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车软件弥补智能交通方面的“软肋” - 申耘

本文关键词推荐标签
城市 推荐 智慧城市 江苏 规划 国家 可持续发展 服务 交通 公交 行业 南京 国际 如何 产业 新技术 基础设施 可持续 智慧 规范 创新 理论 模式 现代化 管理 出行 研究 公共服务 政策 系统 互联网 开放 运营 活动 行为
🔊 提醒:这是一篇2014年发布的文章,由于机构改革的原因,请注意内容的时效性。



各地严控“嘀嘀”、“快的”等打车软件引发人们广泛议论,打车软件的未来在哪里?“后补贴”时代会迎来什么样的监管?日前,新华网江苏频道联合专注于交通行业发展研究的权威学术机构——东南大学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在南京共同举办“互联网时代‘打车软件’的政府监管之道”研讨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要参》申耘主任认为,打车软件是一个新技术、新概念,如果政府来管的话,结论是管理无效、无法管理,或者说是政府管不了的事也管不好的事:

将互联网打车方式用在出租车上面是出租车行业的一个新技术,由此就衍生出一个新概念——即出租车行业信息化的发展问题。“出租车行业信息化这个概念应该归结到城市智能公交发展的概念里,如果说政府要监管,也要在这个概念上对管理的内容进行思考。”申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逻辑思维途径。

“城市智能公交就是利用系统科学、信息科学理论和方法将现代通讯、统计网络计算机等高新技术利用于公共交通,构建新的管理系统。公交各项系统实现了公共交通的管理现代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为公共提供更加便利的出行服务;同时,更好的利用信息资源,减少物资资源,创收更高的效益。”在申耘看来,任何事物的分析都建立在对概念理解的基础上。“互联网打车软件的应用带有公共服务的信息和市场的信息,是智慧城市的基础建设和信息化、城市运营服务便捷化的创新应用。”

政府对互联网打车软件的监管问题实际上是对于信息化技术如何发挥职能作用进行研究的问题。“这是值得政府去重视的。” 申耘提到他在2007年完成的一个城市公共交通模式研究课题,其中提到公共交通的发展模式是科学发展、公交优先、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出租车也应该采用如此模式与城市智能公交系统形成协调发展”。

我国的智能公交建设和运用具有初步性的进展,在重大的国际国内活动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提升效率有重要的贡献,但目前,我们智能公交系统的总体水平在技术、应用、管理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打车软件的出现有效弥补了这一差距。”

不论是城市智能公交建设,还是信息化建设,申耕认为,都要健全政府主导、市场运营机制。他说:“政府主导包括云计算、信息化要上升为国家战略,战略上主导关系着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数字城市的发展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所以要由政府来执行。规划上的主导来统筹规划智能公交的建设。发展政策上面主导:一是要加大投资扶持的力度,健全金融体制;二要加快智能公交基础设施建设;三要支持现代信息技术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四要建立持续发展的机制。”其中,政府要加强对智能交通的管理,在发展中要协调产业,要协调各方的利益关系;要参与进来,发展统一开放公平公正的市场体系;要加强监管、建立实施机制;要规范市场行为,优化市场准入,确保建设运营的高效率和高质量。

因为智能公交既有公益性也有市场性,主导责任绝不是政府包办,还要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绝对性作用。他说:“要充分发挥企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体作用,按照市场运作的规则和方式实现高效率、高质量。市场运作应着力推进市场化的改革,即有序的开放城市公交市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针对打车软件,申耘建议建立特许经营制度,引入竞争机制,形成有序竞争的格局,保证公共交通市场高质量、高效率的发展。他说:“要重点健全公交市场制度、招投标制度、紧急情况下临时接管制度、公共监督制度、备案制度等相关规章制度,实现特许经营规范化、法制化。”

原文来自:新华网南京 庞雪汀


END
本站无留言讨论功能。交流讨论,欢迎加入国匠城知识星球APP。知识星球为学习型付费社群。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知识星球”即可下载安装。微信扫码加入。
城市规划学社
每日分享,每周专题
专题PPT,交流社群
城市数据学社
数据新闻,数据申请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规划管理交流
规划管理,经验交流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规划搜索
规划云-规划行业搜索
规划搜索,规划知识图谱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打车软件弥补智能交通方面的“软肋” - 申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