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赣州幸福山歌唱起来

本文关键词推荐标签
中国 城市 推荐 乡村 国家 规划 用地 产业发展 江西 方案 生态保护 修复 融合 疫情 生态 2020年 人口 生态城市 目标 探索 基础设施 产业 保护 数据 管理 平台 智慧 开发 模式 自由 2019年 特色 铁路 系统 政策 行为 区域 环境

📝 规划笔记——推荐一则来自中国自然资源报的文章,摘录如下:

“老妹笑得就多多,哆田里就唱山歌,山歌唱了又几谷箩……”哆,是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当地人表达惊叹、羡慕之意的口头语。这首大龙村村民自创的《哆歌》,唱出了如今的幸福生活。这份幸福,源于赣州依托森林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

2007年,大余县章源生态旅游有限公司成立,在丫山打造了哆乡村、哆水寨、哆森林三大融合生态、文化、康养为一体的旅游景区。以大龙村为主体建成的哆乡村,赢得了“中国乡村版迪斯尼”的美誉。2019年,章源公司营收达1.6亿元,其中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产值占比1/3。大龙村的穷日子也成为了历史,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不出村就走上了致富路。

曾经“守着绿水青山,过的却是穷日子”

“赣州作为我国南方18个重点集体林区之一,全市林业用地面积4586万亩,约占江西省林地面积的28%;活立木总蓄积1.38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6.23%,名列全省设区市第一。”赣州市林业局局长肖年生说,走进赣州,处处是绿水青山。

赣州地处南岭,承担着输港生活用水水源地的保护重任,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以2010年为例,全市财政总收入128.31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仅79亿元,支出却高达238.53亿元。

长期以来,赣州一直是全国较大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截至2015年,赣州市下辖的18个县、区中,仍有11个贫困县、1023个贫困村、115.0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达9.4%。

以阳明湖为例,这是新中国第一座坝内厂房式水电站――上犹江水电厂建设而形成的扇形湖泊。水域地跨上犹、崇义两县,面积为31平方公里,湖岸线长264公里,分布着427个形态各异的湖湾和42座星罗棋布的湖心岛,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负氧离子达每立方厘米6万个。

但直到7年前,上犹县还是贫困面广且程度深、产业基础薄弱、发展条件差的国家级贫困县,境内没有铁路、高速路,甚至没有国道,湖区群众只能从人均不足半亩的土地里刨食,全县近1/3的人口处于贫困线以下。上犹县林业局党组书记刘晓慧说,上犹人民过去守着绿水青山,过着穷日子。

“不砍树,能致富”变成了现实

“2012年,赣州市有172.6万贫困人口,2019年这一数据降到了2.8万。”肖年生说,赣州市林业局按照“生态+”思路,探索构建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经济发展体系。

首先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借助良好的生态优势,赣州市建立了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115个,其中自然保护区51个、森林公园31个、湿地公园20个、景区9个、地质公园4个,并荣获了“绿色生态城市保护特别贡献奖”“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全国首批创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等荣誉。同时,将生态旅游与红色文化旅游、客家文化旅游、宋城文化旅游、橙乡文化旅游互为补充、有机融合,重点打造出大余丫山、崇义阳明山、上犹阳明湖、安远三百山、石城通天寨、会昌汉仙岩、宁都翠微峰等一批南北贯通、东西交错的生态旅游精品线路。据统计,2019年赣州市生态旅游接待游客4470.12万人次,总收入469.5亿元,同比增长25.73%。

其次是发展特色油茶产业。油茶籽油因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并含有茶多酚、山茶甙等活性物质,具有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等功效,因而越来越受到现代人的青睐。在这一消费趋势下,近年来,赣州市通过政策扶持、强化平台支撑、发动群众参与等措施,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截至目前,全市油茶林面积达300万亩,其中高产油茶林135万亩,全市建立高标准高效益油茶示范基地50个。

