讲授课,这类课程在课程体系里一般数量最少。设计课包含两类:一类为空间设计类课程,以训练学生的物质空间设计能力为主;另一类为社会调查与策略构建类课程,以训练学生发现、剖析、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为主,同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针对不同社会群体与文化族群的包容价值观。研讨课在德国的课程体系里占据最多数,这类课程只在第一节课时,由教师引导学生提出讨论主题,课后由学生分组制作讨论文件,在后续课程中以学生、教师共同参与的讨论进行课程学习,主要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与思想包容性。

综上所述,德国的城乡规划教育能够灵活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需求的不断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多学科和教授席位制度共同支持下的专业方向细化,理论课、设计课、研讨课紧密结合的模块式课程体系,因学习和研究方向而异的课程选修方式,以及指向思辨能力与职业价值观培养的授课方式与过程。这对我国城乡规划教育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四、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城乡规划教育“旧疾”与“新题”的思考


面对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城乡规划教育的“旧疾”与“新题”,不仅要借鉴“他山之石”的有益之处,还要结合我国城乡规划学科的生长环境和规划教育发展的基础,探索适合“本土”的城乡规划教育改良路径,助力提升城乡规划的职业认同和专业自信。为此本文提出以下三方面浅见(图1)。

(一)教师团队化与专业方向细化并行,规划本体巩固与交叉拓展共进


专业的不断分化、深化是社会向前发展的必然趋势,城乡规划学科因实践需求的广度与深度不断加强,专业方向的逐步细分、纵深发展及更高程度的学科交叉合作亦是必然。专业细化的方向源于包括国土空间规划在内的实践需求,执行主体在于教师,正如德国高校空间规划若干细化的专业方向建立,有赖于教授席位制度的支撑。因此,基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多个学科服务一个就业方向的形势,兼顾国土空间规划需求应对和规划本体巩固的专业方向细化,宜充分利用各校的优势师资,推动跨学科、院系组队,围绕空间规划、设计和管控,联合管理、经济、地理、交通、计算机等不同学科专业的教师,建立教授领衔的若干院系内或跨院系的、科研与教学相融合的团队,负责相应专业细化方向科研和教学的建设,纵向贯通承担本科和硕士课程教学。以教师团队为依托,逐步推进不同专业领域的知识空间化的理论与方法研究,逐步拓展规划核心理论圈层、革新空间规划知识体系,促进城乡规划学科向相关学科交叉拓展过程中规划本体的巩固,形成学术研究对教育输出的支撑、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对位、规划实践对科研教学的反馈。

专业方向细化应是各校特色、优势学术力量的整合与强化,而非整齐划一的标准化发展。因此,对于起步较晚、办学实力相对较弱和难以全面开展以上教研改革的院校,宜结合自身学科背景和师资特点,采取局部突破的方式,如在现有规划专业基础上,针对土地资源、生态环境或政策管理等某一领域进行空间规划知识的拓展,技能方面可选择遥感、GIS或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和工具进行强化。

在此语境下,“通才”与“专才”的平衡是在整个教育体系下达成的,共同培养集体意义上的“通才”,各校则发挥自身优势培养“专才”。对于人才个体而言,则应更加注重其本科阶段的“通才”教育和硕士阶段的“专才”教育,最终达成新形势下的集体应对、教育减负和提升职业认同的效果。

(二)构建多元核心知识与技能体系,优化课群及选修与考核方式


国土空间规划带来更多学科更为密切的协作,规划专业人才需求趋于多元化,知识和技能体系构成亦应体现多元特征。针对土木工程与建筑、地理、管理等不同学科背景下的城乡规划教育,应在加入国土空间规划所需的资源评价、生态评估、空间管控等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提出多种组合类型的专业核心知识与技能体系,并尝试纳入专业办学规范和教学评估标准,使专业教育的“指挥棒”更具与时俱进的指导意义和充分的弹性选择空间。

