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空间赋能 艺术建城――以空间艺术季推动人民城市建设的上海城市更新实践

本文关键词推荐标签
城市设计 城市更新 空间规划 上海 自然资源 城市 国土空间 推荐 规划编制 乡村 社区 工业 规划 空间 用地 案例 规划管理 方案 服务 建筑 苏州 地下 老旧小区 国土 社区规划 融合 生态 设计 城市规划 会议 国际 热点 目标 街区 中心城区 产业 活力 创意 智慧 创新 保护 主题 公共空间 管理 行政区 开发 健康 现代化 展示 地下空间 研究 小区 2019年 空间治理 治理 高质量发展 特色 城市规划管理 系统 政策 共享 产城融合 开放 运营 活动 艺术 区域 办公 行政

📝 规划笔记——推荐一则来自上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文章,摘录如下:

空间赋能 艺术建城――以空间艺术季推动人民城市建设的上海城市更新实践

2020-11-19 市规划资源局

写在最前面:空间艺术季活动通过对公共空间的赋能,将建筑空间改造、地区更新、视觉艺术设计和社会活动公众参与完整融合在一起,是现代城市更新理念的一次生动演绎。

本期主讲人:徐毅松

空间赋能 艺术建城――以空间艺术季推动人民城市建设的上海城市更新实践

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上海杨浦滨江等地,就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建设和社会治理等方面进行调研,特别在视察杨浦滨江时作出“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等重要指示。以杨浦滨江地区空间改造为代表的上海城市更新实践,在规划理念上注重空间赋能,充分挖掘和发挥空间自然要素附加的生态价值、人文价值和经济价值;在工作实践中注重以点带面,以空间艺术季这类“文化事件”有效激活空间更新的持续活力;在实施机制上注重众筹共治,通过统筹政府、市民和市场等多主体共同协商,不断提升市民在人民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参与感,不断增强市民对城市空间改善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高规划资源在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空间治理领域的能力水平。

以“空间艺术季”为载体 向滨江空间赋能

新时代的规划资源管理,始终以国土空间源头治理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和引导人民高品质生活为己任。正是在这样的理念引导下,上海在城市更新工作中尤其注重空间之于城市生态、地区经济及社会人文的载体作用,并开展了一系列内涵丰富的城市更新实践活动。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英文简称“SUSAS”)就是其中之一。

艺术季继承发扬“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精神,虽然以展览为形式,但通过空间艺术布展与城市有机更新实践的相互推动,赋予并展示了城市空间更多的内涵和价值。空间艺术季每两年举办一次,活动内容由空间场馆改造主展、实践案例展、地区联合展、公众活动(SUSAS学院)等版块组成,旨在实现“举办一届展览活动、传播一次文化热点、留下一批大师作品、美化一片城市空间”的目的,打造“永不落幕的世博会”。目前连续举办的三届均选址于黄浦江沿岸地区,伴随“人民之江”建设和滨江地区更新进程,对滨江空间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发挥了积极作用。

▲黄浦江东岸贯通

浦江两岸与上海城市发展历程相戚相伴,拥有丰富的历史风貌遗存,是上海经济、社会、人文内涵丰富的展示窗口。上世纪末以来,随着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传统制造业转移以及内港外迁,浦江两岸的工业、码头功能已不适应时代发展需求,也出现了一系列消极空间的问题。因此,滨江地区的城市更新,一向是上海城市更新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因此,上海一方面积极推进滨江地区更新规划的编制实施,另一方面通过两年一度的“空间艺术季”,系统地推进和展示滨江城市更新和公共艺术实践,不断对滨江公共空间资源整治赋能。

▲第一届空间艺术季主展场:西岸艺术中心

从2015年室内展示规划成果和公共艺术品,到2017年实现工业遗产文化重塑,再到2019年走出场馆,以城市公共空间为载体,通过与城市更新和公共活动的深度融合,滨江“工业锈带”逐渐转变为“生活秀带”,浦江两岸作为上海全球城市功能品质标杆的形象逐渐清晰,空间艺术季活动也在内涵、深度、广度上不断拓展。三届主展分别选址于徐汇西岸飞机库、浦东民生码头8万吨粮仓、杨浦滨江毛麻仓库及滨江的5.5公里范围内。


