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City专家对话:城市如何开展智能规划?

本文关键词推荐标签
中国 空间规划 城市 推荐 总体规划 大数据 工业 规划 新加坡 空间 可持续发展 用地 案例 调查 深圳 建筑 交通 文章 地下 评估 设计 住房 生态 湾区 城市规划 片区 人口 住建部 如何 产业 探索 基础设施 可持续 数据 平台 保护 开发 试点 出行 总规 地下空间 研究 小区 数字化 指标 低碳 系统 政策 研究院 通勤 区域 办公 深圳市

对话人:

新加坡市区重建局副局长、城市总规划师黄攸宁女士(以下简称"S"),

腾讯研究院专家李孜博士和腾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李瑞龙博士(以下简称"T")。

整理与写作:李孜、李瑞龙

T:新加坡在城市智能规划方面的最新进展如何?

S:智能规划进展有三个关注点:第一,用数据辅助决策;第二,改变规划流程;第三,提升员工能力。为了达到这三个关注点,我们通过整合有利的数据架构,以及建立全面的分析系统,构建起好的基础条件。整合的数据架构中,主要包括四个主要领域的数据:规划与发展数据、社会人口统计数据、人口与车辆流动数据、传感器的数据和群众意见反馈。我们建立的分析系统包括五大主要步骤,从数据数字化、整合数据,到系统化、建模和模拟。有了好的基础条件和数据分析系统,就可以更好地分析智能规划的情况。

T:针对新加坡智能规划,您可以举几个例子吗?

S:我给大家举三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是对人口和住屋数据的分析。这有助于我们了解每个区域人口分布的不同,分析人口结构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从而总结出四种区域人口变化趋势。这些调查结果可以用来预测未来城区人口变化,同时也能指导我们的住房策略和尚未实施的规划。

第二个例子是,我们使用人力部数据和陆路交通局数据,研究就业人员的家庭工作出行规律,估测上班出行方式,研究公共交通可行性。一部分办公中心和商业中心的就业人口来自新加坡全岛各处。其中,有些人口住得较远,单程通勤超过1小时,这就更需要我们更好地规划就业机会。

第三个例子是我们对地下空间的总规划,这包括制定适当的政策和框架主导地下规划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制订具体规划。而数据可以辅助我们更有效地落实规划。比如,根据开发商提供的建筑模型,我们可以将相关数据导入系统,评估设计是否符合我们的规划图,并检查共同的基础设施是否会起冲突。因此,我们尽可能地收集地下数据,以期促进整个地下规划更加系统化。但现有地下数据不是很齐全,所以这个工程有一定的困难度。不过,在新的开发区,比如滨海湾中重要的地段,我们有着相当完善的数据收集,可以更好地提供一些策略方面的引导,从而让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地下空间。有了高质量的地下空间,我们才可以实现开发愿景。

T:有什么数字规划工具可以助力实现智能规划?

S:我们市建局开发了一系列可应用于智能规划中的数字规划工具,我简单介绍一下其中三个。

第一个是"智能规划师",这是一站式数字地理空间分析系统,可以为规划师简化大数据分析过程,适用于复杂的城市规划分析。目前已有超过50个政府机构在日常工作过程中使用这个平台。

另一个是一站式系统规划工具ePlanner。它允许我们与其他政府机构一起模拟长期规划,也方便各个机构共同整合需要开发的地段。ePlanner的特点在于GIS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这使得它对土层和空间的分析非常及时,能够将开发项目和基础设施联系起来,帮助规划师做出规划决策。在这个过程中,各部门更好地掌握商业分析技能,确保具体所需基础设施的开发,从而为规划师提供帮助,也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我们建立了网上自助平台URA SPACE,利用科技与公众分享开发数据,让公众可以通过网络自行查询用地性质、规划条件等。商家也可以自助查询其产业的允许用途,简单直接的用途申请甚至可以立刻得到许可。这样,我们的规划师就可以专注于更核心的规划工作。

最后,在利用数字规划工具实现智能规划的过程中,提升员工在地理信息方面和数据分析方面的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针对这一点,我们从多方面着手,采取多项举措,比如促进知识交流,系统性提供培训,针对性进行研究和实验等。

T:请问智能规划在人工智能运用方面有什么突破?

