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校园的概念、原则是什么?有哪些案例?

本文关键词推荐标签
北京 城市 海绵城市 住区 推荐 总体规划 规划 安徽 导则 空间 案例 建筑 国家 设计 美国 城市规划 指南 住建部 规划设计 生态 园林 景观设计 基础设施 道路 可持续 目标 融合 平台 开放空间 展示 设计师 健康 研究 教育 居住 济南 系统 北京大学 开放 同济大学 管理 活动 特色 开发
🔊 提醒:这是一篇2016年发布的文章,由于机构改革的原因,请注意内容的时效性。

📝 规划笔记——推荐一则来自王思思的文章,摘录如下:

海绵校园建设概述


校园具有开放空间面积大、绿地比例高、教学科研活动丰富等特点,适合开展以绿色基础设施为主体的雨水控制利用系统的建设。纵观国内外,不少大学都开展了雨洪控制利用规划和示范项目建设,如::

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耶鲁大学编制了可持续校园雨洪管理规划;

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在校园改造过程中建设了生态雨水景观;

马里兰大学在校园内开展试验研究;

我国清华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也开展了雨洪控制利用示范项目建设及研究;海绵校园建设正如火如荼的进行。

校园可持续雨水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

1、将雨水作为一项宝贵资源:水资源管理是可持续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收集净化雨水来冲洗操场、停车场,浇灌绿地和为景观水体补水,可以减少校园对传统水资源的消耗,缓解校园内涝积水现象,改善水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校园建设。

2、重视对流域水系统的影响:建设海绵校园,其积极作用不仅仅局限于校园,同时会对所在的流域水文循环产生积极影响,减少下游内涝灾害发生的频率和程度,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促进健康水文循环。

3、和校园总体规划设计结合:在校园建设初期,通过将绿色基础设施与校园开放空间、道路、建筑和水景观进行整体性规划设计,能够在保障校园各项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大幅减少雨水设施的占地面积和成本,提高雨水系统的总体效益;在已建成校园,可利用改造契机“见缝插针”地引入绿色基础设施,实施可持续雨洪管理理念。

4、应用种类多样的技术措施:校园内绿地面积比例较高,屋顶、广场、停车场面积较大,不少校园内还有景观水体,因此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采取多样化的非工程和工程措施,可以实现综合性雨洪控制利用目标,同时提高低影响开发措施的丰富性和展示度。

5、作为科研和环境教育场所:利用校园雨水示范项目,展开课程设计、实验监测、生态实习和科普教育,让学生在日常环境中亲密观察、接触雨水,感受生态雨水景观的魅力,是校园雨洪管理的独特功能。

海绵校园案例


笔者以麻省大学西南居住区中央广场改造项目为例,介绍生态型雨水景观的设计建设要点。

该项目由美国Stephen Stimson景观设计事务所主持设计。设计师改造了原本单调、破败的位于宿舍楼之间的广场,创造了人性化、使用便捷、融合区域自然与文化景观特征的可持续开放空间。特别是构建了由雨水传输带和雨水花园组成的可视化雨水系统,使场地原先的不透水面积从70%减少为40%,天然植被和透水铺装的面积从30%增长为60%。该项目获得了2012年波士顿景观设计师协会杰出设计奖。

1、项目设计理念

场地整体设计灵感源自于康涅狄格河谷的自然和文化景观。设计师巧妙地将河流及田园牧场的空间结构和肌理融于场地设计中,构建了整体景观骨架——南北向的狭长形绿色走廊象征康涅狄格河,也是收集和传输周边广场和屋顶雨水的主要通道;绿色走廊串连起楼宇间的块状绿地,象征着河谷中的牧场和农田,也是雨水净化入渗和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场地设计采用现代主义的元素,大量采用几何形体用于雨水景观的设计,选材和颜色质朴,与周边原有建筑风格协调统一。

2、雨水景观设计

1)雨水传输带

场地南北向的主要景观空间是一条宽1-1.5米的雨水传输带。石条、金属板、原木座椅和植物共同构成了结构丰富的浅沟,起到了收集转输周边建筑、道路和广场雨水的作用。石材全部采用废弃石块或再生石材,它们既象征着雨水的流动方向,同时也在冬季植物凋零时起到了丰富视觉体验的效果。

2)下沉雨水花园

在场地东侧有两个集中的下沉式绿地,雨水经过收集转输后在这里进行集中净化和渗透。在下沉式绿地上方,搭建了金属坡道和木制平台,供游人行走、停留和活动。为保证行人安全,所有下沉式绿地的边界都设有金属挡板或栏杆。

此外,在宿舍楼和学生食堂周边,也设置了下沉式绿地,收集屋顶雨水。绿地中石条作为主要构成要素,形成了别具特色雨水花园。

3)增加可渗透铺装

设计师将道路和广场上原先破损的路面材料更换为灰色透水砖,还大量应用了碎石、花岗岩石块、木条等铺装材料,增加了可渗透铺装的比例和雨水渗透能力。通过透水砖和原有材料的对比,以及不同颜色的砖块拼搭出几何线形,增强场所空间特色。

4)植物景观营造

植物种植分为森林、田地、滨河和湿地四种类型。

其中,种植在雨水传输带的植物有:

北美红枫(Acer rubrum)、
树唐棣(Amelanchier arborea)、
白柳(Salix alba)、
酸模树(Oxydendron arboreum)、
边缘鳞毛蕨(Dryopteris marginalis)、
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
北美冬青(Ilex verticillata)、
桤叶山柳(Clethra alnifolia)、
柔枝红瑞木(Cornus sericea);
种植在雨水花园的植物有黄背栎(Quercus bicolor)、
多花蓝果树(Nyssa sylvatica)、
北美檫树(Sassafrass albidum)、
粗皮山核桃(Carya ovata)、
弗吉尼亚鼠刺(Itea virginica)、
分株紫萁(Osmunda cinnamomea)、
西伯利亚鸢尾(Iris siberica)、
蛇鞭菊(Liatris spicata)。

这些植物能够很好适应当地环境,特别是冬青、红瑞木等植物起到了丰富冬季景观效果的作用。

作者:王思思 北京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副教授 美国麻省大学访问学者 北京大学人文地理学博士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专业学士 现任北京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绿地雨洪控制利用。主持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2项,出版专译著4部,发表论文数十篇。住建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安徽省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嘉兴分散式雨水控制利用技术导则》主要编写人,参与济南、宁波、宜兴、呼伦贝尔等城市的海绵城市技术咨询。


文章来自:王思思
END
本站无留言讨论功能。交流讨论,欢迎加入国匠城知识星球APP。知识星球为学习型付费社群。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知识星球”即可下载安装。微信扫码加入。
城市规划学社
每日分享,每周专题
专题PPT,交流社群
城市数据学社
数据新闻,数据申请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规划管理交流
规划管理,经验交流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规划搜索
规划云-规划行业搜索
规划搜索,规划知识图谱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海绵校园的概念、原则是什么?有哪些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