▲第二届空间艺术季主展场:八万吨筒仓


▲筒仓内市民参观

徐汇西岸飞机库如今已成为民营美术馆,与西岸其它工业遗存改造的艺术场馆集聚形成了一条艺术品产业链走廊;浦东8万吨粮仓曾是亚洲最大的粮仓,极具历史和文化价值,结合贯通工程进行建筑改造,注入文化休闲、创意展示等多元功能,重新定义了滨江公共建筑和公共空间,在艺术季结束后已举办多场时尚、先锋艺术活动,成为深受欢迎的艺术空间;2019年的空间艺术季利用上海船厂的两座巨大的船坞和具有百年历史的毛麻仓库作展场,再次带领观众领略空间和时间的魅力。杨浦滨江5.5公里的岸线上,每件公共艺术品都试图与场地融为一体,成为地景艺术,从静态装置展示到有动态参与的公共空间,实现了历史空间与现代人文的“相遇”“对话”。可以说,空间艺术季活动通过对公共空间的赋能,将建筑空间改造、地区更新、视觉艺术设计和社会活动公众参与完整融合在一起,其本身就是现代城市更新理念的一次生动演绎。

▲第三届空间艺术季主展场:毛麻仓库和船坞

▲毛麻仓库内公共艺术板块参展作品

▲毛麻仓库内规划和建筑板块参展作品

以“艺术季”为触媒 激发城市更新多重实践

“空间艺术季”作为城市经营的“文化事件”,不仅作用于空间艺术季展区所在地,其“触媒”和“标杆”作用更是激发了滨江45公里岸线的整体贯通和品质提升,其“生态、经济、人文”一体的空间赋能理念,也进一步带动了上海城市更新工作的全面展开和品质对标。

“滨江45公里贯通”打造世界级滨水功能带

根据黄浦江沿岸地区建设规划,两岸共十个主题区段,打造工业文明、海派经典、创意博览、文化体验、生态休闲、艺术生活等不同主题特色。杨浦滨江段利用老工业遗存更新改造,以工业传承为核,打造历史感、生态性、生活化、智慧型的滨江公共空间岸线,滨江腹地新建大型办公、商业设施,完善地区功能,为周边市民服务。北外滩地区,位于虹口区南部,与陆家嘴、外滩隔江相望。作为“上海2035”国际航运中心功能的核心承载区,在建筑总量基本维持不变的前提下,着眼更大区域联动,致力打造成为卓越全球城市中央活动区的标杆之一。徐汇滨江段,从煤码头和散货码头的集聚区,通过一系列创意产业项目和特色文化场馆运营,已成为全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地;浦东滨江段规划建设世博文化公园,利用2010上海世博会场馆区域,总用地面积约188公顷。地块位于黄浦江转折的临江界面,堪称“小陆家嘴”,但为延续世博精神、提升中心城区空间生态品质,放弃了近千万平方米开发量,保留下宝贵的绿地,同时将文化与生态结合,配套建设上海大歌剧院等高等级文体设施。这些区域虽然分属不同行政区,但共同遵循“空间艺术季”传播的空间赋能理念,秉承“人民之江”建设总体目标,最终连点成线,共同打造全球城市“会客厅”和世界级滨水文化功能带。

▲杨浦滨江工业遗存改造为边园

▲杨浦滨江工业遗存改造为灰仓艺术空间

▲杨浦滨江公共艺术作品《1年/1万年》(设于改造后的白七咖啡馆)

▲杨浦滨江公共艺术作品《方块花园》

“四大行动计划”引领城市公共空间更新活动

按照“卓越全球城市”的总体发展要求,除积极推进浦江贯通等重大公共空间建设外,上海也考虑市民的多样化活动需求,关注零星地块、闲置地块和小微空间的品质提升和功能创造,将“空间艺术季”理念引入社区,开展持续的城市更新“四大行动计划”,不断增加公共空间的面积和开放度,提高公共空间覆盖率和品质。其中社区共享计划关注老百姓的生活品质问题,重点改造社区消极空间;创新园区计划关注产业地区转型趋势,重点促进产城融合;魅力风貌计划关注历史文脉的保护传承难点,重点探讨历史遗存的活化利用;休闲网络计划则关注市民的健康和休闲需求,提供各种高品质公共空间场所。近年来城市更新项目已遍布全市,类型多样,包括历史建筑和街区复兴的长宁上生新所、静安新业坊;历史文脉延续的长宁愚园路、徐汇岳阳路、南汇新场古镇;社区消极空间改善的静安彭越浦河,大量老旧小区改造;产城融合的张江科学城、市北工业园区等。可以说,以空间艺术季为发端,以黄浦江滨江带为轴线,以“四大行动计划”铺展,上海已形成了不间断、全覆盖、高品质公共空间城市更新的良好局面。