同时,加大“赣南茶油”品牌建设,发布了江西省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产品・赣南茶油》,出台了《赣南茶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法》,“赣南茶油”连续3年荣登“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榜”百强。2019年,赣州全市油茶籽产量9.4万吨,茶油产量2.4万吨,油茶产业综合产值达88亿元。

再次是统筹林下经济产业。为进一步发掘生态优势的经济价值、推进生态保护和生态产业同步发展,赣州于2018年出台了《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指导性方案》等文件,明确了重点发展油茶、竹、森林药材与香精香料、森林食品、苗木花卉、森林景观利用六大林下经济产业及相应目标,提出了涉及金融、管理、基础设施配套等一系列支持政策。经多年努力,全市六大林下经济产业总面积达1200余万亩,产值470多亿元。2018年~2020年参与林下经济的林农达80万户以上。“不砍树,能致富”变成了现实。

为了更好更美的绿水青山

“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成功实践,让赣州市深切体会到,只有建好了转化通道,绿水青山才能变成金山银山,但前提是要保护好绿水青山。于是,2016年起,保护森林资源,提升森林质量,营造更美更好生态环境变成了赣州市上下一致的行动。

加大低质低效林改造力度。2016年以来,全市累计筹措低改项目资金11.75亿元,完成改造面积近300万亩。同时,大力推进长珠防林、退化林修复、退耕还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2015年以来,累计完成人工造林200万亩、封山育林173万亩,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2.2万亩。

全面推行林长制。赣州市以全面推行林长制为契机,构建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以“村级林长+组级林长”“乡镇监管员+护林员”为主体的“两长两员”森林资源源头管理架构,整合各类护林员15063人,将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的重心前移。搭建林长制智慧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智慧林业监控系统和“林长通APP”终端,切实强化森林资源监管。

强化灾害防治。赣州在全省率先打响松材线虫病防控歼灭战,有效遏制林业有害生物特别是松材线虫病疫情蔓延。打好森林防火持久战,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各项防火责任目标任务,在2018~2019年度全省森林防火责任目标考核中荣获优胜单位一等奖。

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保护优先的原则。赣州市对已列入生态公益林、天然林保护、生态红线区域的林地一律禁止山地林果开发。坚持“山顶戴帽、山腰系带、山脚穿鞋”模式,科学规划森林资源。公益林、天然林全面禁止商品性采伐。开展“绿盾”“护绿提质”等专项行动,依法依规从严从快处理各类涉林违法行为。

在生态保护和生态经济体系构建中,赣州始终与脱贫攻坚有机融合。在生态保护中,截至2019年底,全市累计提供生态护林员公益性岗位11165个,为11165个贫困家庭年均增收万元;在生态经济体系构建中,探索采取“五统一分”“公司+基地+农户”“国有林场+贫困户”等模式,促进了农民增收。据统计,全市辐射带动贫困人口30.6万人次参与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其中油茶产业辐射带动5.9万户、21万贫困群众,实现人均增收800元;竹产业辐射带动贫困户5000户、1.4万贫困群众,实现人均增收1000元。

“两山”理念一步步在实践中扎根、生态经济体系日益丰富完善,一个生态美、产业兴、群众富的新赣州正在崛起。


Upnews博客文章,摘录自:中国自然资源报网站,原文链接为:http://www.mnr.gov.cn/dt/dfdt/202008/t20200813_2541801.html。
本站作为自然资源与规划行业博客网站,仅记录与自然资源与规划行业相关信息,方便大家查询阅读
文章来自:中国自然资源报
END
本站无留言讨论功能。交流讨论,欢迎加入国匠城知识星球APP。知识星球为学习型付费社群。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知识星球”即可下载安装。微信扫码加入。
城市规划学社
每日分享,每周专题
专题PPT,交流社群
城市数据学社
数据新闻,数据申请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规划管理交流
规划管理,经验交流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规划搜索
规划云-规划行业搜索
规划搜索,规划知识图谱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江西赣州幸福山歌唱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