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镇化背景下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

本文关键词推荐标签
中国 自然资源 城市 推荐 城镇化 乡村 社区 规划 生态环境保护 产业发展 可持续发展 生态保护 方案 交通 新型城镇化 融合 生态 设计 人口 协同 如何 产业 基础设施 协同发展 可持续 规划设计 创意 保护 创新 主题 模式 开发 健康 宜居 特色 共享 环境保护 区域 小城镇 风景
🔊 提醒:这是一篇2014年发布的文章,由于机构改革的原因,请注意内容的时效性。



 

新型城镇化囊括了提升经济增长质量、改善民生、扩大内需在内的全部命题,其已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聚焦点,而文化旅游强大的动力价值及区域综合发展协调能力,决定了其在这一进程中的重要地位。无论从城镇化率的量的提升,还是从城镇化质的飞跃,城镇化本身,都需要产业发展作为基本的动力。文化旅游,正是未来中国城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动力之一。

打造文化旅游产业链,助推城镇化落地实施。文化旅游模式不仅是在推动城镇化方面具有独到作用,更关键的是在打造文化旅游产业的过程中,能够带动地方经济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强社会就业能力,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

旅游的特点是使旅游目的地成为消费的场所,形成旅游产业链发展的基础。旅游产业带动泛旅游消费聚集,形成产业聚集区,并与城镇化化发展结构相互融合。产业聚集,助推城镇化的基础,产业的基础设施和城镇的基础设施实现共享。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城镇化是就地的城镇化,能解决农民就业问题,符合新型城镇化要求。旅游引导的新型城镇化符合新型城镇化的导向基础,在内需带动的消费发展的阶段,成为了当前新型城镇化中最具有可行性的最具有特色的主力军之一。

发展旅游小城镇,培育壮大城镇产业。旅游小城镇的核心理念是特色化发展,包括建制镇、中心镇,如何有效的转化成具有特色的乡镇。这就需要结合自身人文地理资源、生态环境、历史风物等不可多得的资源,深入挖掘其中独具特色的精髓,做好市场调研,科学规划,严谨实施,市场运作等,力争打造出旅游精品。根据旅游休闲项目发展的路径,培育相关旅游产业链条的发展,最终构成“泛旅游产业”的壮大,同时带动周边乡村与城镇的协调发展。

依托山水人文资源,创新养生养老模式。比尔盖茨曾经说过:“下一个财富能超过我的人,一定出现在健康产业里”。未来中国,随着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和人口老年化问题的到来,作为旅游产业的一大分支,养生养老产业必将顺势有为。全国多地都在整合自身多种优势资源,打造多样化的养生养老地产模式。有生态产业业态+环境创意模式,有养心产业业态+宗教度假模式,还有文化创意产业业态+文艺社区模式,凡此种种,不胜枚举。这些模式可以作为旅游地产项目规划方案的参考,但在实际规划中,应根据各个地域的实际情况进行规划设计和模式创新,依托于龙头养生休闲旅游区与核心养生休闲旅游地产项目,以养生休闲为核心主题和吸引力,还须有相当丰度的产品支撑,才能在旅游地产投资中获胜。

树立生态的城镇化理念,促进生态环境的优化整合。文化旅游产业模式下的城镇化是实现“人文环境优秀、自然生态优异、产业发展优良、居民生活优越的全面城镇化”的绝佳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辩证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习总书记还强调,要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因地制宜选择好发展产业,让绿水青山充分发挥经济社会效益,切实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新型城镇化建设不再是“立足中心全面开花”,而要选择在交通便利、风景宜人、环核心城市周边区域打造休闲、宜居、宜业的卫星城镇。在重视原有生态保护的前提下,由政府协调指导、市场主导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先行、以优异的生态环境带动旅游休闲核心产业、以核心产业促进生态环境的持续优化,最终形成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共赢,立足于建设稀缺自然资源的生态旅游新城。

总之,文化旅游产业必须依托本地独特资源,以生态环保为理念,兼顾投资者的丰厚回报和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并让政府部门的战略意图得到实施,对各方需求进行统筹兼顾,实现多方共赢,才能做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原文来自:价值中国 袁成达


END
本站无留言讨论功能。交流讨论,欢迎加入国匠城知识星球APP。知识星球为学习型付费社群。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知识星球”即可下载安装。微信扫码加入。
城市规划学社
每日分享,每周专题
专题PPT,交流社群
城市数据学社
数据新闻,数据申请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规划管理交流
规划管理,经验交流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规划搜索
规划云-规划行业搜索
规划搜索,规划知识图谱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浅谈城镇化背景下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