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口何时不再成楼市“救市”工具

本文关键词推荐标签
中国 推荐 通知 服务 建筑 行业 人口 管理 模式 自由 健康 政策
🔊 提醒:这是一篇2014年发布的文章,由于机构改革的原因,请注意内容的时效性。



户籍在本质上只是一个人的身份证明,不应该与任何利益直接关联,以户口刺激楼市无疑让人的尊严和社会公平都深受伤害。楼市归楼市,户口归户口,这才是应该有的正常状态。

按照《无锡市政府印发关于无锡市户籍准入登记规定的通知》,5月1日起,在该市购买成套商品住宅、建筑面积达60平方米以上,且在该市有稳定工作的人员,准予本人、配偶和未成年子女来无锡落户。在不少人眼里看来,无锡此举其实是在“救市”。

买了房,住在那里,却没有办法得到那里的户口,不仅与人情不符,也不便于现代人口管理。从这个角度来看,购房入户不应该有争议,理应是全国普遍实施的政策。然而,像无锡这样,偏要给购买的房屋加上一个60平方米以上的门槛要求,还选择在楼市危机时推出,也难免会让人觉得“购房入户”彻底沦为刺激楼市的工具。

本质上,户籍只是一个人的身份证明,不应该与任何利益直接关联,以户口刺激楼市无疑让人的尊严深受伤害。

除此之外,户口成为楼市“救市”的工具后,也直接影响社会公平。买得起房就要有钱,这样以来,购房入户实际上成了专为富人量身打造的特权,这对广大中低收入者来说,毫无疑问是不公平的。

话说回来,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困难,需要“救市”的,绝不仅仅只是房地产行业。政府动用社会公共资源独救楼市,毫无疑问,这对其他行业也是不公平的。政府应该做的,其实是提供服务,是政策引导,随意动用社会公共资源来为资本服务,已涉嫌公权越界。

政府归政府,市场归市场。政府和市场没有界限地捆绑在一起,必然造成扭曲的政府和畸形的市场。由于楼市直接关系政府的“土地财政”,所以这些年来,一方面,各种暴力拆迁事件中,或多或少都有政府的影子,严重伤害了政府在群众的形象;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也日益成为一个依赖于政策的“暴利”市场,已经失去了自我调整的健康发展机制。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刻意救市显然不合时宜。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的流动越来越频繁,特别是“自由迁徙”的现代人权观念日益深入人心,户口制度就成了必须要尽快改良的制度了。而户口制度改良,最大的障碍就是户口被附加上了太多的利益和福利。

所以,将购房入户作为“救市”工具,实际上是在进一步将户口制度“商品化”,这显然是不对的。购房入户也不是完全不可实行,但不能只从房地“救市”的角度出发,而是要结合经济社会整体发展做通盘考虑。

任何市场都有波动。就楼市本身来说,在目前的中国,楼市疲软、生产过剩危机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居高不下的价格与人民群众实际购买力之间的矛盾。而这一矛盾的背后,其实是房地产市场对地方经济的支柱性作用。

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房企首先应该自救,基于对经济形势变化、行业发展的周期性特点做综合考虑,制定出既符合现实又满足未来发展的战略。当然,政府确实也应该有所措施,需要尽快改变“卖地”财政的发展模式,最终为楼市在市场机制下的健康发展打下基础。

楼市归楼市,户口归户口,这才是正常的状态。但问题是,户口何时才能不再成为“救市”的工具?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让户籍制度不再是地方政府手中的政策“橡皮泥”,这就迫切需要加紧对户籍立法。

2005年,有关部门就称“正抓紧调研起草户籍法”。此后,经常有“户籍法呼之欲出”的声音,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对户籍制度改革进行了强调。面对户口被异化的现实,我们唯有希望户籍立法能够尽量提高效率。

来源:中国建设报 叶雷/文 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副教授


END
本站无留言讨论功能。交流讨论,欢迎加入国匠城知识星球APP。知识星球为学习型付费社群。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知识星球”即可下载安装。微信扫码加入。
城市规划学社
每日分享,每周专题
专题PPT,交流社群
城市数据学社
数据新闻,数据申请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规划管理交流
规划管理,经验交流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规划搜索
规划云-规划行业搜索
规划搜索,规划知识图谱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户口何时不再成楼市“救市”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