S:我们使用人工智能辅助我们做出更优良的规划决策。在智能规划中,每一个阶段都会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的测试:数据策略、社会设计和员工能力提升,从而改进我们的规划流程,取得更好的成绩。

我们计划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与学术界、产业界就数据分析建模和模拟与城市规划人工智能技术两个课题进行研究,辅助进行城市规划。另外,我们还成立了人工智能专家组,为人工智能策略和项目提供建议,并且正在探索城市规划中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我们十分欢迎腾讯参与到未来的规划中,进行沟通交流。

我也看到网上报道,中国住建部去年同意深圳市以住宅工程为切入,开展建筑工程人工智能审图试点工作,我们也希望可以在之后的交流中进一步了解这方面的情况。

T:如何利用指标体系规划一个可持续发展园区,让正在规划中的腾讯新总部对照参考,比如低碳、能源、景观生态等方面的指标。

S:随着数字园区的开发,大部分指标都会更进一步地更新。比如,在2000年规划开发的ONE NORTH工业区中,已经有了很多新建设,也有新的理念重新注入。这是一个动态过程,所以制定指标要有灵活性,土地规划也要"留白",为未来预留进一步开发的空间。

特别是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些指标是有很大的机会和空间继续提升的。比如,今天的低碳建设指标比起最开始有了很大提升;在能源方面,用电也更加节省了。低碳或是能源方面的指标,不要一开始把它定死了,这是一个活的东西,要一直检讨、审查有没有更新的机会。

另一方面,在做总体规划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硬件方面,比如生态的保护和保留。在建设之前,需要提前规划开发区域内分配多少绿地,每个小区容纳多少户人家,配套多少设备。在建设时,我们就尽可能按照规划进行,因为硬件方面的缺陷到开发建设后期是很难填补回来的。

总的来说,我的建议是,总体规划方面的指标早一些确定,可以引导和指导具体规划。但在随着科技发展会不断变化的领域,比如低碳建设和能源方面,指标需要经常重新检讨。

T:新加坡地下空间的规划思路是什么?特别是滨海湾区域。

S:我们的地下规划是全岛性的。我们希望尽可能收集数据,从而更好地拼凑出一个比较全面、完整的地下空间使用情况。现在的一些地方,比如刚才你提到的滨海湾区,是一块新地。在20年前开始规划这片区域时,我们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完善的利用地下空间的规划。所以,这片区域的地下规划难度不大。目前,在整个滨海湾区,各个基础设施基本上都能通过管联隧道连接,地下空间规划取得一定成果。

现在我们面临的困难,是部分地区现有地下数据不够齐全,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在现有的城市里面拼凑一个比较完整的地下数据,再利用数据更完善地规划地下空间的使用。

T:有没有成熟的方法可以从众多前沿科技应用案例中,判断出可行的、有价值的应用?国内外很多园区建设的过程中,遇到类似的困难,就是如何从众多前沿科技应用案例中,判断出可行的、有价值的应用。

S:感谢你的提问,我们的研究团队也正在研究这方面的课题,常常有做试点,尝试不同新科技的实际应用。同时,试点后如何扩大规模也是我们正在积极研究的课题。我很乐意帮你们和我们的研究团队连接起来,了解他们在科技应用方面的想法和一些成果。

文章来自:腾讯研究院



您现在看到的是 Upnews (规划头条)博客文章,本站作为自然资源与规划行业博客网站,仅记录与自然资源与规划行业相关信息,方便大家查询阅读。
END
本站无留言讨论功能。交流讨论,欢迎加入国匠城知识星球APP。知识星球为学习型付费社群。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知识星球”即可下载安装。微信扫码加入。
城市规划学社
每日分享,每周专题
专题PPT,交流社群
城市数据学社
数据新闻,数据申请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规划管理交流
规划管理,经验交流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规划搜索
规划云-规划行业搜索
规划搜索,规划知识图谱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WeCity专家对话:城市如何开展智能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