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应以重点乡镇建设为龙头

本文关键词推荐标签
自然资源 耕地 城市 推荐 城镇化 乡村 一体化 社区 规划 工业 城市化 国家 产业发展 可持续发展 服务 交通 农业 融合 生态 人口 道路 目标 产业 基础设施 可持续 中心城市 保护 现代化 居住 布局 教育 特色 低碳 政策 甘肃 乡村旅游 供水 区域
🔊 提醒:这是一篇2014年发布的文章,由于机构改革的原因,请注意内容的时效性。



我国不仅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且是农村人口所占比例最大的国家。更为特殊的是相当一部分农村人口世世代代散居在偏远乡村和大山深处。交通不便,生活艰苦,生存困难。因此,农业、农村、农民这一“三农问题”,既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又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让生产生活条件艰苦、分散居住的农民向自然条件较好的城区集中,是一条最为有效的途径。

城镇化建设的基本涵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由农村向城镇转移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城镇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社会结构不断调整、城乡文明不断融合发展的过程。城镇化是推动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但是,城镇化绝不是城市化,特别是面对像甘肃这样农村人口众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相当一部分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落后,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的现实情况,把城镇化建设的侧重点放在重点乡镇,才是科学合理的选择。为此,必须全面、正确地理解城镇化,统筹、科学地规划城镇化,认真、扎实地实施城镇化,合理、节约利用资源,保护和珍惜生态环境,才能使我国城镇化的目标顺利实现。

我们过去长期实行的户籍政策,对防止农业人口盲目流入城市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产生了我国城镇化进程缓慢、城乡差距不断拉大的问题。现在全国加速推进城镇化,户籍制度正在改革,农民进城的门槛正在降低,进城落户的条件正在放宽,对加速城镇化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必须看到,如果把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大城市转移,城市无限制地拉大框架、扩展规模,人口过快增长,必然导致基础设施无法配套,造成道路不畅,交通堵塞;学校不足,学位短缺;供水、供电、供气紧张;垃圾堆积,污水横流,环境破坏;就业难度增大,社会治安恶化等一系列大城市病的发生。同时,大量农村人口离土离乡,虽然成了市民,但失去了土地,失去了生活根基,又缺乏新的就业技能和生存手段,必然会产生一系列新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

由此可见,走以区域一体化发展为中心、重点乡镇建设为龙头的城镇化道路,较之于走仅仅以城市为中心的城市化道路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选择条件优越、布局合理、发展潜力较大的重点乡镇政府所在地,进行科学规划,重点建设,把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重点乡镇转移,让居住分散的农村人口向重点乡镇聚居,发挥地域优势、聚集效应,发展特色产业,才是切合实际,符合国情、省情,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趋势和战略举措。

一、把城镇化建设的侧重点放在重点乡镇,有利于带旺一片土地,富活一方经济


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农民。我省地处西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很多地方自然条件严酷,农民居住十分分散、“三农”问题负担沉重。如果单靠中心城市和县城来吸纳解决大量农村人口的转移问题,不仅成本高,代价大,而且也不现实。加快重点乡镇建设,依靠产业发展和区位优势,因地制宜进行综合规划,使之产业集中、功能配套、服务完善,成为县、乡接合部新的商品集散地,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和乡镇企业集中地。从而促使农村人口向重点乡镇集中,工业生产向园区集中,农业生产向产业化、合作化集中,拉动城乡经济共同繁荣。这样,不仅可以实现以工促农、以镇带村、镇村统筹发展的目标,而且还可以逐步实现农民就业城镇化、基础设施城市化、生活服务社区化、镇村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城镇化道路,从根本上促进生存困难区、生活艰苦区、生态脆弱区人口的梯度转移。既搞活了一方经济,又为生态恢复和重建创造了条件。

二、工业化、城镇化是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上世纪90年代,全国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对于提高农村工业化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付出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的沉重代价。主要是由于生产力布局分散,生产要素集中度过低,无法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把城镇化建设的重点放在乡镇,有利于统筹安排乡镇各类资源,综合部署各项建设,重组、改造分散、粗放的农村工业化发展方式。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把城镇建设、乡村建设、项目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用城镇的人气和基础设施带动乡村的发展,通过乡村的发展带动项目的引进和建设,再通过项目建设促进乡村和城镇的发展。这样良性互动,既有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又有助于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协调发展,逐步形成一批市场型、旅游型、加工型、生态型等特色鲜明、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新型示范乡镇。

三、把城镇化建设的重点放在乡镇,农民离土不离乡,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农民完全可以在不丧失土地财产,不丧失文化根基的情况下,依托城乡一体化区域建设的形式汇入城镇化大潮,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这样,既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又有利于文化传承、特色发展。农民易接受,政府好操作。好多地方还可以有效依托当地独特的自然资源、田园风光,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度假景区,发展观光农业、休闲体验农业,防止造成大量农村“空巢”化和耕地荒芜。

四、能源不足、资源短缺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城镇化建设必须走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的发展路子


在城镇化建设中,以镇为主体,有利于统筹安排各类资源,综合部署各项建设,协调配套搞好工业、商业、交通、文化、教育、住宅、环保和公用基础设施等建设项目,实现资源充分利用,资金集中使用,有效减少重复建设造成的浪费。与此同时,住宅集中连片,企业入园聚集,农业集约发展,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创造了良好条件。

五、农业的出路在于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农村的出路在于城乡一体化,农民的出路在于城镇一体化


把城镇化建设的重点放在乡镇,有利于因镇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组织形式和经营形式的一次变革,核心是围绕主导产业和骨干农产品将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组成一个新的农业体系,实行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以市场为导向组织生产,通过加工、购销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使农业成为高效盈利的产业,夯实农民增收的基础。

六 、乡镇靠近农村,把城镇化的建设重点放在乡镇,有利于加强城乡联系,有利于农民就近转岗


这样,更加有效地配置劳动力资源,调整劳动力的区域分工,降低劳动力成本,进而从根本上瓦解长期以来形成的“农村-农业-农民”体系,促使农村发展尽快进入到与城市合作、进而相互促进的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促使城镇人口比重不断提高,农业人口比重日益下降,城镇与农村的差别不断缩小,形成城乡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最终达到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稳定的目标。

原文来自:甘肃日报 作者系省政协常委、省民建副主委


END
本站无留言讨论功能。交流讨论,欢迎加入国匠城知识星球APP。知识星球为学习型付费社群。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知识星球”即可下载安装。微信扫码加入。
城市规划学社
每日分享,每周专题
专题PPT,交流社群
城市数据学社
数据新闻,数据申请
数据教程,交流社群
规划管理交流
规划管理,经验交流
仅限规划管理工作人员加入
小编工具:无版权免费可商用图片搜索 规划行业搜索聚合
规划搜索
规划云-规划行业搜索
规划搜索,规划知识图谱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13132097@qq.com:规划头条 » 新型城镇化应以重点乡镇建设为龙头