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世界城市日】许健:城市公共空间塑造的上海实践

本文关键词推荐标签
城市更新 上海 城市 推荐 总体规划 社区 生态空间 规划 国家 城市治理 用地 空间 案例 规划管理 方案 服务 开发边界 生态廊道 新区 建筑 国土 地下 住房 国家公园 生态 设计 城市规划 国际 城市绿道 目标 探索 规划设计 活力 街道 主题 创新 管理 平台 公共空间 模式 报告 试点 开发 绿道 步行 开放空间 城市公园 郊野公园 布局 设计师 研究 综合体 治理 空间治理 博物馆 城市规划管理 系统 共享 研究院 政策 开放 艺术 边界 活动 空间设计 区域
🔊 提醒:这是一篇2017年发布的文章,由于机构改革的原因,请注意内容的时效性。

📝 规划笔记——推荐一则来自上海规土的文章,摘录如下:


嘉宾简介

1、实践背景

[目标引领]打造“卓越的全球城市”

[问题导向]城市公共空间供给不足与品质亟待提升

[发展框架]市资源紧约束下城市有机更新的内涵式发展


2、理念原则


城市公共空间被誉为城市客厅,它展现了城市品质,是城市形象的直观表达;城市公共空间蕴藏着城市性格,是城市文化和文脉的载体;城市公共空间承载着市民日常体验交流,也是城市治理水平、管理施策理念的直接体现。

[理念原则一]以“以人民为中心”促进城市空间治理理念转变。

[理念原则二]以城市更新推动空间重构和功能改善。

[理念原则三]以“绣花功夫”探索城市规划管理精细化水平提升。

[理念原则四]以“针灸式疗法”的空间治理方法带动城市功能提升。

上海的城市公共空间塑造,在规划布局上绘制发展蓝图,加强公共空间网络和体系构筑;在工作实践上,通过相应的行动计划,全面统筹协调推进;在实施机制上,将公共空间塑造和社会治理相结合,众筹共治。

 

3、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一]加强规划引领,构筑市域生态空间和公共空间体系。

一、强化生态基底,构筑生态空间体系。以外环绿带、近郊绿环锚固城市发展格局;以生态走廊构建市域生态骨架;构筑由外向内层层渗透、贯通市域的多层次、成网络、功能复合的生态空间体系。

上海市域生态基底结构图

 

二、依托蓝网绿道,构建慢行休闲系统。滨海及骨干河道两侧建设生态廊道,形成水绿交融的河道空间;主城区形成连续畅通的公共岸线和功能复合的滨水活动空间。结合市域线性生态空间,构建城市绿道系统。形成通江达海、城乡一体、区域联动的城市绿道体系和市域蓝色网络框架。

三、织密绿地网络,完善城乡公园体系。建设以国家公园、郊野公园、城市公园、地区公园、社区公园为主体的城乡公园体系。按照地区公园2000米、社区公园500米的服务半径推进公园建设,同时新增微型公园,完善5-10分钟步行可达的绿地系统,目标是规划期末全市用地开发边界内,3000平方米的公园绿地500米半径全覆盖,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

四、实现开放贯通,打造城市公共休闲空间网络。提高公共空间的覆盖率,强化公共空间的贯通性,提高公共空间的舒适度,提升公共空间的艺术性。

古北黄金城道       创智公园       静安雕塑公园

 

[行动计划二]推进规划实施,塑造高品质、人性化的公共空间。

一、以黄浦江公共空间贯通提升中央活动区公共空间品质。作为主城区两大发展轴的黄浦江,一方面打通滨江公共空间,打造世界级滨水区,另一方面促进两岸地区用地转型,打造滨水文化功能带。

上海中心城空间结构规划图

 