课程群的优化应结合不同院校的专业细化方向,选择适宜的核心知识和技能体系,对原有优势特色专业传统课程进行补充、更新、升级,联合多院系组建讲授课程的教师团队,从专业深度和交叉广度上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对于课程体系,在横向上依托多学科专业交叉进行课程群补充和优化,形成多个学科联合支撑规划专业的局面;纵向上对本科和硕士的课程进行一体化探索,一方面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的知识和技能需求做“加法”,另一方面通过本硕融贯的课程体系优化做相对“减法”。具体宜依托教师团队及其专业细化方向,建设专业课程群,并体现为系列教学模块,以“学分+教学模块”的双要求对学生进行考核,规定数量底限。以国内大多数传统规划院校采用的本科5年、硕士2~ 3年的培养学制为例:本科阶段培养学生更为厚实的专业基础,融贯多学科知识点,培养多视角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志趣的选择发展创造条件。低年级学生重在基础学习,以基础通识知识为主,重点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依托多学科交叉支持下的专业基础课程,学生可根据志趣选择不同专业方向的教学模块;高年级学生则重在专业提升,以专业核心知识学习为主,培养学生基本规划设计、技术工具运用和多方沟通协调的技能,可针对不同的毕业选题方向设置相应的教学模块修选要求。硕士阶段为专业方向学习阶段,结合专硕与学硕的培养目标差异,强化基于宽厚专业基础的实践与科研双轨制培养方式,突出对专硕实践应用和学硕研究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同专业方向下必修课程的设置应有所区别,学生需结合选题所属方向选择相应的教学模块。

(三)结合课程类型丰富授课方式,强化包容共识的价值观培养


职业价值观的培养是潜移默化的过程,需有目的、有计划地植入具体的教学中方能达成。一直以来维护公共利益是城乡规划专业最为基本的价值观,国土空间规划使其具有更为丰富的时代内涵,需进一步强化全域环境持续观、多方包容共识观,尤其是后者亟待授课方式的丰富、优化,以达成目标。

国内城乡规划专业本科阶段课程基本以理论课和设计课为主,辅以业务实践实习。首先,在系列教学模块内,加强理论课学习内容对设计课所需知识点的对位与涵盖;其次,理论课中提高研讨性课堂比重,具体可采用知识精讲、文献解读和研讨交流等相结合的授课方式,提升学生学习深度、独立思考能力和对知识的反思能力;再次,设计课对职业价值观的培养有着最为直接和深刻的作用,目前城乡规划专业设计课学习环节一般为“调研-分析-规划设计-表达”,在此基础上可增加专题讲授与研讨、企业专家讲座、实践沟通环节体验等内容和形式,其中特别是与政府、企业的接触,多方参与的沟通协调等实践环节体验,应作为设计课的重点优化内容之一;最后,将空间规划所需的分析计算模型、方法和软件等技术工具分阶段融入设计课教学。通过以上授课方式的优化,使设计课不仅成为理论课学习的延伸与应用,还成为应对市场实践需求的教学载体,以及新时期包容共识等职业价值观培养的抓手。

五、结语


无论是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还是国土空间规划时代的到来,都在促使城乡规划教育进入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改良阶段。这需要整个规划教育体系共同探讨具有“本土”特色的应对策略与路径,围绕专业方向、教师队伍、知识技能及课程体系等方面的探索已是当务之急,教育管理和考评机制的改进、本硕学制的改革亦不可或缺。本文仅是抛砖引玉,展开了一些初步思考,关于专业方向细化、规划本体的巩固、核心知识与技能体系的类型化搭建等问题仍有待进一步探讨。


文章来自:规划师杂志

您现在看到的是 Upnews (规划头条)博客文章,本站作为自然资源与规划行业博客网站,仅记录与自然资源与规划行业相关信息,方便大家查询阅读。
END
本站无留言讨论功能。交流讨论,欢迎加入国匠城知识星球APP。知识星球为学习型付费社群。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知识星球”即可下载安装。微信扫码加入。
城市规划学社
每日分享,每周专题
专题PPT,交流社群
城市数据学社
数据新闻,数据申请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规划管理交流
规划管理,经验交流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规划搜索
规划云-规划行业搜索
规划搜索,规划知识图谱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旧疾”与“新题”: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城乡规划教育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