以“共建共治共享”激励 公共空间开发多重动力

在空间艺术季的策划和实施过程中,我们积极统筹政府、市场、市民三大主体,建立了贯穿全程的市场与公众参与机制,把空间艺术季的举办,演化成了引导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城市更新成果的实践过程。

▲杨浦滨江公共艺术作品《城市的野生》(作品创作过程及落地成果)

政府层面

市级政府统筹把控整体建设方向。由市领导牵头,市级各相关部门和各区政府组成联席会议机制,出台《关于提升黄浦江、苏州河沿岸地区规划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作为规划建设纲领性文件,共同研究制定相关政策,讨论审议重要地区规划建设方案,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由市级规划资源部门深化城市设计专项研究,加强对天际轮廓线、色彩、公共空间、地下空间等方面的全局管控,将相关要求落实到附加图则中;细化建管要求,充分运用三维审批等手段,加强重点区域项目管理,为沿岸建筑空间品质提供保障。区级政府主导推动实施协调。由区级政府明确实施项目、实施主体、实施策略和时间要求,保障规划有序实施。

市场层面

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引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建设。为引入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开发,上海推出一系列适应市场的城市更新政策。比如打破仅政府收储进行改造的单一路径,以释放更多的公共设施和公共空间为前提,鼓励物业权利人按规划进行更新改造;比如实施“带方案”招标挂牌复合出让等,引导和激发市场主体不断提高设计和建设品质。在实施过程中始终算好空间账、经济帐和时间账,通过科学的开发时序和目标统筹,平衡好滨江第一层面开放和腹地开发之间的互动,协调好城市历史遗存保护和活化利用的价值,处理好当前投入和长远收益的关系,将资金和市场共同引导到政府对滨江地区长远发展的战略理念上来。

社会层面

引入多样化的公众参与空间治理机制。改变传统规划资源管理理念,在公众参与的深度上,不再仅限于规划编制阶段草案的公示,而是贯穿城市规划管理实施的全过程,公众不再局限于被动的意见征询,而是通过定期举办城市空间艺术季这样的特色活动,让市民感知并参与到城市的更新改造中;在公众参与广度上,公众参与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比如激发社区自治开展的微更新,发动全民为上海的城市更新建言献策;比如建立社区规划师制度,引入专业力量扎根社区;比如与社区管理联合,在公共空间中设立党建服务站,鼓励市民参与公共空间志愿者服务等,让广大市民在城市空间的建设、使用、管理过程中,获得与城市共建共治共享的参与感和成就感。

▲杨浦滨江公共艺术作品《洄》(市民与作品互动)

结语

近六年来,空间艺术季活动已取得了一定的影响力,办展主旨及独特的形式,得到了国内外业界的高度关注和十分积极的评价,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城市品牌效应。在今后的城市更新的实践过程中,上海将继续举办好空间艺术季,一是进一步打造城市空间新样板,推动“人民城市”建设。以改善和提升空间品质为根本深入开展城市更新,为人民群众不断创造美好的城市公共空间和生活环境,提高公众参与度和覆盖面,增强群众获得感;二是进一步提供城市发展新动能,放大活动乘数效应。统筹好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调动各方参与城市有机更新的积极性,以城市空间品质提升和文化艺术事件经营的叠加形成乘数效应,促进区域经济和文化密度的提高;三是进一步拓展展览活动新主题,扩大活动辐射影响力。创新工作思路,丰富活动形式和内容,活动主题上,将从滨水空间逐步拓展到其他各类公共空间;在活动区域上,也将从城市中心地区逐步拓展更贴近市民的社区以及郊野乡村地区。不断提升空间艺术季的内涵,扩大活动的深度、广度和影响力,为建设更有魅力、更有活力、更有温度的人民之城,贡献规划资源的智慧和力量。

作者介绍

徐毅松,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局长


Upnews博客文章,摘录自:上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网站,原文链接为:http://ghzyj.sh.gov.cn/gzdt/20201119/74e81cdd3e624451b5c5f8cae80b85d2.html。
本站作为自然资源与规划行业博客网站,仅记录与自然资源与规划行业相关信息,方便大家查询阅读
文章来自:上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END
本站无留言讨论功能。交流讨论,欢迎加入国匠城知识星球APP。知识星球为学习型付费社群。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知识星球”即可下载安装。微信扫码加入。
城市规划学社
每日分享,每周专题
专题PPT,交流社群
城市数据学社
数据新闻,数据申请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规划管理交流
规划管理,经验交流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规划搜索
规划云-规划行业搜索
规划搜索,规划知识图谱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上海]空间赋能 艺术建城――以空间艺术季推动人民城市建设的上海城市更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