案例1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贯通

2016年8月,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把黄浦江两岸建设成为市民空间观光旅游的公共空间和生活岸线。在2017年底实现杨浦大桥至徐浦大桥45公里岸线的贯通开放。在规划工作中也解决了整体统筹、实现贯通、资源利用、品质提升、推进转型、市民认同等难点。在规划愿景的引导下,形成了总体和详细两个层面的规划设计成果:总体层面,描绘一张蓝图,聚焦六大理念,设计十个主题,统筹五个区段;详细设计层面,注重景观塑造和特征打造,编制详细贯通设计方案,并落实到法定的空间辖区规划。

 

二、以市级文化体育设施带动地区功能转型和空间重塑。

 

案例2徐家汇体育公园

徐家汇体育公园既是上海体育发展史的重要地标之一,也是市民平时公共活动的大型节点空间。规划着力在几个方面进行了提升:梳理改造原有建筑、增加公共开放空间、增加户外运动场地、强调公园的开放共享、建设地下体育综合体,打破割裂,增强地区可达性。

案例3三大市级文化设施

上海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提出要打造人文之城,上海文化建设将进一步聚焦功能,提升能级,建成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文化设施,上海博物馆东馆、上海图书馆东馆和上海大歌剧院是上海十三五期间布局的重点项目。三大场馆都位于浦东新区,有助于上海大型文化设施在黄浦江两岸的均衡布局,完善上海文化功能,提升整体文化能级。


[行动计划]激发社区共治,开展社区空间“微更新”。

案例4“社区空间微更新计划”

激发微社区活力,是提升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的重要举措。自2016年开始,上海市规土局在“行走上海”活动下,设立了社区空间“微更新”计划,至今已进行22个试点项目,涉及9个区15个街道,收集到的方案超过80个。

22个试点项目分为3类:组团内向空间改造,城市街头公共空间,公共设施艺术改造。,对社区“微更新”也探索了一些可行之策:探索共创路径,联动基层管理组织;搭建共享平台,牵手有影响力的设计师;组织全流程公众参与,激发居民自主意愿。

 

4、支撑保障

[支撑保障一] 多元政策机制释放城市公共空间重塑的动力。

一、探索更新政策激励机制,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如拓展改造路径、容积率奖励机制、容积率转移和功能转移政策。

二、强化管理抓手,落地政策机制。一是契约管理为抓手,创新城市治理机制;二是通过强有力的平台公司,促进更新项目实施。


[支撑保障二]“城市众筹”点燃城市公共空间塑造的活力。

在本轮上海城市公共空间塑造过程中,公众参与在主体、广度、深度上都有了更大突破:参与主体上,通过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引导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形成城市众筹新模式;参与深度上,城市公共空间的公众参与贯穿于规划实施全过程;参与广度上,公众参与形式更加多样。

 

[支撑保障三]“城市空间艺术季”留驻城市公共空间魅力。

自2015年起,每两年举办一次“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以“文化兴市,艺术建城”为理念,以城市公共空间品质提升为长期固定主题,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性、公众性、实践性的城市空间艺术品牌活动。

(本文根据2017年10月31日“2017世界城市日-上海论坛”主题报告整理而成。文中所有图片摘自报告人所提供的PPT。“2017世界城市日-上海论坛”由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主办;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市城市规划学会、上海世界城市日事务协调中心、上海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促进中心承办。)



文章来自:上海规土

您现在看到的是 Upnews (规划头条)博客文章,本站作为自然资源与规划行业博客网站,仅记录与自然资源与规划行业相关信息,方便大家查询阅读。
END
本站无留言讨论功能。交流讨论,欢迎加入国匠城知识星球APP。知识星球为学习型付费社群。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知识星球”即可下载安装。微信扫码加入。
城市规划学社
每日分享,每周专题
专题PPT,交流社群
城市数据学社
数据新闻,数据申请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规划管理交流
规划管理,经验交流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规划搜索
规划云-规划行业搜索
规划搜索,规划知识图谱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2017世界城市日】许健:城市公共空间塑造的上海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