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大都市区小城镇就业空间关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推荐标签
城市 推荐 城镇化 乡村 社区 规划 产业发展 空间 新型城镇化 调查 城市规划 人口 国际 产业 数据 平台 城镇群 德国 研究 共享 通勤 乡村社区 小城镇 区域
本文来自国际城市规划杂志,为我们介绍了慕尼黑大都市区的小城镇就业空间关系。

地点:慕尼黑

慕尼黑大都市区是德国11个大都市区之一,在城镇化进程中逐渐形成了大中小城镇均衡发展的空间格局,由3个大城市、29个中型城市、172个小城镇和258个乡村社区构成。这些不同规模等级的城镇之间在人口流动、产业发展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并通过良好的劳动分工和专业化协作,实现了高水平的集群效率。

德国小城镇的发展经验,对于应对我国新型城镇化所遇到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而小城镇就业机会的数量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是否能留住人口、吸引人口,小城镇与其他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就业关系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城镇群内在的产业协作关系。

研究从就业的角度,以德国人口普查数据和联邦就业调查局数据为基础,通过

就业产业、就业年龄和就业通勤

三个方面的分析,对慕尼黑大都市区中的依附型小城镇、网络型小城镇和独立型小城镇三种不同类型小城镇与大都市区内其他城镇之间的就业空间关系展开研究。

基于对就业产业空间关系的分析,作者发现:

慕尼黑大都市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不同类型城市之间存在产业协作,并形成了差异化、分工协作的产业集群。小城镇在这样的产业集群平台上,获得了更多的资源和信息共享的机会,承担了更多的区域职能。比如,依附型小城镇承接了大城市的部分产业转移,网络型小城镇群形成了多元化的产业结构集群。

在就业年龄方面,小城镇对于中年就业人口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小城镇环境优美,规模适宜,房价相对低廉,也可以提供更为和谐紧密的邻里关系,因此中年人移居小城镇对于子女养育和生活幸福度的提升都会有较大帮助。

同时作者对就业通勤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不同城镇之间的通勤关系非常密切,很多人住在小城镇但是在大城市工作,同时一些小城镇也吸纳了大城市居民前来就业。网络型小城镇群往往形成较为均衡的通勤就业人口的相互往来关系,实现了一定的就业岗位资源共享,使得任意一个小城镇的居民都拥有更多就近就业的机会,这种资源共享提高了中小城镇群中每一个城镇的综合竞争力。独立型小城镇与周围乡镇的就业通勤关系呈现出明显的放射状空间形态,对周边的乡村社区有比较强的就业吸引,吸纳了大量周边乡村地区的剩余劳动力,是区域中重要的基层就业中心。

点击查看原文全文:德国慕尼黑大都市区小城镇就业空间关系研究


END
本站无留言讨论功能。交流讨论,欢迎加入国匠城知识星球APP。知识星球为学习型付费社群。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知识星球”即可下载安装。微信扫码加入。
城市规划学社
每日分享,每周专题
专题PPT,交流社群
城市数据学社
数据新闻,数据申请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规划管理交流
规划管理,经验交流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规划搜索
规划云-规划行业搜索
规划搜索,规划知识图谱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慕尼黑大都市区小城镇就业空间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