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哪里去:城市化规律、国家政策和社会选择

本文关键词推荐标签
中国 城市 推荐 城镇化 智慧城市 乡村 社区 工业 规划 城市化 国家 空间 美国 服务 交通 新型城镇化 2020年 人口 目标 智慧 中心城市 自由 模式 报告 德国 现代化 宜居 居住 研究 系统 政策 欧洲 通勤 区域 小城镇
🔊 提醒:这是一篇2014年发布的文章,由于机构改革的原因,请注意内容的时效性。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哪里有好工作,哪里有好生活,就到哪里去;哪里有好机会,哪里有好环境,就到哪里去,除非另有原因。当然,选择是双向的。选择你的工作和生活,是你的天赋权利;你可以留恋乡村,可以留恋城市,但你要为你的选择承担相应的成本和风险。这是社会选择的基本逻辑。

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出台,关于中国城镇化模式问题再度引起关注。中科院近日发布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13:城市现代化研究》,系统分析了世界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300年历史,预测了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中国城市现代化的路线图和政策建议。

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3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约为54%,城镇人口为7.3亿,城市数量为658个;新型城镇化目标是: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0%左右,东中西部可有差别,1亿左右人口在城镇落户。《中国现代化报告2013》预计,2050年中国城镇化率约为80%,城市数量约为1600多个,城镇人口约12亿,城镇新增人口约4.6亿。

未来40年,中国人口究竟会往哪里去?三个因素将起决定性作用,即城市化规律、国家政策和社会选择。城市化规律是客观存在的,社会选择是有理性的,不确定因素是国家政策。如果国家政策符合客观规律和中国国情,那么,它就会促进城市化,反之则相背。

至2050年,大约30%~50%的中国人有可能住在郊区。一般而言,郊区指中心城市(城市连绵建成区)外的、城市通勤可达的、与城市经济紧密联系的区域。在郊区里,既有各种社区、工业园区和服务中心,也有乡村和小城镇。有些国家如澳大利亚把郊区看成是城市的一部分,有些国家如美国则把郊区看成是与城市分离的部分。郊区成为中产阶级和富裕人群的首选,因为它能使居住者既能享受城市的生活便利,又能享受农村的空气环境。

发达国家的郊区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下半叶。而且,20世纪以来,城市的空气污染和交通堵塞,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促使城市居民大规模向郊区迁移。例如,1950年美国郊区人口比例达到23%,欧洲185个城市的郊区人口比例达到42%;2000年美国郊区化率约为50%,欧洲185个城市的郊区化率达到53%。可以预计,未来40年中国郊区人口比例会持续增长。

至2050年,30%~50%的中国人有可能住在城市。2012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约为52%,大约相当于德国1900年和美国1920年的水平。借鉴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中国城镇化将进入城镇化与郊区化同步推进的阶段。未来40年,中国人口流动将出现一种“双向流动模式”,即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城市人口向郊区和郊区外的乡镇流动;郊区人口既可以向城市流动,也可以向郊区外的乡镇流动;上述过程,可谓是人口集中化和人口分散化同时进行的过程。可以预计,2030年前后中心城市人口比例将经历一个从上升到下降的拐点,2045年前后郊区人口比例将超过中心城市人口比例。

至2050年,大约20%的中国人有可能住在郊区以外的乡镇。根据世界经验和中国国情,中国可以采用“中度城市化”模式,城镇化率将从54%上升到80%左右,农村人口比例将从46%下降到20%左右。生活在农村的居民,可能其中10%以上是非农民,是从城镇迁来的居民,不到10%是农民家庭成员。未来的农村有两种,一种是处于郊区的农村,属于郊区的组成部分;一种是处于郊区以外的农村,是地道的农村。未来的镇也有两种,处于郊区的镇,处于郊区以外的镇,前者属于郊区的组成部分。2050年生活在郊区以外的乡镇人口比例约为20%。

至2050年,大约48%的中国人有可能住在大城市(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根据城市化规律和中国国情,中国可以采用“大城市主导型”城市化模式。在2010年至2050年期间,中国大城市数量将从125个上升到340多个,大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将从21%上升到48%。其中,超大城市(人口超过1000万)人口约占11%,特大城市(人口为500万至1000万)人口占13%,大型城市(人口为100万至500万)人口占24%,当然这是一种预测。

至2050年,大约16%的中国人有可能住在中城市(人口为50万至100万的城市),大约17%的中国人有可能住在小城镇(人口少于50万的城市和镇)。未来40年,中国中城市数量将从108个上升到约360个,中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将从6%上升到16%;小城市数量将从420多个上升到930多个,小城市和镇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将从23%下降到17%。

在2010年至2050年期间,中国人口空间结构将发生两次转变。第一次是从农村社会向城市化社会的转变,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大约发生在2011年至2020年期间。第二次是从城市化社会向城乡动态平衡社会(郊区化社会)的转变,郊区人口超过城市人口,预计发生在2045年前后。城乡动态平衡社会指人口可以自由迁徙,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双向人流达到动态平衡的社会;那时的生活将是:各有所好,各取所需,各尽所能,各得其所。

实施新型城市化战略,走质量与规模并重、经济与环境双赢、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协调发展的新路,要求提高城市生产力和城市贡献比,建设绿色智慧城市和发达宜居城市,为全国人民提供好工作、好生活、好机会和好环境。它是中国复兴的坚实基础。

来自:中国科学报
作者:何传启 中科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


  


END
本站无留言讨论功能。交流讨论,欢迎加入国匠城知识星球APP。知识星球为学习型付费社群。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知识星球”即可下载安装。微信扫码加入。
城市规划学社
每日分享,每周专题
专题PPT,交流社群
城市数据学社
数据新闻,数据申请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规划管理交流
规划管理,经验交流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规划搜索
规划云-规划行业搜索
规划搜索,规划知识图谱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中国人口哪里去:城市化规律、国家政策和社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